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人文关怀是对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命运和前途的关心,是对人性和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是对人独立思想和人格的容许与提倡。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急诊医学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需要重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也就是对病人人权和人格的重视。在急诊医学教学当中,不但要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培养医学生人文关怀的素养,教师同时要重视医学生自身对人文关怀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从医学的目的与医学本质出发,重新界定了医学人文关怀,医护人员在对病人的医疗过程中,以尊重病人的人格和重视病人的需求为前提,以关爱和友善的态度为特征,以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之建立为标志的职业理念。进而明确其主客体关系、确认其医学固有属性之性质并强调其积极主动的实践意义,阐述如何使医学人文关怀的意识和理念根植于医学生心灵、体现于医疗卫生工作之中并真正成为医务工作者的一种自在的职业本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和分析如何利用标准化病人评估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在某本科临床专业毕业考试中,随机选取该校400名学生,并且选取10名标准化病人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考试评估。评估包括体格检查项目、人文关怀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评分项目。统计结果显示,19.27%医学生没有自我介绍、42.20%医学生没有与病人目光交流、49.49%医学生没有注意病人真实感受、27.52%医学生缺乏对病人的隐私保护、4.59%医学生操作技能不合格,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明显不足。建议加强医学生对人文关怀技能的重视,提高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及人文关怀技能,重视人文关怀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4.
明确“医学人文关怀”内涵以及现有医学生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度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逐一阐释,将人文教育,尤其是医学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融合到医学生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中,以弥补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提倡医学对人们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关怀.同时随着产前诊断技术和超声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臻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也越来越重视对孕妇及家属的人文关怀.胎儿产前超声诊断中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对人的关怀,也是对技术、对心理健康、对生命的关怀.  相似文献   

6.
急诊科倡导人文关怀是非常必要的,当代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从而更重视对人的关怀,急诊医生每天面对的是急危重症,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临危不乱的心态,同时在治疗抢救过程中还要有一颗仁爱之心,生命至上的信念,应当突出"人本思想",体现"人文关怀",尊重生命,关爱健康,减轻痛苦,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体现人道主义精神.急诊医生只有富于人文修养,方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宁养医学课程与医学生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宁养医学的定义,在医学生中开设宁养医学课程的做法、体会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宁养医学课程有助于在医学生中普及照顾不可治愈病人的原则和知识,培养人文关怀的理念,因此建议将其列为必修课.  相似文献   

8.
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的整合,是医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人文阅读是富有人文精神的阅读,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对增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减少医患纠纷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当代医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民族自尊心与自强精神,从而做符合时代需要的、具有和谐人格的优秀医生.  相似文献   

9.
人文课程在医学教育中担负着培养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任务.优秀的医学人才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需要有饱含人文情感的人文素质,否则,就很难适应医学的发展及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因此,加强人文课程的建设,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和需要.  相似文献   

10.
医学存在自然和人丈双重属性.医疗服务必须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重视人的作用.微创外科是传统外科的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其哲学基础是以人为本.微创外科手术以患者为主体和中心,提出对患者的主体地位和自由权的尊重;以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和痛苦为目的,强调患者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患者的无限关怀,其开创和发展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