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5,(4)
<正>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接受《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柴爱新专访。《瞭望东方周刊》:从操作的层面具体说一下,如何借助佛法化解信息化时代的群体性孤独?学诚法师:信息时代的一句谚语说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两个人虽然坐在一起,却专注于各自的手机。人们渐渐发现,"我们对技术的期待越来越多,而对彼此的期待越来越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尔通过研究发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6,(6)
正本刊讯6月1日,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新加坡佛学院院长广声法师一行到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学诚法师的热情接待。学诚会长对广声法师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对广声法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新加坡弘传佛法,培养佛教青年弘法僧才,推动中新两国佛教界友好往来表示赞叹。学诚会长希望,双方继续加强在佛教文化、佛教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汉传佛教"走出去"。广声法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7,(3)
<正>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是一个改革者。十多年来他用实践促进了古老的佛教与前沿科技的融合。他说,在互联网时代,佛教不去主动积极地自我诠释、自我宣传,就很可能遭遇"被诠释""被定位"乃至"被抹黑"的窘迫和危机。"贤二"是心灵与技术的美好相遇新京报:去年,龙泉寺的"贤二机器僧"在网上走红,为什么会设计这款机器人?学诚法师:"贤二机器僧"是传统佛法与现代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5,(6)
<正>本刊讯5月25日(农历四月初八)上午,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广济寺举办庄严隆重的浴佛法会,纪念佛陀诞辰2639周年。会长学诚法师、副会长演觉法师、副会长宗性法师,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副局长蒋坚永、巡视员裴飚,全国政协民宗委办公室主任吴亚东,中国佛教协会名誉理事田青,艺术家韩美林,《西游记》主演六小龄童、马德华、刘大刚、汪粤,以及首都佛教信众数千人参加了法会。  相似文献   

5.
正欣闻《法音》办刊四百期,我由衷赞叹,欢喜踊跃。自从1993年到北大哲学系跟随楼宇烈先生学习佛教以来,凡24年,我一直是《法音》的读者,受其滋养,体会深蕴其中的佛法正见。在此期间,我得到过净慧法师、学诚法师两位主编以及编辑部同仁的很多帮助,他们的许多言论与文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7,(9)
<正>2017年9月9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召开会长办公会议,学习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会长学诚法师,副会长演觉法师、宗性法师,秘书长刘威出席会议。会议由学诚会长主持,集体学习了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关于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的社论,"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宗教事务条例》修订答记者问"和国家宗教事务局王作安局长在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上关于学习贯彻新修订《宗教事务  相似文献   

7.
印顺法师的《修身之道》形成了对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系统看法。与传统儒家将三纲领视为由内向外的推展不同,印顺法师将三纲领视为由外而内的落实,与大乘"三心"相近;致知就是止于至善,如同佛教的"续善根"一样,其意义与佛教的正见相似,但远不如佛教的正见更为究竟、彻底和殊胜;格物是儒家致知的手段,不如佛教修得正见的方式来得真实;他对大学的诚意慎独非常欣赏,比之于佛法的戒学修行,但认为佛法的理论和方法也更有效率;正心就是定,孟子的"养气"就是定的一种境界;儒佛二家都以修身为本,儒家的修身,等于佛法的修慧,只有大乘佛法,才开显了究竟的修身之道;在印顺法师看来,儒佛二家都以利他作为出发点,但利他的方式则有区别。印顺法师的大学纲目是从佛教立场理解和审视儒家经典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正为传承与弘扬圆瑛大师的精神核心和佛法心髓,纪念大师诞辰140周年,虽知自己德薄学浅,但还是决定发起组织《圆瑛大师全集》的编纂工作。经多方各界的关心支持,尤其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福建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雷春美的关心指导、并赐总序,《圆瑛大师全集》终于在近日公开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9.
本性 《中国宗教》2018,(1):84-85
为传承与弘扬圆瑛大师的精神核心和佛法心髓,纪念大师诞辰140周年,虽知自己德薄学浅,但还是决定发起组织《圆瑛大师全集》的编纂工作。经多方各界的关心支持,尤其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福建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雷春美的关心指导、并赐总序,《圆瑛大师全集》终于在近日公开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0.
陈长松 《法音》2015,(6):56-57
5月25日(农历四月初八)上午,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广济寺举办庄严隆重的浴佛法会,纪念佛陀诞辰2639周年。会长学诚法师、副会长演觉法师、副会长宗性法师,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副局长蒋坚永、巡视员裴飚,全国政协民宗委办公室主任吴亚东,中国佛教协会名誉理事田青,艺术家韩美林,《西游记》主演六小龄童、马德华、刘大刚、汪粤,以及首都佛教信众数千人参加了法会。  相似文献   

11.
惟善 《法音》2012,(1):40-44
2011年6月27日,梁建楼先生来到中国人民大学,送给我一套六卷本的《法舫文集》(以下简称《文集》),令我大开眼界,使我对这位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法舫法师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在学习近现代佛教史的时候曾经看到过法舫法师的名字,知道他是太虚大师的高足;之所以说"陌生",是因为我对法舫法师的了解实在很有限。其实不惟是我,即使就现在整个大陆佛教  相似文献   

12.
我在太虚法师创办的汉藏教理院读书六年,任教九载。八年抗战期间,法师经常驻锡汉院指导学僧的修学,曾为学僧讲授《中国佛学》、《真现实论》等,并总括其学行为《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及《我之佛教革命失败史》二文。我忝列师门,屡蒙慈诲,法乳深恩,铭记难忘。法师是智者、贤首后集佛学之大成者。他融摄古今各家学说,判释一切佛法,系统地提出了人生佛教的理论,为近代佛子继承佛教优良传统,适应时代潮流指明了方向;他和  相似文献   

13.
常妙 《法音》2010,(3):57-58
<正>本刊讯孟加拉佛教复兴会决定将2010年度阿底峡大师和平金奖授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以表彰他在弘扬佛法和增进世界各国佛教徒友谊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这是继2004年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活佛获颁该奖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89,(12)
印顺法师是当代佛学权威,今年84岁,著有《妙云集》24册、《杂阿含经论会编》3册、《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如来藏研究》、《空之探究》等书,颇多新见解。他20岁(1925)因读冯梦桢的《庄子序》而引起探究佛法的动机。1930年在普陀山福全庵出家,初读《金刚经石成金注》、《龙舒净土文》、《人天眼目》等书,对教理有了初步的理解。后又钻研《唯识论学记》、《相宗  相似文献   

15.
正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应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之邀,28日在中医药大学"国学国医大讲堂"作"身病与心病"学术报告,国学院师生400多人与会聆听。学诚法师开场指出,无论何人,生老病死是人生都要经历的事。病可分身病、心病。身病是身体方面的痛苦;心病是人内心的问题、内心的痛苦。佛教一直以来跟"医学"有关联,释迦牟尼佛名为大医王,出家的法师主要引导大家断烦恼,解除内心痛苦。社会医生解除身体方面的病苦。实际上,身体方面的病与内心的病既有区别,也  相似文献   

16.
圆瑛法师于近代中国佛教实具举重之位。一在其弘宗演教之能,二在其躬身实务之功。法师反对人们视佛教为"迷信",主张如欲救世,须得佛法昌明,更践之以大乘菩萨道入世济世。法师行化一生,不仅广涉三藏,开演佛法大义,利乐众生,更积极躬身社会实务,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患难。当此可言,法师实堪为近世护国爱国僧人典范。  相似文献   

17.
近代著名高僧心道法师,是法幢宗的初祖,自1934年到1948年,主要在西北地区弘传佛法。在法师西北弘法的生涯中,净宗弘化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依其年谱、文集,追溯了法师求学、弘扬净宗的事迹;探讨了其破邪显正、断疑劝信、行归净宗的思想,这其中包括法师对诸如"阿弥驮佛"之误传以及视弥陀为造物主之邪见的破斥,对弥陀正、依之报的显扬,对诸如佛力难普、西方路远、魔佛难辨、宿业深重、具缚凡夫、女人障重、散心念佛、恐无佛缘等不能往生之疑的断除,以及对修持中净宗与其他宗派、念佛与读经关系之惑的解答等;文章也剖析了净宗弘化对于复兴西北佛教、实现西北长治久安乃至建设美好家园之意义,对于西北地区近代以来佛教历史研究有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3月21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在北京广济寺会见来访的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增勤法师一行。双方进行友好座谈,副会长演觉法师、宗性法师,秘书长刘威出席会见。学诚会长听取了增勤法师关于陕西省佛教协会开展的工作,特别是在全省贯彻落实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治理佛教商业化问  相似文献   

19.
我是在很偶然的机会读到《印光法师文钞》的。大约是91年4月的一天,我游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寺,寺内的游人不多,古刹一片清静的气氛。在新开辟的佛经流通处的玻璃柜里,放着很多新到的佛经和其他佛教书籍。其中有一套四册的《印光法师文钞》增广本,一套两册的《印光法师文钞》续编,都是由江苏苏州市灵岩山寺出版发行的。其中增广本四册是线装的,里面的纸白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7,(3)
<正>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4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在向世界展示中国宗教新风貌、中华文化新形象方面,中国佛教做出了积极努力。在外界眼中,"60后"的学诚法师是具互联网精神的"佛教创客"。上世纪80年代,他在福建莆田广化寺最初接触电脑,2006年成为中国佛教界最早开博客的人。截至2016年底,学诚法师多语种微博平台"粉丝"数超过127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