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逆临床思维”与新型疾病发现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总结发现新型疾病的方法和医学思维方式。方法 研究30余种疾病发现的过程。结果 新型疾病的发现过程和判断的思维方式似可初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以疾病的异常特征为发现新型疾病的线索,包括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三个方面。(2)发现线索后从以上三个方面全面系统收集资料。(3)运用宏观思维寻找群体的共同特征,排除个体差异。(4)不仅收集与已知疾病相同的特征,而且还应注意与已知疾病不同的特征,然后综合分析判断。结论 发现新型疾病的方法与思维方式不同于经典的临床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
流行病学疾病分布理论与疾病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疾病分布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是流行病学探索疾病规律的研究起点,是流行病学区别于其他医学学科的、独特的研究视角。疾病分布理论在研究病因、发现疾病重点人群、制订疾病防制策略与措施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疾病分布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是流行病学探索疾病规律的研究起点,是流行病学区别于其他医学学科的、独特的研究视角.疾病分布理论在研究病因、发现疾病重点人群、制订疾病防制策略与措施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李琼  黄希庭  尹可丽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663-1671
危及生命的慢性疾病指病程长、治愈难、治疗周期长、严重情况下会危及生命且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正常生活的疾病.研究发现,乐观、抗争勇气、心理一致感、受益发现和创伤后成长等积极心理因素在危及生命的慢性疾病应对过程中能产生积极效果,并证实积极心理通过生物加工、行为加工、社会加工三条路径促进患者对疾病的应对.对疾病态度或感知进行干预以及直接诱发积极心理等干预方法能对疾病康复产生良好的效果.对该领域研究的质疑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以及积极心理和疾病应对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两个方面.针对质疑,未来研究应以实验法为主导并结合其它方法,进一步探讨积极心理与疾病应对和康复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洁净与危险:对污染和禁忌观念的分析》是象征人类学的代表作之一,综合了原始思维、宗教仪式和社会结构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从象征和结构的双重视角解释了人类的分类观念以及社会秩序如何在此基础上得以构建的过程。医学人类学的研究发现,尽管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对疾病的认识也不同,但维护秩序稳定的需求是一致的。从疾病、洁净与社会秩序的角度重读此书能够让我们认识到疾病并非只是卫生学意义上的"危险",还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结合疾病在不同文化的隐喻对当代社会中污染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联进行讨论可以发现疾病、污染在不同的文化实践中与社会秩序的维护之间有丰富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临床经验,结合新近研究发现,对精神医学实践中常见问题进行了一些哲学思考。阐述了精神疾病的物质性本源,内外因协同作用的病因学特点,精神症状之间密切关联,整体与局部兼顾,优先处理核心问题而且注重个体化治疗,动态把握疾病转归以及人文与医学相结合等。可见,哲学理念体现在精神医学的方方面面。在精神医学临床实践中融入哲学思考,将有助于从现象出发,发现疾病特征和规律,认识疾病本质,形成接近真实的诊断,实施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检测了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血清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水平,观察其表达水平在心脑血管疾病中与其他伴发疾病的关系,即与吸烟、体重、高血压、蛋白尿、糖尿病等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发现PEDF的水平与糖尿病发病呈正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将重组人PEDF刺激培养的胰岛细胞,发现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受损,提示心血管疾病中,检测患者血液中的PEDF表达量可起到预测糖尿病发生,并提示胰岛细胞功能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混合实验设计,探讨疾病术语和俗语对疾病风险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对疾病严重性和患病率估计存在锚定效应,疾病名称和熟悉度主效应显著,熟悉度和疾病名称存在交互作用。研究表明:对疾病严重性估计术语高于俗语,对患病率估计俗语高于术语。Bootstrap法分析表明,疾病名称可直接影响严重性估计,也可通过患病率估计影响严重性估计。术语导致严重性高估,但若通过患病率估计再评估严重性时,俗语导致患病率高估,进而对严重性高估。  相似文献   

9.
虽然癌症及其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一些消极的心理后遗症,但是许多患者也从他们的患病经历中发现了对他们有益的变化。积极心理学家将此益处相关的认知命名为疾病获益感,即特定疾病经历中感知到益处。研究发现这种认知有助于患者的疾病适应,使患者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目前,癌症患者的疾病获益感已受到广泛关注,并应用于相关研究。本文通过综述国外研究中疾病获益感的内涵,测量工具及干预模式,以探讨其对国内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研究历程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发现被视为现代消化疾病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其发现者澳大利亚科学家马歇尔(Barry J.Marshall)和沃伦(J.Robin Warren)被授予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通过对幽门螺杆菌研究历程的反思,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对疾病的认识是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促进科学发展;科学发现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科学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科学需要创新,循规蹈矩不可能创造任何奇迹;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需要良好的合作和互助。  相似文献   

11.
1 面临深渊的prion(续)随着时间的推移,普氏及其实验室的同事以及同一领域(这个领域正在日趋广泛)的其他研究工作者发现越来越多的疾病可能与prion有关,而其中有些疾病根本就没有传染性的特征。在人类疾病中家族性致命性失眠症(FSS)是一种家族性疾病,几乎肯...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发现被视为现代消化疾病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其发现者澳大利亚科学家马歇尔(Barry J.Marshall)和沃伦(J.Robin Warren)被授予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通过对幽门螺杆菌研究历程的反思,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对疾病的认识是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促进科学发展;科学发现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科学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科学需要创新,循规蹈矩不可能创造任何奇迹;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需要良好的合作和互助.  相似文献   

13.
Src蛋白激酶是一种酪氨酸的专一性蛋白激酶,它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胞质中,被Src基因所编码。最近研究发现,Src蛋白激酶在病毒感染和肿瘤疾病方面通过相关信号通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Src蛋白激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复杂的细胞信号传导机制并且对病毒感染与肿瘤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因此,Src蛋白激酶很有可能为抗感染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一个全新的靶点。本文介绍Src蛋白激酶的组成结构、相关信号通路以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专家医生的知识结构及诊断推理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专长研究中“中间者效应”的发现,引发了研究者对专家医生知识结构的探讨。在“知识打包”的基础上,医生的临床知识以“疾病脚本”的方式组织起来。随着临床经验的增加,专家医生积累了丰富的疾病脚本。在临床诊断中,他们无需对病人所有的体征和症状进行仔细地和系统地分析,而是通过非分析性的推理方式——“模式识别”或“样例识别”便可自动激活与之匹配的疾病脚本,据此对病人做出迅速而准确的诊断。医学专长的本质就在于专家医生以“疾病脚本”的方式组织起来的知识结构。“适应性专长”代表了未来医学专长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包括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其发生和发展一直是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话题。变态反应症状可表现在皮肤、胃肠道、鼻腔、支气管等不同部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各类过敏性疾病的出现呈现从儿童湿疹、食物过敏逐渐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发展的过程,婴儿或儿童早期出现的伴高IgE的特应性皮炎往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其他过敏性疾病,这种现象被称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自然进程又称过敏进程,即“AllergyMarch”。本文就特应性皮炎与过敏进程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与讨论,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特应性皮炎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病毒“致”癌与“治”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几乎有15%~20%的癌症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研究病毒与癌症之间的相互关系,除了阐明癌症的病因学之外,更有助于发现和分析癌症发生、发展的机制,从而为人类最终战胜癌症这一病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的影响,而对疾病的遗传学研究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内表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内表型是可以通过生化测试或显微镜检查发现的内在的表现型,即内表型不是很明显的、外在的而是微观的、内在的,内表型比疾病的外在表现更接近疾病的生物学基础,更少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因而通过内表型来研究疾病的遗传基因有着显著的优势。现有的精神疾病诊断和分类标准都是以临床症状和行为描述为基础的,缺少生物学基础,基于内表型的分析对建立疾病的诊断和分类的生物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内表型可以是神经生理的,生物化学的,神经解剖的,认知的,神经心理学的测量。作为内表型需要满足与疾病共同存在,可遗传,状态独立,在家庭中和疾病共分离,在病人未发病亲属中比一般人群的比率要高等标准。该文在介绍了内表型的概念,说明了内表型的原理,优点与用处,以及作为内表型需要满足的标准之后,进而以几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多动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为例说明了目前认知内表型研究的进展,其中反应抑制和工作记忆可以作为多动症的内表型,注意、言语记忆和工作记忆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内表型,文章回顾了它们作为内表型所满足的标准的相关文献。最后对内表型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在三级医院住院的参合农民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住院补偿与疾病经济负担,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以住院天数、患者年龄、自付费用为分组指标,通过组间比较分析发现,参合农民在三级医院住院,新农合补偿水平低,农民就医负担重,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制度不同程度地降低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中年群体健康风险比较严重,老年群体疾病负担比较重。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将农民工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健康教育降低疾病发生率;新农合和医疗救助等保障政策向老年人倾斜,将年龄纳入补偿政策,防止老年贫困。  相似文献   

19.
陈阿江 《学海》2015,(4):86-94
淮河流域严重的水污染,出现了广受关注的"癌症村"问题。案例村的调查发现:肺癌与吸烟、性别有很强的关联,而肝癌与乙肝关联且有很强的家族性聚集;普通消化道疾病与饮水习惯有关,而饮用水的好坏不仅与流域的污染状况有关,也与居民所在村庄地理环境、特别是水环境及其演变相关。无论是环境污染-疾病的统计分析还是实验研究,都忽视了以村为单元的疾病问题探究。以村为视角,可在此"熟人社会"中获得大量清晰的与疾病关联的地理环境与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信息,从而有助于病因探究。值此农村社会转型、疾病谱系改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确立之际,以村为视角的病因探究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在生活中为了避免某些精神上的痛苦和不愉快,防止遭受某些挫折可能引起的疾病,常常下意识地或潜意识地出现某种特殊的心理防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