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干预前采用问卷法对90名研究对象的依从行为和自我功效水平进行调查,了解其基线水平的基础上修改干预方案,干预后再次采用问卷法评价干预效果.干预后,研究对象的自我功效水平由低水平提高到中等水平,依从行为水平由中低水平提高到高水平,强化了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胆红素水平的关系,对156例原发性高血压男性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将其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74例,正常对照组82例,对两组的年龄、体重指数、血脂及胆红素水平进行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探讨家属参与授权教育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干预效果.选取120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两组均采取相同的药物治疗,给予常规的授权教育模式.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属参与授权教育模式,为期6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生存质量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这一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自我认知干预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自我、个性为内容辅以专家讲座展开了自我认知训练干预,对象为29名随机抽取的中学教师,干预实施持续了两个学期,测查工具为SCL-90、SDS、SAS.结果表明:干预后所有各项的均数均有下降,且除偏执因子外均达P<0.01显著意义水平;干预在偏执因子上效果较为一般,在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饮食睡眠、敌对、诸因子上效果良好,在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因子上效果更为良好;总之,自我认知干预对教师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此影响在不同心理因子上会有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山东省社区医疗机构对辖区内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为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工作提供指导,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全省抽取了1 605名患者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差异,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对血压控制不满意的患者规范调整用药或进行转诊是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7.
学校是典型的能力评价情境,学生的自我妨碍行为较为常见。自我妨碍行为的潜在认知机制是防御性归因模式,学生会有意无意地采取不努力等多种方式为学业成功设置障碍,这样在失败时以避免对自己做缺乏能力的归因,从而保护自我价值和他人心目中的能力形象。文章从自我妨碍行为的动机、结果、归因、影响因素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研究极微量白蛋白尿(MAU)与ABPM、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Ip75)的相关性,探讨极微量MAU对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亚临床靶器官早期损害的意义.对EH患者分析ACR的相关因素.以ACR分组,得出收缩压(SBP)及昼夜节律等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rAIp75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示rAIp75及血肌酐等与ACR有相关性(P<0.05);回归分析示DSBP及病程等是独立因素(P<0.05).本文证实合并MAU的EH患者与rAIp75及24hSBP等正相关,指出极微量MAU可能对评价EH亚临床靶器官早期损害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的遗留病变,主要改变是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等^[1],令患者承受身心痛苦。经典的治疗方案很少强调对患者行为和心理的干预。而这些患者由于疾病不适的反复发作、病程延绵难愈,出现了一些心身疾病的症状,如神经衰弱、 相似文献
11.
研究帕罗西汀配合心理干预对术后焦虑情绪的影响。9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术后常规治疗,B组常规治疗+帕罗西汀,C组常规治疗+帕罗西汀+心理干预。1周末B、C两组SAS和HAMA得分显著下降(P0.01),HAMA得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2周末A组HAMA评分显著改善(P0.01)。帕罗西汀配合心理干预对术后焦虑情绪有显著而快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治疗依从性极其重要,然而,因疾病特点、药物、医患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治疗依从性较差,如何提高治疗依从性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多,其中系统规范的随诊模式,抑郁症及药物知识的教育,心理治疗及对家庭成员相关知识的教育干预等均被证实确实有效。本文就各种干预方法进行探讨,以期确立系统规范的随诊、治疗体系,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的效果效益,采用病例查阅、专家咨询、现场考察、试点研究、个人访谈等方法,评价试验组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的效果效益.结果显示,试验组首次就诊时间和再次就诊率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医疗费用和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施高血压病患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抑郁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对42名ACS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入组时、入组3月后和6月后分别进行HAD(d)、MCMQ测评。结果显示入组3月后和6月后,干预组HAD(d)总分、回避因子分、屈服因子分较对照组降低,面对因子分较对照组升高,与入组时相比干预组HAD(d)...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中可能并发低血压,原因为假性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季节变化、伴随疾病和不适当用药引起的低血压.低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甚至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低血压,给予相应治疗已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心理诱导对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DA)患者治疗的影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对门诊就诊患者进行焦虑调查,筛选出伴焦虑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和一般治疗,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心理诱导指导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焦虑水平明显降低.患者无论在完成第一次治疗还是复诊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心理干预对DA患者治疗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心理诱导对牙科焦虑(dental anxiety,DA)患者治疗的影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对门诊就诊患者进行焦虑调查,筛选出伴焦虑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和一般治疗,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心理诱导指导组与时照组相比较焦虑水平明显降低,患者无论在完成第一次治疗还是复诊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心理干预对DA患者治疗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降压不易达标及降压质量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老年高血压降压不易达标或降压质量低,原因在于老年高血压的特殊性,如多发收缩期高血压、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等。在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中,应充分认识其特殊性,开展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正确选择降压药,在降压达标治疗的基础上,提高降压质量,最大限度降低患者靶器官损害,减少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心理干预对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应激反应及麻醉苏醒期的影响。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与干预组(B)。A组常规术前准备,B组增加心理干预,结果A组较B组麻醉前心率快、血压高,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拔管时间长,儿茶酚胺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无差异。可见心理干预能减少应激反应,利于麻醉手术及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