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有远离社会的宗教,也没有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社会。一种宗教游离社会边缘或离开社会,好比植物离开土壤,成为无根之木、无水之源。社会是个大集合,宗教就是大集合一分子,是社会一个子系统。人是在社会活动中认识宗教的或有宗教信仰的,宗教也是在社会实践发展中逐步自我调整、逐渐完善的。人类自有历史以来就有了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没有宗教信仰,精神生活将会苍白许多。宗教是一种文化,在人类进步与文明和发展中都起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对宇宙的探秘、对生命价值探讨、对生活意义的诠释等等多方…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价段的历史现象,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幻想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的一种颠倒的世界观。宗教在其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宗教观念、宗教信仰、宗教感情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机构(教会)。人类在最初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曾有过什么宗教,随着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宗教观念才有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3.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的存在和发展均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自然状况和社会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宗教的存在是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是社会压迫和自然压迫的结果。因此,当宗教的社会物质根源还存在的时候,宗教信仰便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人类早期的原始宗教到以后陆续出现的哲理深邃的宗教、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在四川的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主要宗教有原始宗教、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各种宗教的信徒在社会总人口中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各种宗教的教理、教规所形成的生育观以及它们对教徒婚姻家庭生活的干与,不能不对社会人口繁衍的数量和素质程度不同地带来一些影响。四川历史上所出现的主要宗教均延续到现在,即使  相似文献   

4.
宗教的出现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演变,加上复杂的历史原因,作为一种信仰,宗教在世界上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据说信仰各种宗教的人,今天已有26亿左右,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其中以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一些国家被尊为国教,它们在国际上各自有着广泛的联系。如今,宗教不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社会力量。作为在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宗教,在人类文化史上发生过广泛、深刻的影响。在中华民  相似文献   

5.
一、搞好宗教研究工作要具备战略眼光、前瞻性思维及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坚持历史的研究方法。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悠久而普遍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而发展。宗教同任何事物一样,有其自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但宗教又是人类社会中比较特殊而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上层建筑的一种意识形态。宗教纵贯古今,横连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政治、经济、道德、法律、教育、科学、哲学、艺术、文学以至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对人类历史发生着巨大的…  相似文献   

6.
人类靠什么实现了从半人半兽的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真实的答案是,人类历史经历了几百万年的漫长时间,从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进入到氏族社会阶段,依靠人的伦理实现人猿揖别、终结野蛮而进入文明时代。伦理的本质与伦理的起源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只要有文明,就必须有调节文明人行为的伦理规范。从时间上看,伦理是与文明同时诞生的,伦理是文明的必需品。从逻辑上看,伦理与文明是因果关系,伦理是文明的原因或成因,文明是伦理的结果;伦理是文明的根据(之一),文明是伦理的表象。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是人类从野蛮人提升为文明人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与艺术》包含了卢梭许多后来思想著述的萌芽,它讨论的是科学艺术的"近代复兴"与道德的"社会风俗"的关系。卢梭仅将科学艺术视作文明,并把它们与道德对立起来,认为近代文明失去了本原的道德精神实质。但所有的成熟文明都包含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道德也是文明的产物,同时也是文明的价值和规范的基础。卢梭没有意识到,否定文明也就等于否定了道德。但卢梭文中对科学艺术的批判反思,对道德乃至宗教救赎精神的推崇,赋予其思想一种特殊的吸引力与启示意义。时代发展到今天,科学的进展和艺术的普及已经发展到了卢梭难以想象的程度,科技的兴盛固然带来了普遍的福利,却也走近了这样一个门槛:高新技术给人类带来无数方便与好处,人类的控物能力不断大幅提高;与此相比较,人类的道德自控能力若没有相应的提高,科技的发展可能带来难以预测但却可能改变人类文明命运的后果。这种不平衡无疑会是人类文明一个持久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8.
如何准确把握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如何充分挖掘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具体到道德领域,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宗教伦理思想体系、宗教道德规范中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成分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毋须讳言,当代人类面临着严重的道德危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宗教之间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隔阂、疏离、对立、冲突甚至战争,有的地方已经达到十分严重的地 步。贫困、疾病、饥荒、灾难、 掠夺、战争、流血一直伴随着 …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马克思关于"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的论述,追述了宗教观念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总地位,宗教观念演变在人类思想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人类信仰宗教的总效果。宗教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古代社会的总理论,指导着国家和社会生活,同时也是人类思想的皮壳;宗教观念的演变就是人类思想皮壳的蜕变,反映了人类思想的进步;人类信仰宗教的历史表明,无论是原始宗教、国家宗教还是世界宗教,总体上并没有满足人类的需求也没有改变人类的总体状况,只有摆脱神祇思想的束缚,诉诸人类自身的创造力,人类才创造出了巨大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末以来,国际宗教对话与和平运动蓬勃发展,宗教对话组织和运动相继涌现,目前有40余个这类重要组织。它们活跃在世界各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行动目标,积极利用宗教资源参与到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中。它们与其它国际性组织展开合作,在国际社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通过对其性质、宗旨、目标和活动的系统研究,可以把握其现状和发展趋势,揭示出其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共同善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主席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非常关键的一环。中国宗教以其"道法自然"的特质而充满了生态保护的观念,对人类生态文明发展有着重要贡献。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的分析,这种"生态"意识故而有着独特意义。当然,这里对"生态"的理解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和精神生态,这四种生态与人类生存乃有机共构。而中国宗教以其"出世"精神和"人间"关怀的有机结合,而使各个方面构成统一整体,形成和谐关系。于此,中国宗教将自然纳入"神圣"领域,对生态保护因而具有一种神圣的维度;对人类社会发展持有另一种审视,主张人际关联实现其社会生态的平衡;对人类文化强调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形成文明的和谐与共融,对精神发展则力争纯心净化、返璞归真,达其上善若水之升华。由于其宗教视域打破了相关领域的界限,使之更贴近自然,因而形成其对保护自然原貌、维系生态平衡的独立见解。  相似文献   

12.
宗教及其道德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功能上说 ,是对人性的压抑和否定 ,但从宗教文化上说 ,它的产生是文明社会的产物 ,是人类精神的自我超越 ,它折射出的是人类的精神需求和对自身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3.
倡导建设宗教文明①应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结合起来。沿着这一思路进一步深入思考,建设宗教文明的提法略显宽泛,因此,本文提出现代宗教文明的新界定,并认为建设现代宗教文明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式。并从基本概念、命题内涵和任务目标三个方面作了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14.
陈改花 《美与时代》2006,(11):30-31
华夏广袤的土地上,文明的曙光从原始人类开始就已浮出了地平线。在从蒙昧社会进步到野蛮社会的过程中,远古人类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创造,播下了诸多艺术、哲学、科学的种子。在浩瀚的原始文明的长河里,一把石斧、一个陶罐,内中包蕴了多少挑战生存的激情。原始艺术中所承载的一切文化信息包括原始宗教思想中的生存观念等等,都影响着我们今天的人类。  相似文献   

15.
试论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与哲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是最具普遍性的观念形态,都具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性质,同属精神性的文化。从本质上讲,它们都是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一种认识、领悟和理解,试图解决的往往都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人生中的根本性问题,如:生与死,祸与福,善与恶,今生与来世,现世与彼岸,世界上各种事物以至世界本身究竟如何形成,个人以至社会历史的命运为何种力量所支配和主宰等等,宗教和哲学都曾对此做出了自己的答案。正是由于关注的问题有着这种一致和重合的关系,宗教和哲学便在人类历史上结下了不解之缘。宗教里有哲学,哲学里也有宗教。宗教常使用哲学思维的方式和哲学的语言来论证其教义、确立其信仰;哲学则常把宗教视为神圣的教义信仰和哲学思考的对象,把它们放在理性审视台前进行考察和批判。  相似文献   

16.
人类道德危机与宗教伦理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诚 《法音》2005,(1):14-20
如何准确把握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如何充分挖掘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具体到道德领域,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宗教伦理思想体系、宗教道德规范中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成分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新世纪宗教工作的重大课题。认真研究这一课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对于陷入日益严重、不断蔓延的道德危机的世界人类来说,又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这一重大课题需要众多有识之士共同参与,本文试作粗浅探讨。一、当代人类陷入严重而又紧迫…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中宗教对话的困境与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对话”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世界宗教界最流行的口号,其主旨也与整个现代社会中“对话”思潮及发展相吻合。在现代文明的氛围中,不同政治之间的相互沟通、各种文明之间的相互调适、宗教内外的相互对话,体现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其目的在于,既使彼此之间不能达到“求同”和“共识”,也要力求一种最大可能的“共在”和“共存”。因此,“宗教对话”在世界现代文明仍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状况下是通往文化共融、避免社会冲突、使人类真正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桥梁。它既体现出宗教信仰之本真,也反映了人类文明之睿智。 一、宗教对话面临的困…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社会的进步史上,伊斯兰从来不排斥、不反对、不禁止有益于人类进步的科学发明和创造。因为,这一切的产生和发展正是真主赐予人类智慧的具体体现,而高新技术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因此,对于新生的事物,关键是如何正确的将其为伊斯兰事业服务。当然,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的网上生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时代,刀、火、机器、网络、数字、数码……,决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针对富于理性化的人类社会来说,拥有什么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到底怎样,这就是穆斯林所追求的人生价值。换言之,伊斯…  相似文献   

19.
现代宗教世俗化趋势的革新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宗教世俗化趋势的革新意义陈麟书宗教历来都是适应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的。初民的原始宗教,经过古代和中世纪农牧业文明社会的古典神学宗教,一直到近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宗教世俗化趋势发展的变化,宗教的这种基本历史形态的变化,就是宗教不断适应社...  相似文献   

20.
梅康钧 《天风》2006,(19):20-21
宗教徒对于暴力与和平的关注,始终延续在宗教历史的发展中,但问题是,我们能否从世界和平发展跨文化的宗教体验中,寻找到一种必要的行动依据。当我们从感性的电影艺术形式以及理性的和平文献中,再次触摸到和平是以心灵和平为前提时,也必定将我们的信心,在人类和平永恒的期盼中,再现人类社会和谐美好的境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