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汉声   《心理科学进展》1987,5(1):55-60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各家界说不一,认识不同,值得探讨。本文认为它必须突出自己的特殊矛盾,必须将犯罪主体同他的犯罪行为和心理联系起来,不可单纯只讲“犯罪行为”或“犯罪心理”。本文在谈及犯罪心理学研究犯罪人的心理活动时,必须明确几点:是从犯罪主体出发,还是只从犯罪心理出发;是着重研究犯罪主体的整体心理结构(个性心理结构)及其社会化的种种偏离和缺陷与犯罪行为的规律性联系,还是只着重研究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的关系;是否有纯粹独立的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是否即犯罪人整体心理的低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2.
武伯钦   《心理科学进展》1987,5(4):27-33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值得认真、深入地研究探讨。近年较多的同志都已采用狭义的犯罪心理学体系。在已公开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书中,存在着一些薄弱和不足之处。如犯罪心理学的对象,笔者认为不能只研究严格法学意义上的“犯罪主体的心理”,还包括在年龄、精神、健康状况方面无责任能力的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行为的人的心理,即泛指有危害社会行为的人的心理。又如犯罪心理学的“原因论”,笔者认为不应简单照搬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的犯罪原因论,应当采用心理学研究方法,确定影响犯罪心理产生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再如“犯罪心理结构”这一概念,存在主要的十方面缺陷,本文重点进行了剖析,提出“不良的心理个性倾向→动力定型”的心理学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3.
在犯罪者身上是否存在着对犯罪行为实施起推动怍用的犯罪心理结构?这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犯罪心理学界争论的热点。首先,我们应该对犯罪心理结构的确切含义有个基本认识。所谓犯罪心理结构,就是指在犯罪行为实施前早已潜伏在犯罪人的心理事实中。在犯罪行为实施时发生作用的。导引其走向犯罪的多种畸变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关于“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在我国有了较快的发展,这是十分可喜的。同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又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所谓犯罪心理结构问题。在我国的犯罪心理学教材和研究论文中,“犯罪心理结构”这个词时有出现。最初,它只是作为犯罪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其含义也比较模糊。近来发现“犯罪心理结构”已经被提高到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高度了。如有的同志说,“犯罪心理学就是研究犯罪心理结构的科学,也就是研究行为人的犯罪心理结构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有的同志甚  相似文献   

6.
犯罪心理学是以犯罪心理为研究对象。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简单地说,他是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侦查心理、审讯心理、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中的心理学问题。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部分。在这里,仅对广义的犯罪心理学中的临界犯罪心理进行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介绍了本世纪20─40年代我国犯罪心理学方面有代表性的专著(包括译著)和论文。对几本专著的主要内容、特点作了简介,并就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的性质、成因及社会历史制约性等重要问题,联系当前有关著作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和讨论.对当时发表的文章,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了分类介绍,大致分为:介绍国外青少年犯罪和犯罪心理研究的。就有关理论进行评论的,探讨犯罪心理的研究方法的,对犯罪人心理一行为特点进行实验研究的等4类.  相似文献   

8.
金融机构在洗钱犯罪中的责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洗钱罪,就是指行为人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或者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为其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表现为犯罪行为直接或间接地侵犯国家、集体或者公民个人的财产利益,再将犯罪行为非法攫取的财产以合法的形式投入社会,供犯罪分子“合法”地使用或挥霍。因此,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制度和社会管理秩序。犯罪分子通过“洗钱”使“黑钱”合法化,不仅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也为更多严重的刑事犯罪提供了资金条件和犯罪动机。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有关犯罪心理的见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实质及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和心理学一样,它也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古代中国和西方的许多思想家已对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了一些探讨。尤其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他们“从生活实践的经验中总结出很多心理学的理论,并积累了大量资料。他们对犯罪心理学也作了朴素的探  相似文献   

10.
刘静 《学海》2024,(1):150-160+216
司法解释与刑法修正案的先后双重犯罪化是我国刑法立法活性化过程中的本土特色现象,这种双重犯罪化的现象在近年来的修法中尤为突出。当相关犯罪行为发生在司法解释施行之后、刑法修正案生效之前,审判时刑法修正案已经生效的情况下,如何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就成为一个亟待探究的问题。从旧兼从轻原则中的“新法”和“旧法”均指刑法规范的整体而非个别法条,司法解释应当属于“新法”和“旧法”的内容,刑法修正案生效之后,先行犯罪化的司法解释并不自动失效。解释论上,被先后犯罪化的行为可能同时适用司法解释和刑法修正案;立法论上,应当强化立法机关在犯罪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提升修法频率,优化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1.
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行为是犯罪人决策的结果。犯罪行为决策研究旨在通过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说明犯罪行为实施之前的行为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其成果能为国家制定刑事政策与犯罪预防政策等提供理论依据。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主要可分为犯罪理性模型、犯罪期望效用模型和犯罪前景理论模型。犯罪行为决策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心理物理法、过程追踪法、访谈法、投射测验法和犯罪统计法等。展望未来,应进一步探讨犯罪行为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问题,并加强对犯罪行为决策的验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运用经验总结、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方法,认识到犯罪心理测试仪(即生理心理多道仪)是作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系统主要的设备子系统而在犯罪应对领域加以运用的科学仪器。针对该类仪器在现实中存在的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的问题,科学认识和使用犯罪心理测试仪需要在掌握中国犯罪心理测试理论基础上规范化地实测。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自从有犯罪现象以来,女性犯罪所占的比率是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价值观念的改变,使女性犯罪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急剧增长的势头。这种趋势的出现,归根到底还是女性的犯罪心理在作怪。因此,本就从女性的性别、心理特征这两方面来剖析女性的犯罪心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犯罪心理学思想的重要发源地。本文通过对《尚书》、《周易》、《诗》、《周礼》等历史文献的研究,从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其预防、审判心理、刑罚心理和罪犯改造心理等四个方面,对殷周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前771年)的犯罪心理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探讨。作者认为,殷周时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虽然是一种比较朴素、直观的理论形态,但它作为中国犯罪心理学思想史的肇始和开端,无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学海》2016,(2):198-203
税收违法行为的犯罪化是刑事立法的一个主导性趋势,这与我国一直以来的税收不法行为的变化规律是相符合的,也与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观念相适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刑事立法对税收犯罪行为所存在的回应过度、视野偏颇、注重实害等缺陷也不断暴露,制约和影响了刑法应有作用的发挥。这种状况实质上显现出刑法在税收领域的定位问题。税收犯罪刑事立法应当明确其有效性、控制性和经济性原则,注重严密法网、行为本位和罪刑均衡问题,由此,税收犯罪刑事立法方能更好达到控制税收犯罪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论集群犯罪及其社会心理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乃龙 《学海》2001,(3):80-83
集群性事件发展到极端,发生打、砸、抢、烧等触犯法律的行为,就构成了集群犯罪.集群犯罪不同于一般的共同犯罪,它的发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有其特殊的心理动囡和心理效应.研究集群犯罪行为构成、发生过程以及社会心理原因,将有利于我们对其采取更合适的预防措施和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文语境下的“心理”和“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钟年 《心理学报》2008,40(6):748-756
“心”或“心理”等词语在汉语中有相当长的历史,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反映了中国人关于“心理”的认识。中文的“心”往往不是指一种身体器官而是指人的思想、意念、情感、性情等,故“心理学”这三个汉字有极大的包容性。任何学科都摆脱不了社会文化的作用,中国心理学亦曾受到意识形态、科学主义和大众常识等方面的影响。近年中国学者对心理学自身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对“心理”和“心理学”的理解或许有助于心理学的整合,并与其他国家的心理学一道发展出真正的人类心理学  相似文献   

18.
3~6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45,自引:8,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理理论”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在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年龄和发展阶段问题上仍存在争议。该研究以3所城市幼儿园中的233名3-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意外转移”和“欺骗外表”两个错误信念测验任务考察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年龄和发展阶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3岁之前儿童已理解外表与真实的区别,但还不能理解错误信念。 4岁儿童理解了欺骗外表任务中自己和他人的错误信念,5岁儿童理解了意外转移任务中的错误信念。4-5岁是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关键年龄,但这会因测验任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我国新刑法增设的新罪名。本文拟就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主体、客体、犯罪的对象、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对犯罪的处罚以及该罪与其它罪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更好地理解和适用这一新罪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引起了讨论。通常认为客观运动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和出发点。而一些同志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哲学始终同人与人周围的世界的关系打交道。对人的任何理解和对运动的普遍规律的理解,都是同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