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首部根据文学作品绘制的画作,体现了顾恺之高度的文学修养、丰富的艺术创造力以及高尚的思想情操。画家充分发挥了其高度的艺术想象力,营造了原赋富有诗意的意境氛围,在尊重文学原著的前提下致力打破书画界限,出色完成了从文学艺术向绘画艺术的转换。在对《洛神赋图》的图像学研究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当时绘画艺术对文学的自觉追求,而且可以感受到它内在所包含着的丰富、深刻且沉重的社会内容,这充分代表了一个时代美学思想。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继承了秦汉伟大的绘画艺术传统,开启了唐宋绘画典雅华丽的审美品格和基本格局,不仅开创了中国绘画长卷的先河,还开启了中国古代艺术美学的新时代,将描绘人物神韵作为艺术追求目标,着重表现自己的人格,表达了新的美的理想,使绘画境界达到新的层次,对后世的艺术审美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的文化一直传承着,中间没有断流过,中国的绘画也是如此。从原始社会时期的陶器上面的图饰、商周时期的青铜纹饰、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汉代的画像砖和画像石到魏晋南北朝绘画的进一步发展、隋唐时期绘画的三足鼎立、两宋时期的院体画,再到元代以后文人画的兴起,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绘画体系。中国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无不体现出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精髓,在世界艺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如东晋画家顾恺之所创作的《洛神赋图》就是根据三国时期的著名诗人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创作出来的,巧妙地再现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文章以及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入手,论述中国画体现出的传统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人物画是中国画里最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可谓是中国画历史文化进程中的一泓清泉,它在艺术发展的浪潮中源远流长,不仅是绘画创作的精华,更是民族艺术文化历史的积淀。人物画简而言之即为以主要描述人物活动为题材的传统画科,主要展现的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关联系。它自周代萌芽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画种之一,记载着历史的传承,书写着先辈们点滴创作历程,倾注着历代艺术家的心血。它的艺术价值在于不仅为后人留下了这琳琅满目的旷世名作而且也涌现出了一系列美术理论思潮,为后辈在绘画创作上建立了一定的理论指导。由此可见,其在艺术画坛上占据了不可估量的历史地位,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潮流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4.
关于气韵     
彭锦辉 《美与时代》2014,(4):121-121
谢赫六法中首法即是“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价值尺度,“气韵”成为中国绘画的本体元素。气韵是中国画中极其重要的审美范畴,也是中国画审美特性和审美标准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中“气韵”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生命。“气韵”为我们提示着一种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文化现象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刘菲 《中国宗教》2017,(8):70-71
伊斯兰纹饰艺术充满素雅、流畅的艺术魅力,当它们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互相交流、互为借鉴、相互交融之后,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样式。一纹饰艺术是伊斯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装饰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伊斯兰纹饰艺术被广泛使用于建筑、绘画以及各种工艺美术中,它以几何图形、植物花草纹和文字书法为基本素材。  相似文献   

6.
《洛神赋图》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文学性叙事题材绘画,采用连环画式的构图方式,通过山石树木作为衔接点将画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形象自然地串联起来,使得一个个孤立的画面相呼应,不仅打破了诗画界限,还发挥了艺术想象力,完成了文学艺术向绘画艺术的转化,营造了浓郁的诗画情意。同时,《洛神赋图》作为魏晋时期绘画风格的最典型代表,其表现出来的注重传神、超凡脱俗的基本审美倾向,树立了中国古典绘画的典范,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雏形,对于中国早期绘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内涵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发展、革新、继承、丰富,成为中外绘画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思想和表现方式,有着自己独特历史形成的思想文化传统,和西方绘画相比,似乎并不显得异彩纷呈,但它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千年流淌,平缓自如,偶尔也泛起朵小小的浪花.它在创作过程中的"以大观小"和"小中见大"的理念,渗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艺术精神.随着时间的斗转星移,它的绘画内容和表现形式经过长期不断的锤炼、融汇、积淀,形成了传统的伟大力量,寓意明确而独到.透过这些现象,使得人们认识到,在长久的历史积淀过程中,中国画的绘画手法和技巧,已形成了它独具魅力的审美符号,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中国画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特有内涵.  相似文献   

8.
正伊斯兰纹饰艺术充满素雅、流畅的艺术魅力,当它们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互相交流、互为借鉴、相互交融之后,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样式。一纹饰艺术是伊斯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装饰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伊斯兰纹饰艺术被广泛使用于建筑、绘画以及各种工艺美术中,它以几何图形、植物花草纹和文字书法为基本素材,  相似文献   

9.
风景绘画作品风格和艺术家的创作思想以及他生长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黑龙江省艺术家们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形式,同时吸收外来优秀艺术手法,他们不断探索与创新在黑龙江独特黑土文化孕育下的风景绘画,形成属于自己的审美创作及表现形式,使风景绘画推动黑龙江绘画艺术的发展,在我国艺术绘画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薛媛 《美与时代》2004,(9):22-24
当代中国绘画艺术正处于全球一体化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处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之间进一步的交流与互渗已势不可免,能否把握好历史赋予的这一重要机遇,密切关系到中国绘画艺术在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对中西绘画艺术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自不同的审美取向进行一番回顾与探讨,显然有益于中国绘画艺术今后的发展与繁荣.回首中西传统绘画艺术,我们看到,它们有如两座形貌各异的山峰,虽然同样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但却各成一体,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审美取向:中国传统绘画重言志抒情,西方传统绘画重摹仿自然;中国传统绘画讲求意境美,西方传统绘画重视人体美;中国传统绘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1.
现代艺术运动使得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所确立的艺术传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绘画、雕塑、建筑等均显示出与传统告别的态度和立场。当这些艺术门类在现代艺术运动中走向全新的发展时,景观设计也从中吸收借鉴,从而形成了新的设计观念和形式语言。借鉴西方景观设计成果,创作体现时代精神的景观作品,是当今中国景观设计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了解西方景观形式的艺术渊源,也启发我们应该更多地从本土的艺术中吸收创作灵感,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追求,创造出体  相似文献   

12.
线是人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视觉语言,也是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中的基本表现技法。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从最初的描摹自然,到后期的写意、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趣味与要求。围绕中国传统绘画中线的审美与发展展开研究,阐述中国传统绘画中线的历史和中国传统绘画中线的地位与作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中线的特点,并从线的观物取象和写形、线的写意、线的写神和形神兼备三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绘画中关于线的审美。  相似文献   

13.
中西绘画美学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艺术理论体系,也可以说体现着两种不同的艺术境界.从总体上看,中西传统绘画都是和谐的艺术,即古典主义的艺术,两者都强调再现和表现的结合.然而,由于中西文化传统以及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绘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积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即:中国绘画侧重于表现和抒情,以写意见长,而西方绘画则侧重于再现和摹仿,以写实取胜.造成这种美学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根植于不同的民族土壤,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与哲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唐朝时期文艺著作日趋繁荣,绘画艺术理论可谓蔚为大观,在绘画审美领域唐初在儒家"中和"思想的影响下,继承并推动了传统的形神观在绘画领域的发展;盛唐时期包容与宽容的文化特征,造就了尊道、礼佛、崇儒"三教"开明的风貌。绘画理论在对唐初继承的基础上,鉴于开放的文化特征,开创了山水画与诗歌艺术结合一体的意境论;唐末,政治经济的衰落,引起人们静穆式的思考,这种心态影响到当时的绘画创作,由此丰富并发展了笔墨艺术,提倡笔墨同等重要等。这些理论丰富了以往的画论,并且为后世绘画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由此,艺术与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是毋庸置疑的,艺术反映着社会文化的面貌,而文化也影响着艺术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与古老的绘画艺术的结合使动画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大众艺术.回顾中国的动画史,我们也曾出品过优秀的动画片,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赞誉.仔细研究我们发现,这些成功的动画作品都从中国民间美术中汲取了营养,我们只有植根本于民族的文化同时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和创作手法,才能为中国动画的发展开创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6.
王威 《美与时代》2014,(2):84-84
本文从流行图像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形势来分析,结合其对当代艺术绘画的表现形式的影响,指明了流行图像语言的存在,不仅不会造成艺术绘画这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消亡,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当代艺术绘画的多元化图像表现形式,丰富了当代艺术绘画的题材创作,从而开创了新的艺术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游春图》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座高峰,它也是我国最古老的画卷之一。首先对展子虔及其《游春图》作了一个简要介绍,然后又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游春图》的艺术特点,以及展子虔的创作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韦云作品     
韦云 《美与时代》2023,(9):142-142
作品说明:此数字艺术系列作品重视目标对象的外在形象与内心境界,运用传统绘画语言,从艺术与技术两方面寻找新的创作途径,挖掘数字艺术的艺术风格与审美品质,发现未来新绘画艺术的多元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由《清明上河图》看市肆风俗画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为绘画艺术开拓了新的创作领域,丰富的市井生活内容,成为画家们描绘的新题材.这种反映城市社会面貌的绘画作品,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迎合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因而受到群众欢迎,也逐步得到宫廷统治者的认可与赏识.  相似文献   

20.
绘画创作中"模糊性"特征的内涵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绘画创作中的模糊性主要是指与事物本质的明晰性、确定性、逻辑性相对而言的审美形象的丰富性、多义性和情理性。它和明晰性是相互依存并互为转化的。绘画艺术不但具有感性确定性,同时具有超语言、超逻辑、朦胧而又神秘深远的特点,这两个方面推动艺术内容以动态的形式向无限发展。绘画创作中的模糊性不是偶然的现象,不是一时的、局部的、阶段的,而是贯串创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