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一个临床难治病,其病机复杂,病情缠绵难愈。基于以往认识基础上,本文侧重于对糖尿病足溃疡局部病理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了解溃疡局部因素在糖尿病足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可能在理论上对既往认识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三大影响因素基础上作一定延伸。由此引入的新疗法可能成为现行治疗糖尿病足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诊疗与预防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血管狭窄闭塞、神经病变和感染是主要的临床表现,本文主要从糖尿病足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检测方法、分级及治疗和预防进展方面进行总结。糖尿病足的诊治是个系统工程,单一的方法难以治愈,且治疗效果欠佳,故我们在临床上以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在不断的增多,大约10%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在10年后可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大约95%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20年后可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因素也很复杂.因此,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其诊治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系统论,研究各种物质运动形态所共有的系统联系和关系,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为现代医学的进步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论原则.本文试用系统论的整体性、优化原理阐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与治疗进展,为对其深人研究提供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淡化糖尿病的分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空间。即传统的1型和至少部分2型糖尿病可能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目前流行的炎症学说可能是对认可免疫损伤是糖尿病发病理论的一个过渡,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糖尿病的早期治疗和研究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我们则采用小别量、长时间的治疗理念,早期接受这种免疫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症状,遂减少胰岛素的剂量;再次出现低血糖,我们就继续减少胰岛素的剂量。结果,有部分患者完全摆脱了胰岛素。我们对糖尿病的再认识是建立在对多脏器活检的基础之上。我们的活检结果表明,糖尿病肾病存在着免疫损伤。糖尿病眼底病变是使患者致盲的主要病因,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变是一种自身免疫损伤的结果。我们尝试用小剂量的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25mgbid)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也证实糖尿病眼底病变是一种血管炎,与自身免疫病变有关。其他的器官还包括垂体、大脑的血管、糖尿病足、冠心病、皮肤的病变和肌肉活检的免疫组化也均有证据表明,免疫损伤是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多器官免疫损伤的结果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肌细胞表面或多或少均有免疫复合物沉积。这些免疫复合物的存在势必会影响胰岛素与肌肉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即胰岛素抵抗的存在。为此,我们在临床上广泛采用了免疫抑制治疗的理念治疗糖尿病。应用小剂量胰岛素和小剂量环孢素A治疗早期发现的糖尿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唯一担心的副作用发生在肝脏,即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总胆红素升高,而也有一部分患者总胆红素不升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早期糖尿病足病健康教育及分层管理措施对糖尿病患者足病的防治作用,对初诊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足部风险评估,分为正常、低危、中危、高危不同程度糖尿病足病风险人群,然后对不同风险人群组实施系统性、长期性兼个体化的糖尿病足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分层管理3年.研究发现,糖尿病足病发生发展状况明显改善,与糖尿病足病相关的溃疡复发率相对风险降低52.30%,再住院率相对风险降低43.28%,溃疡发生率降低61.99%.因此,早期糖尿病足病健康教育和分层管理的防治策略可提高患者对足部的自我管理和护理能力,对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有效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早期糖尿病足病健康教育及分层管理措施对糖尿病患者足病的防治作用,对初诊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足部风险评估,分为正常、低危、中危、高危不同程度糖尿病足病风险人群,然后对不同风险人群组实施系统性、长期性兼个体化的糖尿病足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分层管理3年.研究发现,糖尿病足病发生发展状况明显改善,与糖尿病足病相关的溃疡复发率相对风险降低52.30%,再住院率相对风险降低43.28%,溃疡发生率降低61.99%.因此,早期糖尿病足病健康教育和分层管理的防治策略可提高患者对足部的自我管理和护理能力,对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有效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治疗糖尿病创新药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从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应用现状出发,通过对2型糖尿病病理的认识,新发现的主要受体和相关药靶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深入发展,治疗糖尿病创新药物研究的发展趋势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就是从局部治疗到全身综合考虑,从药物外部直接地干预到增强自身调节功能.为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糖尿病足病(DF)患者胱抑素C(CYS-C)水平与病变发展的关系,对2型糖尿病(T2DM)、T2DM合并DF患者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并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DF发展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DF较轻组、DF较重组与T2DM组相比,HDL-C、CYS-C、FIB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F较重组与其余组比较UACR明显升高,差异且亦有显著性;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C、FIB是DF病程进展的危险因素,CYS-C与FIB、UAC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因此,T2DM中CYS-C是DF病程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CYS-C水平的变化对DF病变发展及诊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在不断的增多,大约10%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在10年后可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大约95%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20年后可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因素也很复杂,因此,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其诊治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系统论,研究各种物质运动形态所共有的系统联系和关系,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为现代医学的进步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论原则。本文试用系统论的整体性、优化原理阐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与治疗进展,为对其深入研究提供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淡化糖尿病的分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空间.即传统的1型和至少部分2型糖尿病可能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目前流行的炎症学说可能是对认可免疫损伤是糖尿病发病理论的一个过渡,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糖尿病的早期治疗和研究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我们则采用小剂量、长时间的治疗理念,早期接受这种免疫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症状,遂减少胰岛素的剂量;再次出现低血糖,我们就继续减少胰岛素的荆量.结果,有部分患者完全摆脱了胰岛素.我们对糖尿病的再认识是建立在对多脏器活检的基础之上.我们的活检结果表明,糖尿病肾病存在着免疫损伤.糖尿病眼底病变是使患者致盲的主要病因,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变是一种自身免疫损伤的结果.我们尝试用小剂量的免疫抑制剂环孢茵素A(25 mg bid)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也证实糖屎病眼底病变是一种血管炎,与自身免疫痛变有关.其他的器官还包括垂体、大脑的血管、糖尿痛足、冠心痛、皮肤的病变和肌肉活检的免疫组化也均有证据表明,免疫损伤是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多器官免疫损伤的结果无论是1型糖尿痛,还是2型糖尿病,肌细胞表面或多或少均有免疫复合物沉积.这些免疫复合物的存在势必会影响胰岛素与肌肉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即胰岛素抵抗的存在.为此,我们在临床上广泛采用了免疫抑制治疗的理念治疗糖尿病.应用小剂量胰岛素和小剂量环孢素A治疗早期发现的糖尿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唯一担心的副作用发生在肝脏,即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总胆红索升高,而也有一部分患者总胆红素不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