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伍连德(1879年~1960年),剑桥大学第一位华人医学博士,1908年回国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帮办.1910年末东北爆发鼠疫,他出任"东三省防疫总医官".经过科学考察与实验对旱獭进行研究,他确定了鼠疫菌宿主动物和肺鼠疫传播方式,并创立"肺鼠疫"学说.1935年,伍连德被提名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  相似文献   

2.
193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让伍连德博士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接近诺贝尔奖的华人.但是,不得不面对他最终落选的遗憾.从科学创造过程中的科学发现、科学精神与科学环境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伍连德博士落选的可能原因,同时时代变迁也会对此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是生命科学领域声誉最高的一个奖项,获得者的多少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一项指标.至今,亚洲的科学家仅有1人获得了该项荣誉,但是已经有多名科学家获得了提名,通过描述从1901年到1951年之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的提名情况来评价亚洲的医学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奖名单公布以后,未曾获奖的MRI人士达马迪安,自恃对MRI技术医用方面作出过杰出贡献,而未中选.遂与友人-起在三张美国大报和一张瑞典大报,刊登广告,声称不公平待遇.但医学奖诺贝尔委员会发言人认为,在大量未获奖人士中,这种做法极为罕见;这一现象对诺贝尔奖评选有参考价值,即使时科学界也有多重启示.至于诺贝尔基金会拟改革,估计未必触动"三人规则".  相似文献   

5.
1910年末,西伯利亚发生肺鼠疫,传入我国满洲里,沿东清铁路扩散到哈尔滨,蔓延东三省,波及关内.酿成瘟疫爆发流行,几乎重演了中世纪欧洲"黑死病"的惨祸.时任天津陆军医学堂副监督的伍连德博士临危受命,前往哈尔滨组织领导防疫工作[1].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医学奖中合适实验材料选择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将对实验的成功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对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所选择的实验材料的研究,我们发现,诺贝尔医学奖中合适实验材料的选择依循了从实验目的出发、实验材料有便于观察的特殊性状、结构简单,功能齐全、便于获得、易于生存、勇于创新、引领学科发展等原则.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有百余年历史,其问遗传学获奖项目运用了很多实验材料.它们有的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有的还在使用,并频繁获奖;呈现出此起彼伏、交相更迭的"诺贝尔医学奖实验材料更替现象".本文旨在探讨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相关的遗停学实验材料更替现象,总结其更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其选用趋势.  相似文献   

8.
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给科学界的多重启示(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两位美英物理学家,劳特布尔和曼斯菲尔德,表彰他们在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发现.这些发现导致现代磁共振技术的开发,这一技术标志着医学诊断学和科学研究中的一项突破.该项发现建筑在核磁和核磁共振现象被发现的基础之上.核磁现象的发现及其应用导致了1943、1944和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核磁共振现象的发现及其应用导致了1991年和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这意味着,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是该系列发现中第六个诺贝尔科学奖.  相似文献   

9.
为解析"中国人为何与诺贝尔医学奖无缘"这一命题,医学界尤其是医学哲学界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在屠呦呦获奖之后,有必要对相关研究进行反思式的梳理。通过系统文献检索,以相关文献为依据,运用文献计量学等方法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文量、发展态势、核心作者、核心期刊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医学界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同整个科学界对诺贝尔奖的研究处于同步发展态势;作者众多且核心作者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形成了明显的影响力;《医学与哲学》等期刊做出了突出的学术贡献。认为国内学者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关注度将会持续升温。  相似文献   

10.
万国鼠疫研究会与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0年末,西伯利亚发生肺鼠疫,传人我国满洲里,沿东清铁路扩散到哈尔滨,蔓延东三省,波及关内。酿成瘟疫爆发流行,几乎重演了中世纪欧洲“黑死病”的惨祸。时任天津陆军医学堂副监督的伍连德博士临危受命,前往哈尔滨组织领导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新多明我会修道士》1987,68(806):270-277
We are commemorating the tenth anniversary of the death of the outstanding young preacher Geoffrey Preston by publishing this trilogy. It was written not very long before he died and has not appeared in print before. Its other two parts, 'The Church of the Son' and 'The Church of the Father', we will be publishing in our July/August and September numbers.  相似文献   

13.
14.
《新多明我会修道士》1987,68(807):339-346
The second part of the trilogy which we are publishing to mark the tenth anniversary of Geoffrey Preston's death.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