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令世界瞩目的两大转变:经济体制上,初步实现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社会结构上,正在经历着由封闭、半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各种社会关系、社会要素、社会利益都在分化、调整和重新组合,并由此而引起社会文明与道德的深刻变化:原有传统的基础文明和  相似文献   

2.
社会各种关系的形成都是围绕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来实现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目前,随着社会原有体制的改革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时期,各个方面正在呈现出改革、发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目前 ,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正处在重大历史性变迁的过程之中。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正在由传统的农业为主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化、城市化社会转变 ;二是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前一种转变 ,学术界称之为社会转型 ,后一种转变称之为体制转轨。这两种转变交织在一起 ,又是在这样一个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里进行 ,呈现了纷繁复杂的种种社会经济现象 ,引起了国内国外的许多议论。但是 ,无论是 2 0年来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 ,还是这 2 0年来中国社会产…  相似文献   

4.
怎样理解“道德重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我们社会会不会发生社会伦理与道德的重构?既然大多数人都同意在这方面正发生着一些变动,问题实际上是在于这些变动能不能被称之为重构,以及作为前提,如何理解一种伦理与道德的重构?一种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女性服装是中国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服装审美特征的具体体现。中国古典女性服装的主体造型为二维平面造型,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深层审美意蕴。民国时期,女性服装审美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由单一审美向多元审美转变;二、由社会功能向实用审美目的转变;三、由二维平面审美向三维立体审美转变。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转型期主体素质的提高冯颖红在即将迈向21世纪前夕,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经济体制的转型强烈地震撼着上层建筑,也震撼着其中每一个人,主体再也无法回避这样一个问题: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这个...  相似文献   

7.
总量的均衡与失衡的矛盾经济行为主体之间各种特殊利益的矛盾经济新体制与旧体制之间的矛盾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矛盾主体的主观素质与市场变动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思考张国平市场经济必须是法制经济,这已经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本文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有关法律问题,作一探讨。一、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种类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要主体。哪些企业可以在市场经济中成为独立承担义务和享受权利的主体,这是...  相似文献   

9.
市场主体的逐利动力应该受到道德调控彭定光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个人权利意识的增强是这一变化的一种最突出、最明显的表征。对个人的权利意识尤其是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与个人)的逐利动力应持怎样的态度,不...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管理体制的转轨,原来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的一些社会职能开始分化并逐渐回归于社会和社区,社会居民原有的"单位人"属性逐渐淡化并向"社会人"过渡,社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价值和功能也日益凸显出来。于是,社区已经由过去的单纯的居民居住点,转变为各种社会群体的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