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的医学人文期刊仅有5~6种,发行量少、覆盖面窄,受众极其有限.而我国的医学学术期刊有1 400多种,如果能够善加利用,在医学学术期刊中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人文平台,进行人文导向,可有效地推广医学人文理念,有利于医学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对促进医学人文学向各专业学科的延伸与交融及推动医学人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医学人文运动与知识考古--中国人文医学的战略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后现代理论影响和刺激了医学人文学,医学人文学学科意义与价值更加显明,医学需要人文学,人文学需要医学,医务人员迫切需要人文医学教育。经济发展、高新生命科学技术入驻世俗生活、医学模式转变、医疗改革与价值论哲学影响,这五大因素构成中国医学人文运动的背景;中国医学人文运动正在兴起。研究医学人文学的知识背景对制订人文医学战略与策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美生命伦理学和医学人文学研究生教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北美生命伦理学和医学人文学研究生教育KirkSmith聂菁葆编译北美生命伦理学和医学人文学研究生教育是当代生命伦理学和医学人文学学科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将对北美生命伦理学和医学人文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作一简要介绍和初步分析。文中医学人文...  相似文献   

4.
上半月为人文社会医学版;下半月为临床决策论坛版 《医学与哲学》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医学与哲学》杂志自出版以来,已成为我国人文学方面的一份主要刊物,  相似文献   

5.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文学者和医学专家,<医学与哲学>杂志编委及有关同志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广州医学辩证法讲习会30周年和<医学与哲学>杂志创刊30周年,回顾和总结我国医学人文学走过的路程,表彰在医学人文学方面涌现出的优秀学者、著作,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医学人文学的发展,也将有利于促进自然辩证法和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实地研究概念和优势的分析,指出实地研究很好地协调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正是医学人文学目前发展所需要的.同时,也提示实地研究对各技术关键点有其独特要求,对于医学人文学实地研究的相关风险要有充分认识,才能真正发挥其“脚踏实地”的优势,让学科焕发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人文医学与医学人文学几个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医疗实际工作人文医学和医学人文学的关系应包括:(1)从人文医学的产生背景看,人文精神的内涵孕育于中国古典医学,并非现代之专有;(2)人文医学和医学人文学并非同一层次上的概念,不能交叉理解和使用;(3)从医学发展阶段的划分,提出不能将人文医学与现代医学割裂开,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现代医学并非生物医学;(4)人文医学的分类应增加军事医学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开放的医学与开放的人———关于医学人文学术研究的若干问题南京铁道医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210009)孙慕义一、医学人文学是哲学医学的开放,在于它的人文属性,而其人文学首先是哲学,而不是什么科学。哲学远高于科学,尽管哲学曾被压迫得只剩下认识论,语言尽...  相似文献   

9.
医学人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了美国医学人文学发展的历史原因,分析了医学人文学先驱们的思想,回顾了医学人文学各子学科发展的历史,认为医学人文学有如此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同时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为例,介绍了医学人文学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人文学研究生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学界尚未对本领域研究生教育给与足够的重视.分析了我国医学人文研究生教育现状,描述了美国一些医学人文研究生项目,并指出在借鉴的基础上建构我国的医学人文学研究生教育决定着该领域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浅谈医学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世纪以来,传统医学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教育理论上和实践中人文精神存在不足。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过分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分离的结果。因此,着重从医学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医学的本质和目的,探讨在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Mindfulness based interventions (MBIs) are rapidly emerging in health care settings for their role in reducing stress and improv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n such settings, the religious roots and affiliations of MBIs are downplayed, and the possibilities for developing spiritual, even mystical,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are minimized. This article helps rebalance this trend by using the tools of medical humanities and narrative medicine to explore MBI as a bridge between medical and spiritual approaches to health related suffering. My narrative medicine method draws insights from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that are rarely used in standard clinical research but are increasingly common among medical humanities and narrative medicine scholars. The specific path I take will be to work through historical, linguistic, and philosophic dimensions of mindfulness and mysticism as relevant to illness, suffering, death, and dying. I close with two case examples in which mindfulness is used as an intentionally spiritual practice for health concerns.  相似文献   

13.
We provide the results of a systematic key-informant review of medical humanities curricula at fourteen of Canada's seventeen medical schools. This survey was the first of its kind. We found a wide diversity of views among medical educators as to what constitutes the medical humanities, and a lack of consensus on how best to train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field. In fact, it is not clear that consensus has been attempted - or is even desirable - given that Canadian medical humanities programs are largely shaped by individual educators' interests, experience and passions. This anarchic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medical humanities contrasts sharply with teaching in the clinical sciences where national accreditation processes attempt to ensure that doctors graduating from different schools have roughly the same knowledge (or at least have passed the same exams). We argue that medical humanities are marginalized in Canadian curricula because they are considered to be at odds philosophically with the current dominant culture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In such a culture where adhering to a consensual standard is a measure of worth, the medical humanities - which defy easy metrical appraisal - are vulnerable. We close with a plea for medical education to become more comfortable in the borderlands between EBM and humanities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4.
医学人文素质同医学科学素质一样,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为了解当前在校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现状,我们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部分在校医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医学生对国内外医疗相关问题和事件的关注,对医学人文课程和提高医学人文素养的认识,以及医学人文素质对医学重要性的认识等方面,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相关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在校医学生医学人文现状,为有的放矢的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制约我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原因的探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医学人文学科(medical humanities)是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已爱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医学人文学科的水平离它应当承担的责任还相距甚远,医学人文学科的发展依据是困难重重。今从学术共同体、学科建设和学术规范等方面对我国医学人文学科目前面临的困境进行剖析,并试图为如何走出困境提供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论新时期医学院校人文学科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强医学人文学科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步伐的重要举措.医学院校开展医学人文教育教学真正目的是进一步优化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使医学人文学科知识内化为医学生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人文课程建设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文课程在医学教育中担负着培养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任务。优秀的医学人才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需要有饱含人文情感的人文素质,否则,就很难适应医学的发展及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因此,加强人文课程的建设,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和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生人文教育不能模糊医学人文知识和医学人文精神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临床医学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临床医学人文教学与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的分离,临床医学人文教育目标、实现途径和评价体系的不确定性,使临床医学生难敌市场经济功利性的负面导引,医学模式的转换在教育层面受阻。  相似文献   

19.
医学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弊端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人文精神本是医学学科的根本要旨之一,然而,目前医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人文精神缺失的状况.从医学教育的宗旨、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医患关系方面剖析了人文精神缺失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