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知易,不足以为太医”。医易相通,久有定论。《周易》象数思维模式,被誉为“宇宙代数学”。其取象、运数比类思维方法,是古代中国人锻炼理论思维能力的手段之一,不失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明的“助产术”。《内经》运用的脏象分析和“比类取象”方法,同《周易》象数思维方法息息相通。《内经》创立整体综合治疗医学体系和“四维”(生理、心理、自然、社会)综合辨证医学思想,既取法了《周易》的比应、互体、旁通等简单象数分析,也渗透着爻辰、纳甲、卦气等象数模式的内容。在思维方法上,不难发现,医与《易》都坚持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协调的中和观、“与时消息”的节律观、“唯变所适”的常变观。此乃医易相通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内向型文化"的特点,中医学是内向型文化最集中的体现,产生了独特的生命观、疾病观和治疗观,在认识方式上也体现了"体知"与"认知"的统一,同时也是中医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独立存在的原因,这一特点也造成了中医学优势与困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体现了内外型文化相融的趋势,中医学的内向型文化特点在构建新的医学模式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内外型文化的相互协同,可以更好地认识生命和疾病的复杂性,产生更优化的疾病分类系统和更优越的治疗方法,推动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七情学说与应激理论之特征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心身统一观尽管七情学说与应激理论所产生的时空跨度极大 ,然而两者拥有一个共同的前题 :心身统一观。应激理论可以说是医学从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过程中的产物。由于应激和健康的关系是以心理生理系统为中介的 ,应激反应中最明显的心理表现就是情绪的变化 ,而情绪既是一种心理活动 ,又是一种生理活动。躯体疾病是一种应激源 ,可导致病人承受轻重不一的心理负担 ,反之 ,情绪重负又可成为心身疾病的病因。由此观之 ,心身统一观乃是应激理论的前提。七情学说的理论基础是祖国医学形神统一的整体观。中医认为 ,形与神是构…  相似文献   

4.
基于神经生物学的心身交互作用是当前躯体化病理机制的一个研究重点。在生理-心理的功能连续体中, 认知学习、感觉监控、注意、记忆过程等都会影响躯体症状的呈现。文化则会通过这些过程塑造个体对症状的归因和解释, 引发躯体症状的呈现和扩大, 最终通过不同文化特有的民族生理学模式形成具有文化特异性的疑病焦虑和医学无法解释症状。  相似文献   

5.
文化对精神疾病的情绪体验和症状呈现有着重要的影响。文化不仅制约着情感的"表现规则"和身体的实践,更规范了社会能否接受的普遍情感表达模式。患者在求医问药中更倾向于体验和呈现心理的还是躯体的症状,不仅是患者文化背景的体现,而且也是患者对其自身所处医疗结构和医疗系统的认识,更是其在大众传播媒介和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诊断类别及疾病概念的反映。因此,从事精神疾病相关工作的人士更应重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发掘不同的文化资源以弥补传统精神病治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需求非常之高,门诊常见有躯体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或以躯体症状就诊的心理生理障碍患者。医学分科导致的医学学科割裂正使得各学科在独立处理这些患者时都面临困难。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魏镜医生探索建立的多学科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理念的、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关系和访谈模式的UPSCALE查房模型设计用于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整合地去面对患者这个人和患者的症状,以有效地建立医患关系、实现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其已在临床上显示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生态医学模式:后SARS时代的选择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医学从其产生至今 ,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起主导作用的发展模式。从认识论上看 ,医学模式不仅是不同时代医学科学总体特征的反映 ,而且直接表征着那个时代的医学思想和医学观念 ;从方法论上看 ,医学模式不仅影响和决定着人们对医学研究对象的思维方式 ,而且会使人们自觉运用这种理念指导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认识与实践。国内外学者对医学模式给予了高度关注 ,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种种医学模式 ,如整体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伦理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环生物医学模式、卫生生态学医学模式、大小宇宙相应医学模式等等[1] 。生物心理…  相似文献   

8.
中医心象思维不仅是心理本身的活动,更多是指由体象反映到心理活动的体验、体察与体悟过程。它表征着医家通过对人体之象的图像显现进行身入与心入合一的信息加工,内涵着情境生成的推理、想象等思维活动,以及直觉顿悟、理性判断等思维方法。中医心象思维以取象而明象或悟象为路径,能够整合医家的身心参与来全面把握病人形神一体的存在状态,是由具象、现象上升为意象之境的思维进程;这一思维进程见证了中医学在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和解决医疗实践问题之时,形成了一种不同于现代科学的"心观"体证的特有的、开创性的心象思维方式,它有别于西医主要以"目察"实物进行实验性的诊疗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9.
长久以来,生物医学在疾病疗愈上占据绝对优势,认为疾病是生物分子结构激变或生理激素紊乱造成的结果。美国人类学家凯博文通过对中国精神疾病的田野研究试图证明,身体是社会的身体,疾病是文化的建构。从疾病的社会建构论与疾痛叙事角度出发,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医院整形一科的田野实践为依据,对先天性唇腭裂患者的生活世界绘以深描,从病患的主体经验和体验出发,展现文化如何形塑身体观与疾病观,社会文化逻辑如何影响医学话语实践,以期对如何看待先天性唇腭裂患者,如何减轻先天性唇腭裂患者的疾痛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传统医疗支援服务在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和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上收效甚微。这些患者经历着越注意身体的痛感越感到难受的恶性循环,他们对这些现象的负面解释导致自身形成关注于身体(身体形象,强化患者的自我意识/自我观察)的“担忧型认知风格”,导致身体感觉不适与过度唤醒。身体心理治...  相似文献   

11.
常人疾病观是普通人对于某一疾病的认知、解释和态度的集合。与专业医务人员相比, 普通人更关注心理、家庭和社会因素而非生物学因素的致病作用, 就医选择多元而并不遵循标准化的就医模式, 同时更愿意将疾病体验视为个人生活的特殊问题加以建构性理解。常人疾病观与科学医学观之间的不一致性可能降低患者的就医满意、对医信任和医嘱依从性,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立足中国社会的医学文化与医疗制度, 研究中国人的常人疾病观, 并探讨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作用与社会心理机制, 可为改善当下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现状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浅谈——论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与辨病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西医辨病又辨证,中医辨证又辨病,辨病与辨证是中医与西医都遵循的诊治过程,在临床中辩证运用中医与西医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Treatment decision-making in chronic illness poses long-lasting effects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patients. In Western individualistic cultures, they are independently taken by the individual in collaboration with doctors contrary to the collectivistic Indian context, where it’s decided by families with little or no involvement of patients. Religious beliefs, patient–doctor interaction, and resilience measures of 100 CAD patient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patient–doctor interaction, and resilience (predictors).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test for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oposed model. Religious beliefs, patient–doctor interaction, and resilience collectively predicted the significant change in decision-making styles, somatic symptoms, anxiety, social dysfunctions, depression, and general health total of the participants. While the treatment decision-making is heavily contingent upon the social factors namely – religious beliefs, patient–doctor interaction, and resilience, there may yet be some underlying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at have not been explored in the present study.  相似文献   

14.
从概念结构和测量工具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剖析发现:既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患方视角而相对忽视了医方信任测量;测量维度上存在各种不同指标,主要涉及医患双方在就医过程中的态度、能力和行为,以及二者对医患关系亲密程度感知的心理结构。总结不同视角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提出了医患信任关系的总体概念框架和医患信任测量的整合模型,旨在构建医患信任测量的总体框架及测量指标,以期为后续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investigate men's and women's anticipated reactions to a consultation with a doctor holding either a dehumanizing or humanistic approach to patient treatment. Participants (N = 375) read a vignette depicting a doctor's treatment philosophy—emphasizing either the metaphor of the body as a machine (dehumanizing condition) or emphasizing individual humanness (humanizing condition). They then imagined consulting the doctor about a psychological or physical illness. Although, medical dehumanization had undesirable consequences, some men rated the dehumanizing doctor as more competent than the humanizing doctor. These were men who were (a) emotionally expressive and seeking help for a psychological illness, and (b) men low in emotional expressiveness seeking help for a physical illness.  相似文献   

16.
医疗服务须体现人文关怀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如今,病人抱怨最多的是医护人员缺乏人文素养.病人有心理需求,是社会的人,而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因此,他们在接受医疗服务时也需要人文关怀.医务工作者只有富于人文修养,才能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苏佳佳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20,52(3):386-398
西方“具身认知”心理学与赋存在中国文化里的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体知”心理学思想息息相通, 而中国文化又有其独异于西方文化的“身体”智慧。文化的源头实为神话。追根溯源, 本文主要从具身认知的视阈中将中西方神话中“身体”的角色两相比照, 首先从本体论维度以现象学诠释的方法来描述神话的身体母体是如何生成的, 并以天地开辟神话、万物肇始神话和人类起源神话为例揭示中国“身体”的本体论特色—— 一元论; 其次再从空间维度以概念隐喻的理论来剖析神话的身体现象学场域是如何延展的, 并从物我同一角度、天人交感角度和人神相通角度来彰显中国“身体”的空间维度特色——气论; 最后再从时间维度以社会建构理论来解构神话的身体是如何在时间场域中流变的; 并从社会、文化和历史三个层面来表达中国“身体”的时间维度特色——易论。通过从中国神话故事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具身智慧”, 以期为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科学心理学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8.
陶爱华  王沛 《心理科学》2021,(5):1171-1178
他人失望反馈和他人愤怒反馈在人际冲突解决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情绪的人际效应在医患冲突中是否同样成立,医生的特质对这一人际效应有何影响。为此,通过两个计算机情景模拟实验,采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分别考察了他人失望反馈与他人愤怒反馈以及医生的温情与能力特质对于医患冲突中个体威胁评价及其冲突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医生能力高时患者对情境的威胁评价比能力低时更高,但在有医生失望反馈中医生能力高时患者对情境的威胁评价比能力低时更低。高温情的医生愤怒时患者的威胁评价比温情低时更高。(2)医生能力高时患者的出价比能力低时更高,冲突行为更少。(3)医生温情高时患者的出价比温情低时更高,冲突行为更少。(4)在温情高能力低时,有医生愤怒反馈时患者的出价相比无情绪反馈时更低。说明了医生需谨慎表达自己的情绪。相较而言,医生的能力和温情的培养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基层医院年轻医生临床素质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文化层次、福利待遇、带教培养、质控意识、科研热情、人文修养和医疗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是导致基层医院年轻医生临床素质低的重要原因。同时呼吁政府加大投入和确保医疗环境安全,加强年轻医生政治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好的人文修养和过硬的沟通能力,强化质控意识,引导和培养年轻医生加强临床知识积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热情与能力是解析社会认知的普适性框架,同现实情境中诸多要素存在着关联。与众多明显带有社会属性的要素相比,源自面孔或者颜色的视觉、声音的听觉、身体姿态的动觉、温度变化的肤觉等生理线索,也可以跟热情与能力的社会知觉产生关联,这个过程可能基于生理–社会的知觉联结假设或者知觉启动假设而发生。以生理–社会的知觉关系为切入点,热情与能力更能发挥解析具体情境的灵活性。侧重典型生理线索的挖掘、建立生理线索同热情与能力的组态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社会性偏向的影响,将有助于推进热情与能力融入更为广泛的社会应用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