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7,39(1):184-190
随着经验实证主义的衰落,心理学迎来了后经验主义时代。在后经验主义时代,人们对理论和经验观察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理论不再是经验观察的附属物,相反,经验事实是被理论决定的。理论不是经验事实的概括和归纳,而是一种文化历史的建构。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以库恩的范式论、现象学、释义学和社会建构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理论的评价标准不再是与经验事实的一致性。因为经验事实由于受到理论的污染,不再是一种客观的标准。在后经验主义条件下,理论的评价标准可建立在概念和逻辑、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修辞与叙事以及实践和应用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2.
社会建构论与心理学理论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9,41(6):557-564
社会建构论是当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股重要学术思潮。它认为知识不是一种科学发现,而是一种社会建构。知识的生产过程不是个体理性决定的,而是一种文化历史的过程,是社会协商和互动的结果。有关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活动的形式方面的知识都是一定文化历史条件的产物。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看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会有许多新的收获。从社会建构论的观点来看,理论不是经验事实的概括和抽象,而是一种社会建构。理论先于经验观察,也高于经验观察,这种观点将理论建构置于经验工作之首,为心理学理论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50年代,逻辑经验主义被尊奉为正统的科学哲学,而今其影响已衰微.什么东西使它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呢?预设前提.逻辑经验主义纲领的核心就是,通过理论-观察的区分来说明“理论术语”是如何以“现察术语”为基础并得到解释的.理论-观察的区分在逻辑经验主义纲领中具有三种哲学功能:(1)充当意义标准:一切有意义的概念或术语都是从经验中获得意义的;(2)充当评价标准:一切有意义的命题或陈述都要参照经验来判断其真与伪、可接受性与不可接受性;(3)充当选择标准:一种“中性的观察”就为比较各种相互竞争的理论提供了共同的基础,依据这种比较选择本身才是可能的.这三种哲学功能都以一种“意义不变性条件”为前提,即假  相似文献   

4.
意义理论在上世纪后期曾经是哲学讨论的一个核心领域,并成为语言学、逻辑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研究领域;但它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混乱的研究领域。D.刘易斯在谈到意义理论时指出:我区分两个主题。首先,可以把可能的语言和语法描述成一种抽象的语义系统,藉此我们把语言中的符号与我们周遭的世界关联起来。其次,通过心理学和语言学事实的描述,任何抽象的语义系统都  相似文献   

5.
曹青云 《世界哲学》2023,(3):48-56+160
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知识是通过证明获得的,但科学知识的前提是不被证明的、恒真的和在认知上优先的第一原理,他把关于前提的知识称为“努斯”。“人们如何获知努斯”是一个重要而难解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学界对此的回答有三条路线:理智直观、经验归纳与辩证法。本文批判了理智直观和辩证法的解释路线,发展并修正了经验主义的解释,指出经验归纳只是获知第一原理的第一阶段,人们需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从属性到本质的“科学探索”才能获知努斯。本文指出亚里士多德在《后分析篇》第二卷中认为获取努斯的过程有四个认知阶段:对感觉的归纳形成经验、提出科学问题、建构证明和确证前提。  相似文献   

6.
康螢儀  周文芝 《心理学报》2012,44(1):138-141
Ye和Stam (2012)的评论中将Hong, Chao, Yang和Rosner (2010)标签成逻辑经验主义派, 他们认为这个派别常常“限制”了理论的应用和其本身的价值。为了向读者们提供一个对理论建立过程的更完整的理解, 同时也为了从这些迥异的观点中汲取更多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 我们比较 Hong等人(2010)与Ye和Stam (2012)所建议的两种不同方法论之间的差异, 并将其放入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论述。我们的主张是:每一种方法论都是有它自己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对研究者来说, 保持在对待不同论点上开明和宽容的态度, 并避免本质化不同方法论间的差异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在否定加工研究领域,存在着两大重要而又对立的心理学理论——命题理论和具身理论。命题理论主要有图式+标签模型和否定的模型理论,它们认为否定是一个抽象的逻辑符号,其作用就是向核心命题(肯定论断)的对立面转换;具身理论主要有两步模拟假设与否定的知觉模拟理论,它们认为否定是以时间耗费或空间延展为表征的具身过程。在介绍两种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局限性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二者的异同及其理论方法上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否定加工的抑制-反刍-再抑制理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代欧洲哲学实现了从本体论研究向认识论研究的转换,凸显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争论。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与这两大哲学传统是分不开的。古典经济学把经验主义的方法运用在对现实社会的经济学研究中,对经验事实进行归纳和描述,把资本主义现象当作不证自明的事实加以直接肯定。它只承认感性的经验,只利用从感性的经验中得出的证据。它也强调抽象,但它的抽象只把事实当作不变的基础进行抽象,追求的是现象背后的齐一性,而不对经验事实作辩证的思考,这样就只能对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现象进行抽象归纳和简单复制,自然会把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9.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1,24(3):334-338
“儿童心理理论”(children’s theory of mind)的发展研究是西方80年代以来发展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一个迄今已取得长足进展并前景看好的热点探索领域。本来,“心理理论”这一术语最初常常不过是指称儿童发展着的“常识心理学”(folk psychology)的一种试探法(heuristic)。但后来有许多发展心理学家进一步提出儿童对心理生活的认识真的是一种“理论”,这就形成了所谓“理论论”(The theory—theory)。  相似文献   

10.
西方理论心理学研究的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心理学研究的复兴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发展的新特点。西方理论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并不是通过理论化的简单转向来克服心理学发展中的困难,或以总体的、一般的抽象术语重新发明元理论,而是力图在提高理论研究方式的科学化水平基础上,加强对具体的、中等水平的亚理论问题的整合性学术探讨。进一步寻求心理学理论研究走向繁荣的学科内在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1.
宗教经验是宗教意识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宗教意识则是宗教心理学着重研究的对象。文章梳理了詹姆斯机能心理学借助潜意识“中介项”理论,阐释宗教经验的历程,他认为潜意识这个人神相通的“中介项”是宗教神学的“亲密的伙伴”,是宗教与科学对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燕良轼  曾练平 《心理科学》2011,34(5):1216-1221
理论心理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科。中国理论心理学在世界理论心理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老一辈心理学家对这个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中青年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我国理论心理学的发展状况与社会对理论心理学的期待还很不相称,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集中到一点就是中国理论心理学研究的原创性水平不足,这阻碍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者认为,要提高中国理论心理学的原创性水平,理论研究者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理论研究必须回归到人本身;理论创新最需要的是坚定的理论信念;提倡批判思维,鼓励建构思维;心理学不能走入理论与实证相互怨恨的歧途;鼓励多途径理论创新;理论心理学需要理论心理学家相互合作、共同攻关。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智力理论的最近发展,主要包括:Gardner的多重智力理论,认为存在7种相互独立的智力;Anderson的智力与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智力的个别差异和发展变化可以用不同的加工机制来说明;Sternberg的三元理论,包括成分子理论、经验子理论和背景子理论;Ceci的生物生态学理论,认为智力性成果有赖于具有丰富的并很好组织的知识基础的多重认知潜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智力的研究焦点是探索生理和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墨耘 《心理学报》2008,40(7):800-808
作者提出归纳推理的抽样理论,认为归纳推理实质是根据与归纳特征有关的抽样样本情况来推断结论类别具有归纳特征的可能性,其中的抽样可分为类别抽样和特征抽样两种。以大学生为被试的两个实验结果一致支持抽样理论而不是别的归纳推理理论。对于归纳推理的主要现象,抽样理论比其它的相似性解释具有更大的解释范围,特别是能够解释其它理论严格不能解释的归纳推理非对称性现象  相似文献   

15.
女性心理学的进化与后现代女性心理学的产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女性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女性经验主义、女性立场论和后现代女性心理学三个发展阶段。女性经验主义强调男女的共性,女性立场论强调女性经验的独特性,而后现代女性心理学认为尽管在女性经验主义和女性立场论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对立,但是两者都认为存在着某种内在的东西决定着社会性别,因而是本质主义的观点,属于现代主义的范畴。后现代女性心理学认为,性别乃是一种文化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中国心理学泰斗,理论心理学奠基人潘菽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潘菽先生,意味着继承和发扬潘菽先生的心理学思想。从后经验主义理论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潘菽先生的心理学思想仍然具有当代性和启发性,特别是在强调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优先地位、强调理论对经验现实的建构作用、强调理论的实践品性、强调理论的历史性向度,以及强调理论研究的中国心理学归宿等方面,显示出卓越的远见。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能够从对实证资料积累的追求中解放出来,转而注重学科自身的理论反思与理论建构,是心理科学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随着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崛起,中国心理学理论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出现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但在心理学元理论和实体理论的建设上,仍旧过度依赖欧美心理学,原创性的元理论和实体理论几乎没有。在研究的规模、研究领域、研究水准、研究方法乃至研究从业者数量上的差距也使中国理论心理学发展显得步履维艰。然而,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崛起却可以给中国理论心理学发展带来重要启示,在对中国理论心理学建构过程中,要积极对国外理论心理学的理论思维和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筛淘,加强原创性的理论建设,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引进与创新、反思和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心理--研究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对当今研究文化与心理关系问题的启示在于:坚持唯物的辨证方法论是研究文化与心理关系问题的基础;创造性地以符号为中介,以符号作为高级心理机能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基础,使文化与心理之间有了联系的桥梁;“实验发生法”为当今实验的生态有效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强调从文化的维度来解释人的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强调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为心理学的后现代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逻辑经验主义对实验心理学的关注并非只是由于其结果的作用或其态度上的相似性,而且由于(或许是更为重要的)对澄清其概念的共同需要。逻辑经验主义对物理概念的分析是一种哲学成就的范式,而他们在心理学中同样的分析工作也被看做是规范科学的疑难解决方案。在这种范式的背后隐藏着统一科学的哲学理想。围绕经验问题,逻辑经验主义与心理学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大量互动;正是根据这个问题,以及在逻辑经验主义对统一科学的强调的关联中,我们才能很好地理解逻辑经验主义的心理学哲学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以卡尔纳普、费格尔和托曼为最初代表,他们提出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把心理学看做经验科学,就可以得到其他科学同样具有的主体间性,因此,这就使得逻辑经验主义获得了它希望得到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配偶选择是人生最重要的选择之一,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旨在介绍和分析社会学和心理学的配偶选择理论的异同,对理论解释进行反思:社会学和心理学对此的研究各有偏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