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为了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有必要将其细化为学校教育中应当遵循的规范性要求。宗教教义宣传不得进入校园,应是其中一项基本要求。为了应对当前一些高校出现的文化宣教现象,明确提出宗教教义宣传不得进校园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具体案例,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探讨与此相关的教育与宗教的关系以及教育、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宗教关系是新疆社会问题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宗教关系是否稳定直接关系着新疆地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文章对新疆维吾尔民族与汉族现阶段家庭结构中的宗教文化进行了研究,这种以家庭为单位、从家庭结构分析出发,结合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知识的研究不仅对认识维汉两族宗教文化观念的形成、差异的产生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新疆社会和谐的构建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宗教》2014,(10):86-87
宗教与艺术有着天然的关联。宗教倡导的理念借由艺术形象传达出来,能让人们在艺术美的感动中体悟宗教指引的人生之道。本期刊登的书画作品选自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图书馆主办的"首届中国宗教艺术展"。各大宗教的艺术作品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了"和乐大美"——从美出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大美无疆。  相似文献   

4.
毛胜 《宗教学研究》2013,(1):235-241
梳理中国共产党对宗教与文化关系的认识史,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文化性在宗教诸“性”中的地位,可以发现:正确认识和定位宗教的文化性,既是探讨宗教本质问题的理论要求,也是处理宗教实际问题的政策依据;该命题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也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各个方面.据此可谓宗教文化性命题是一个具有元理论意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宗教的信仰功能和文化功能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宗教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确保宗教合理有序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列强的核心话语,已经转向"以宗教自由为基石"的人权。基督教的"普世价值"不断被抽象化,成为西式民主制度的图腾,美国基督教新基要主义势力和政治新保守主义势力结盟,共同推动国会通过《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案》,使其成为以国家力量进行基督教全球战略扩张的工具。美国前国务卿说"宗教自由是民主的核心"。这种符号化的"普世价值",企图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从各国基本的社会关系中剥离出来,成为国际舞台上"新干涉主义"的武器。这种宗教意识形态化的倾向,影响了国际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如果说,西藏、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势力与宗教极端思想相结合,形成分裂祖国领土的恐怖主义暴力威胁,那么,国际宗教右翼势力利用合法渠道,向我国的文化教育领域持续渗透,已经开始形成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软实力。宗教渗透已经成为国外文化渗透的主要内容。而文化问题,宗教问题,以至意识形态问题,毕竟需要思想上的应对。我们应该掌握话语权,应该培植我们的学术优势。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宗教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宗教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宗教具有有神论的世界观、群众性的信仰和文化内容的本质特征,具有自身起源、演化及其消亡的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双重性的社会作用;宗教在新中国将长期存在,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宗教应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要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此,必须要改革与新中国不相适应的宗教制度;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宗教信仰自由、与宗教界结成统一战线的原则,也要明确共产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宗教中国化的最终标准,就是看是否融入中国文化。宗教中国化既要求宗教有融入中国文化的愿望,又要求宗教有融入中国文化的行为,更要求宗教有融入中国文化的结果。所以,在"宗教中国化"定义中,必须有"融入中国文化"的要求。"宗教中国化"的定义不可能做到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精确,但是要在理论上把它说清楚,在实践上把中央提出的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要求落到实处,对它的定义就必须尽可能精确。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时代下,现代国家大都面临着多元宗教共存的社会现实,这就形成了以宗教为载体的次级共同体与以公民身份为载体的统一国家共同体之间相互融合,不断调适的互动.直接表现为,公民群体在具有多重身份、多重认同取向的时候进行身份选择的情形,其要点在于“宗教多元的公民社会与国家统一的平衡关系问题”.而在此身份选择的进程中,宗教认同与公民身份认同形成了“一体双元”互动模式,即以利益-制度关系为基础赞同与否互动和以文化-心理关系为基础的归属与否互动.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教授出版了《中国宗教与文化战略》一书,该书关注信仰、宗教和文化的意义及关联,探讨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关系。其实卓新平教授从未停止对这些问题的关注,这是其继2008年《“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一书后的进一步思考。在笔者看来,本书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