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陈志华 《天风》2009,(8):42-42
在《创世记》第六章中出现了一种令人费解的婚姻模式:“神的儿子们看见人的女子美貌,就随意挑选,娶来为妻。”(创6:2)这样的结合确实让人诧异,也未免太不“门当户对”了!“神的儿子”和“人的女子”到底是何许人也?历来的解经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在诸多的解释中,其中有两种解释是被广为热议的。  相似文献   

2.
郭店简书《人虽有性》校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诸家之说的基础上 ,认为郭店简原《性自命出》应分为上下两篇 ,并适当地调整了上篇的简序 ,取新序篇首语命名为“人虽有性” ;进而将该篇分为六章 ,逐章进行了校释  相似文献   

3.
一些较年长的同道在对青年弟兄姊妹的劝勉中,常常喜欢引用提前四章十二节。这当然是十分适宜也是完全必要的。然而,真理总是一个“翻过的饼。”片面强调一个方面会给人造成一个错觉:似乎“小看人”的事是那样的自然、合理和正常,显然保罗毫无此意。  相似文献   

4.
    
这里译出的是新托马斯派重要代表人物鲍亨斯基《通向哲学思维的道路》(《Wege zum Philosophischen Denken》,夫赖堡,1964年版)一书的第七章。作者首先比较了人与动物的同异,说人是一种“特殊的动物”、“社会生物”。然后,作者谈到人的肉体与灵魂的结合,说旧唯物主义否认人的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精神是肉体的功能,存在主义否认人的肉体,这都是错误的。最后,作者谈到人生问题,一方面攻击人生的意义在于推动社会无限地进步的理论,另一方面批驳否认人生有其意义的存在主义,作者披着黑色的袈裟,宣扬天启信仰,说“人生的意义必定在彼岸”。  相似文献   

5.
柯国龙 《天风》2005,(9):47-47
作为一个基督徒,杨弟兄信仰虔诚,热心事奉主,凡事尊主为大,不凭私意,凡事顺服圣灵的感动和引导——希伯来书13章7节:“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腓立比书4章8节:“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  相似文献   

6.
高建国 《天风》1996,(6):8-9
读经:传11:8,腓2:17—18 在人的一生当中,最主要的存在着两种情绪,一种是欢喜快乐的情绪,一种是忧愁烦闷的情绪。人一生在世几十年之久,应当让欢喜快乐的情绪占到最主要的地位。 所罗门说:“人活多年,就当快乐多年……”这和使徒保罗在腓立比书上所谈到的话是很相同的。短短的4章圣经,提到了“欢喜”、“喜乐”两个词句达18次之多。单单在2章17—18节圣经中,连着讲了5个喜乐。  相似文献   

7.
道教是乐生恶死的宗教,其长生不死思想,渗透在国人的思想意识、民俗心理和社会习俗诸方面,影响深远。岭南人的生死观就带有浓厚的道教意味,体现道教在岭南的地位及其与岭南文化的融合。一、饮食的讲究,体现道教“重生养生”思想乐生恶死是道教的核心。道教重生乐生,视生如同天地之大,如作为五斗米道的重要秘典《老子想尔注》就把《老子》第十六章中的“公乃王,王乃大”和第二十五章中的“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的“王”字统统改为“生”字,并加注云:“生,道之别体也。”①强调生与道合一。太平道的经典《太平…  相似文献   

8.
<正> 《诗经·大雅·板》第七章:“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这段文字,是论证西周宗法制度的宝贵材料。古今凡讲宗法者,几乎都要引用这章。引用最多的,是其中“大宗维翰”、“宗子维城”两句,而对其余六句则忽略不取。究其原因,一是其余句中无“宗”字,二是其中有难以训释之处,不如绕开它。殊不知,这一断章取义,西周宗法体系和诗人完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肖荣光 《天风》1994,(1):34-36
传道人要不要学好语文?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假如传道人缺乏语言文字的素质,将对写讲章、讲道、探访、谈道等工作造成困难。甚至因对圣经的字词不理解,以致出现“望文生义”而闹出笑话,或出现道理的偏差。所以说,传道人学好语文是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何才能学好语文?这个问题不是很容易回答的,因为语文这学科的包含量太大。  相似文献   

10.
笔者注意到这个问题是从瑞士比较法学研究所的胜雅律教授的一封来信引起的,胜雅律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汉学家,还是一位孔子研究专家。他从《孔子研究》1996年第4期上看到我的那篇《“后生可畏”新解》后,来信问了我一大串问题,其中问题之一是:在孔子,更扩大一些说,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女人算不算人。他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由于对孔子一句话的理解不够准确。那是《论语·泰伯》第20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 “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 其然乎?唐虞之际,於斯为盛。有妇人 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  相似文献   

11.
“人法自然”这一命题出自老子《道德经》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地、天、道、自然五者转相法,其逻辑推演实为人法自然.此语,唐人李约《道德真经新注》断作“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样断句,颇受自魏源以来一些学者所注意.今人高亨《老子正诂》、张松如《老干校读》即采此断法.依此,则人法自然之意尤为明豁.人法自然以道法自然为其形上学依据.道法自然,即道以自然为法则.自然,指事物之本然状态,即自然性.道所法之自然性在道自身,为道性之所具,此乃道之所以为道者(“道道”).故《老子河上公章句》释道法自然为“道性自然”;王弼《老子道德经注》谓“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亦以“自然”为道之性.  相似文献   

12.
曹惠云 《天风》2002,(12):14
经文:路1∶38,太1∶18—25每逢圣诞节庆贺救主耶稣降生时,无不想到马利亚。今天,我们以路加福音1章38节和马太福音1章18—25节这两处经文,看“马利亚对上帝的敬畏”、“马利亚对上帝的顺服”和“马利亚得上帝的赐福”,从三方面来分享。  相似文献   

13.
西方有的书评说,沙夫作为“社会主义世界一位重要的知识分子”,在这部书中探讨了有关“人的幸福、自由和职责一些永恒的问题”。全书一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分四章:1.存在主义对大众的魅力;2.对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力批判;3.个人问题;4.存在主义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部分是人的哲学,分五章:1.人的命运——哲学的对象;2.生活的意义;3.自由与历史的必然性;4.道德的职责与政治;5.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哲学的  相似文献   

14.
经文《出埃及记》第20章1—17节记载了十条诫命。这“十诫”也向人指出了容易碰到的试探或应该有的戒备,对传道人而言,不乏提醒和劝戒,并且从中可以提供一些在事奉工作上的积极作用。 第一诫:“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相似文献   

15.
《古兰经》是在23年(公元609—632年)的时间里,陆陆续续地启示的。最初启示的是古兰经第九六章(血块),其后依次为六八章(笔),七三章(披衣的人),七四章(盖被的人)和第一章(开端)。第九六章前五节启示是:“你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第六八章是以“笔”命题的,开头就是  相似文献   

16.
约翰福音15章第7节记着主的话说:“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 神对人的话,都是非常肯定的,但人总是会有不肯定的思想存在。救主对我们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以上这些话是多么的肯定,是救主宝贵的应许,不是像一般人的顺口之言。  相似文献   

17.
陈逸鲁 《天风》2002,(3):50-51
耶稣在《路加福音》10章30-37节所讲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脍炙人口,著名的辅导学家希特纳(Seward Hiltner)认为这是教牧辅导的要义的最好说明。什么是教牧辅导的要义呢?就是要有同感心(“动了慈心”),能够去医治(“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扶持(“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领(“带到店里”)、照顾(“去照应他”)、希望  相似文献   

18.
作完全人     
桑伟 《天风》2000,(10)
经文:太5:48;林后13:9,11 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经上说:“挪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世代是个完全人。”(创6:9)“乌斯地有一个人,名叫约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伯1:1)。上述“完全人”、“完全”,均为相  相似文献   

19.
陈志华 《天风》2012,(4):37-37
《以赛亚书》第6章中记载先知以赛亚在乌西雅王崩的那年,眼见大异象,经文所载耶和华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并有撒拉弗称颂围绕之景象,让人尽见天上崇拜的威严和荣耀。同时,那句“我在这里,请差遣我”,不但让人足见以赛亚回应神呼召的毅然决然,也成为了历代神的子民们的无限激励。  相似文献   

20.
汤士文 《天风》2004,(8):2-3
在马太福音第23章1至4节那里,主耶稣批评了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而在罗马书第2章21节那里使徒保罗告诫那些“好为人师”的人,不要老是去教导别人,更重要的是要先教导自己,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