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书简介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何博超副研究员的专著《无敌大卫及其古亚美尼亚文〈亚里士多德"前分析篇"评注〉研究》2015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5万字。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古亚美尼亚哲学文本的学术专著,也是第一部论述古亚美尼亚哲学及其与古希腊哲学交流的著作。本书以中世纪古亚美尼亚著名学者无敌大卫及其代表作《"前分析篇"评注》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这部作品对亚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一门学科,逻辑学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确立了逻辑学的学科地位。但作为一思想,逻辑还存在于古印度和古中国。一方面,虽然在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演绎逻辑或形式逻辑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逻辑,但亚氏当时提出三段论理论的非形式动机相当清楚,那就是要规范日常生活中的论证与论辩。不过,亚氏之后,由于(形式)逻辑学的发展壮大,这一动机逐渐被逻辑学们淡忘了。另一方面,以真实论证为对象的古印度逻辑(因  相似文献   

3.
《墨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著作。它包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逻辑学的精深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科学文化遗产,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仅对《墨经》中逻辑学说的特征作点探讨。 逻辑产生于论辩。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古印度因明学,我国先秦时期逻辑学说,概莫能外。 庄子反对辩,主张不辩。他在《齐物论》中说:“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相似文献   

4.
犹太人B.赫卜烈思(Bar Hebraeus)是公元13世纪东方著名哲学家、基督教神学家,学问渊博,著述颇丰。他的《智慧之精华》全方面地概述了亚里士多德的所有作品及其哲学体系,蔚为大观。通过他的阐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形而上学、伦理学、家政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思想脉络及其理论框架被清晰而严密地呈现出来,一些难解之处也得到了充分的解释,是后人研究亚里士多德及其古代阐释的不可多得的资源。其中伦理学部分,尤其是"德性论"的内容,是古叙利亚文文献中最为珍贵的资料。他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把握中世纪(尤其是东方)对德性与恶性这组概念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亚里士多德思想东传的基本情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一部主要论述古希腊悲剧创作的诗学理论著作。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亚里士多德遵循古希腊道德主义的传统,主要从道德标准的角度来论述悲剧情节、悲剧人物性格和悲剧的情感效果。但是,亚里士多德已经洞察到了悲剧创作中的一些重要艺术手法,意识到并且提出了艺术标准中的许多关键问题,其中包括悲剧情节的普遍性和整一性、悲剧人物的典型性格刻画、悲剧的特有情感艺术效果。总体而言,在论述创制悲剧的技艺时,亚里士多德遵循了道德标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对社会和政治哲学以及对历史哲学的贡献,他的哲学史讲演以及他对人类历史细节所作的综合性分析,均已为人们所熟知并常常加以探讨。在这些领域里,他提出的许多最具独创性的、最能引起争议的见解,其中大多散见于他那部卓越的、受益于无数详尽评注的《精神现象学》。但人们很少(尤其在二十世纪)注意到黑格尔的仅有两部真正著作中的另一部,即他的《逻辑学》。这种忽视格外引人注目,因为黑格尔本人经常声明,《逻辑学》是他的体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逻辑学要研究思维形式和规律,就必然涉及语言。事实上,早在古希腊时期,语言学的研究就已渗透到逻辑研究之中,以下几方面的论述,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一、语词与概念柏拉图对概念的研究,为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奠定了基础。柏拉图对概念的逻辑分析,是建立在语词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区分了两种语言形式,一种是名词,另一种是动词。柏拉图所说的名词和动词,实际上指的是逻辑学中的主词和宾词。在柏拉图研究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给名词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有没有逻辑,如果有逻辑,它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自从梁启超开始研究墨家论理学(逻辑学)以来,在中国学术界就开始了关于中国古代是否有西方逻辑学的争论.例如,梁启超、虞愚等学者认为中国先秦时期有西方那样的逻辑学,当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先秦时期没有西方亚里士多德那样的逻辑学.建国后,关于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中国逻辑史界一直存在着分歧.自1980年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在广州成立以来,开始了有组织的学术讨论和集体研究,使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史的研究以前所未有的成果面世,出现了大量的论文、著作和教材.从这些著作和论文看,20世纪80-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国逻辑史界关于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即中国逻辑史是名学和辩学史、是中国形式逻辑的思想发展史、是中国古代符号学史.  相似文献   

9.
王路著《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一书于1991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从亚里士多德的原著出发,回答什么是亚里士多德逻辑的问题.作者认为,亚里士多德对证明的推理的论述形成了三段论学说,对辩论的推理的论述形成了四谓词理论,对强辩的推理的论述形成了关于谬误的理论.这些不同的学说形成于不同的时期,基本上  相似文献   

10.
该著主要收录了伊斯兰哲学家阿尔法拉比一些篇幅相对较小的逻辑学著作,主要内容是其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精深细致的解读。阿尔法拉比被他的同胞称为“第二导师”,而“第一导师”在阿拉伯人那里就是亚里士多德。作者对亚里士多德的解读看似漫无边际,但在枯燥和繁琐论证中所关联与指引到的核心思想对理解他的注疏及目的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历史逻辑学如果包括传统逻辑的古典内容的话,那末它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试创的最初系统以来就具有漫长的历史。这种传统逻辑一直被看作是属于哲学的基础学问,但是这门学问和漫长的历史相比较并没有什么较大的实质性进展。后来人们发现逻辑学属于数学,就把它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了,因此正如今天所见,逻辑学和其他科学一样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显著发展。于是当把作为数学的逻辑学同传统逻辑学突出区分开来的时候,就将其称为符号逻辑或者数理逻辑。但是也有许多时候只称它为逻辑学或现代逻辑学。  相似文献   

12.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概括出了相当完整和科学的逻辑学体系,成为形式逻辑(即传统逻辑)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的主要功绩是提出了三段论,亚氏详尽地研究了三段论法,三段论在他的逻辑学说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也是传统逻辑中最系统的部分。在古印变,研究有关推理,论证方法的学说是因明。因明是梵文heru-vidya(醯都费陀)的意译。“因”含有理由、原因的意思,指推理的依据“明”即通常所说的“学”。世亲以前的因明称之为古因明,以五支论式为其代表论式。到公元六世纪时,陈那以其独创的见解,完善和纯化了古因明,将五支论式改为三支论式,创立了新因明,陈那的因明思想是古代印度逻辑的一个高峰。亚氏三段论和陈那三支论式在推进逻辑的发展上各自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作为工具学  相似文献   

13.
青年学者王路著《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分析入理,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的专著,很值得哲学、语言和逻辑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奠定了逻辑学研究的基础。然而随着以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为基础的演绎逻辑的发展,尤其是弗雷格之后数理逻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人们越来越忽略《工具论》中论辩术这一逻辑学研究的重要主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论辩术的历史演进及新论辩术的探讨,展示论辩术作为逻辑学研究主题的重要性,并进而阐明新论辩术对于科学论证的意义。一、论辩术的历史演进论辩术(dialectic)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指讨论、争论、问答或对话的技巧,通常用来指在论辩中战胜对手的技巧的总称。亚里士多德将论辩术的创立归于爱利亚学派的芝诺…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 是古希腊最伟大、最博学的思想家。在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几乎都留有他的痕迹和影响;当然,在伦理学方面也不例外。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著作有:《尼可马克伦理学》、《欧德米亚伦理学》和《大伦理学》。当代亚里士多德研究者一般认为;《尼可马克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思想成熟时期的作品,《欧德米亚伦理学》则是他早期的作品,《大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哲学史中,逻辑学的发展大致可归为两条脉络:一是亚里士多德—康德—费希特—黑格尔;二是亚里士多德—莱布尼茨—弗雷格—罗素。在第一条脉络中,传统逻辑、先验逻辑和思辨逻辑都试图去追溯其形而上学的渊源,但另一条脉络力图摒弃传统形而上学。本文着重阐述逻辑学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的这三种发展形态,旨在揭示这些形态是如何复归形而上学本性的;最后论及海德格尔对待这两条脉络的态度,阐述他如何从生存主义的角度独特地论证逻辑学的形而上学渊源,批判现代数理逻辑疏离和摒弃形而上学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墨家逻辑学研究何以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昭式 《哲学动态》2005,1(8):38-41
从1904年梁启超的著作<墨子之论理学>问世以来,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已经百年.梁启超开了在普通逻辑框架下研究墨家逻辑学的先河,这种研究范式效仿者有之,批评者有之,时至今日效仿者与批评者依然争论不断.近几年读了中国逻辑史方面的一些著作和论文,如崔清田的<墨家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周云之主编的<中国逻辑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和孙中原、程仲棠等先生的论文,他们的学术观点呈现出鲜明的个性,而且分歧颇大,体现出他们对未来墨家逻辑学研究的学术关怀.就墨家逻辑学研究什么,如何去研究,崔著和周著引发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逻辑学的繁荣与发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一直以灿烂的文化著称于世.但是,我国古代的知识论和方法论却不甚发达,尤其是作为方法论的逻辑学最不发达.在中国古代,除了<墨经>算得上是一本"逻辑学著作"以外,其他的浩如烟海的著作却很少涉及到逻辑学,因而就更难称得上是逻辑学著作了.  相似文献   

19.
逻辑与哲学--访王路研究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路 ,山西定襄人 ,195 5年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逻辑研究室主任、博士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北京书生公司研究中心研究员 ;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主要著作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 (  相似文献   

20.
《辨谬篇》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研究谬误的逻辑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对谬误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对十三种谬误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解决这些谬误的方法。此外,他在《前分析篇》和《修辞学》中,对谬误也有一些论述。这些研究和论述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谬误的全部理论。正如罗斯(W.D.Ross)所说:“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考虑了推理所面临的许多最难以捉摸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