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国力的增强,人们的文化遗产、文化产业意识有所提高,关注和保护民族的文化遗产成为一股涌动的潮流,这时新民间艺术便应运而生。新民间艺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抵御西方"文化殖民"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它对于中国的艺术和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以及增强年轻人的民族自尊心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皓 《美与时代》2013,(1):114-115
数字技术参与民间艺术的保护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泥泥狗"数字化保护方案的实施,就是指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传播途径为"泥泥狗"这一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开辟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引起大众对民间艺术的重视,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弘扬、传承民间文化的活动中来。一、淮阳"泥泥狗"的生存现状及研究目的淮阳"泥泥狗"是中原地区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它的由来与上古时期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有关,而其造型据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新媒体进行数字化改革成为我国许多博物馆新的发展路径。数字化的展示方式既可以达到节约人力物力等资源和保护文物的效果,也可以打破时间、空间对观众的局限,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地参观博物馆,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故宫博物院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潮流,将数字媒体技术融入其文化传播和展示方式的新途径之中,缩小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其形象更加亲切和趣味。"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文化传播新路径,为新媒体语境下博物馆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创新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博物馆"以物为本"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被受众所接受,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将数字媒体技术融于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和展示方式的变革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宝库的作用,实现"文化走出去"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陈薇亦 《美与时代》2016,(10):120-121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包括网络、数字电视、移动设备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新型媒体和艺术产生了奇妙的融合,推动传统绘画作品慢慢跳出了传统传播媒体的范围,开始走向绘画艺术多角度、深层次的变革之路。从新媒体传播载体类型与传播方式出发,分析新媒体对绘画艺术传播的影响以及新媒体传播载体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被认为是人类社会传播媒介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中医药事业在当代的传承与传播也应自觉接受新媒体时代的检验。从中医药新媒体传播现状看,存在信息污染与"把关人"缺失、学界自身"失语危机"、人文文化遮蔽科学文化、传播分化造成数字鸿沟等伦理失范现象。中医药新媒体传播实践应严格遵循医学伦理原则,符合传播伦理规范,在可信性、适用性和适度性原则的指导下,遵从"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从政府、行业、专家和受众四方面多管齐下,积极重构中医药新媒体传播伦理价值与规范。  相似文献   

6.
李贤 《美与时代》2013,(5):34-36
中国民间艺术形态多种多样,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目前民间艺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发展民间艺术产业时,可以采取行政和法律保护,利用媒介加强百姓与民间艺术的互动,要打造一批民间艺术的特色品牌,加强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但是社会、环境以及人文因素的改变使得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了变异,有的甚至处于濒危的边缘状态。对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思考,旨在分析当下社会环境中非遗保护的紧迫性,研究新媒体对非遗保护与传承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存在问题,进而思考当下新媒体传播的路径与方式,从而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探索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拓宽了动画广告的传播渠道,在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无缝对接的今天,动画以其自身的优势迅速与广告结合,有效规避了传统广告的一些弊病。通过对动画广告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以及新媒体下动画广告传播效果优势的例证阐述,旨在说明动画广告借势新媒体发展潜力的不可估量性。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契机下,对中原民间艺术的发展现状的调研有利于探索如何加强中原民间艺术的传播与交流,使中原民间艺术中的精神之美、思想之美、物质之美、文化之美进入世界的舞台。为丰富和完善"一带一路"的实践,提出民间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构想和切实设计,使之产生更具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影响,不断发展壮大中原民间艺术的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10.
梁平蓝印花布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印染工艺品,其图案在当代的传播和发展,必须要以新的途径和新的载体让大众接受和喜爱。通过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探索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审美结合方式,使民间艺术在当代仍然可以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在申遗热的时代背景下,有学者提出"后申遗时代"这一说法,强调非遗工作应从"重申报"转换为"重保护",要文化保护,则急需探索更科学、可持续的保护方式。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第一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的传统工艺品,在申遗成功后,面临如何更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朱仙镇木版年画可以以自身特色为出发点,紧跟时代步伐,带着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独具匠人精神的专注与坚持,运用新思维、新观念、新材料、新媒体、新营销的方式,探索适宜朱仙镇木版年画保护与传承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作为胶东传统手工艺代表之一的"纸笸箩",是从胶东传统村落衍生出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品,其色彩的大胆运用凸显了这一地区民间艺术的特色。从传统色彩与民俗、色彩表达情感及色谱总结、秩序连与色彩图谱化等方面阐述分析了胶东"纸笸箩"的色彩运用特征,不仅能够补充对胶东纸笸箩色彩应用的研究,而且能够更好地指导现代设计实践,进一步加强对胶东"纸笸箩"艺术的保护,并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蕊 《美与时代》2014,(11):127-127
本课题主要对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衡水市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空间的探讨,对民间艺术产业提出品牌形象设计策略,以及如何借助网络和新兴媒体对民间艺术产业做推广和销售策略,并进行分析,找到适合衡水民间艺术产品与发展的网络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当前越来越多的民族地区也意识到了新媒体在传播与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重要性,也开始利用新媒体来传播本地区的民族文化。结合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新媒体应用与民族文化传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地在新媒体传播民族文化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并就促进连南新媒体文化传播事业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十二生肖的传说与民俗信仰崇拜的分析文章相对较多,但细致到分析每一个生肖在民间艺术中形象的变迁与传承的文章并不多见。因此,将生肖鸡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研究生肖鸡在民间艺术中的演变,再结合东巴象形文字中"鸡"字造型,进行木雕生肖鸡的当代化创作,是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从改革开放到21世纪的今天,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科学的进步/技术的提高为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艺术与新媒体的结合也成为了我国现在新闻传播的又一发展趋势。新媒体与艺术传播之间呈现出愈加紧密的联系。与其他艺术类别不同,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中展现出很多属于自身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跟随时代潮流的发展,对新媒体语境下艺术传播的交互性从发展条件到发展特点进行深入地研究,让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新媒体艺术传播的近况和未来发展。在我国新媒体环境发展的大环境下,新媒体艺术传播的方式和表现的不同,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表现。  相似文献   

17.
当代社会文化遗产展示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会动的《清明上河图》"这一案例能够探视数字媒体技术与文化遗产的关系,探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设计新模式,分析多元化新媒体艺术当中的文化遗产发展途径,从数字成果转化与数字展示当中的应用等方面研究新媒体技术在文化遗产这一领域的创新应用。新媒体技术在文化遗产这一领域的创新应用有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青年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且有利于构建服务面广的公共化数字平台。  相似文献   

18.
张蕾 《美与时代》2014,(12):114-114
随着新媒体动漫的发展,我国的动漫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首先分析了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在我国动漫传播中发展的历程以及发展的趋势,并为形成多元媒介传播的动漫文化品牌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隆回八都凿花通常被称为用刻刀刻出来的花样镂空艺术,图案题材丰富,做工精美且朴实,成为丧葬祭祀用品,它的图案样式的选择,体现了人们对死亡的认知,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今面临即将消失的现状,为保护这一民间传统艺术,可以以八都凿花为创作对象,结合滩头年画、蓝印花布这两种民间艺术文化的特色,创意出新的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从而为邵阳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面塑是发源于我国黄河流域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从农耕社会乡土气息浓郁、同时蕴含众多文化内涵的节庆"面花"食品或祭祀供品,到近代市井街头的玩具"面人儿",再到成为今天观赏收藏的"面人"艺术品,历经了千百年历史沧桑,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在梳理面塑艺术传承演变历史源流的同时,保护和传承面塑艺术更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