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德国著名化学家凯库勒,长期试图为苯分子找出一个科学的结构式。有一次,由于十分困倦,他就坐在火炉边打盹做梦。梦见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形成一个圆圈,在他面前旋转。一刹那间,凯库勒醒过  相似文献   

2.
1864年冬,德国著名化学家凯库勒由于受梦象的启示,建立了苯的环状结构学说。凯库勒曾生动地描述了他当时产生苯的环状结构设想时的情形:“我坐下来写我的教科书,但工作没有进展;我的思想开小差了。我把椅子转向炉火,打起瞌睡来了。原子又在我眼前跳跃起来,这时较小的基因进沙地遇到后面。我的思想因这类幻觉的不断出现变得更敏锐了,现在能分辨出各种形状的大结构;也能分辨出有时紧密地靠近在一起的长行分子;它们盘绕、旋转、象桔一样地动着。看!那是什么?有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这个形状虚幻地在我的眼前旋转着,象是电光一…  相似文献   

3.
宽以待人     
佛家有句禅语叫“舍得”,舍得,是文化的精髓;舍得,是亘古的哲理;舍得,亦是随心而生的生活禅学。鸣蝉舍弃了外壳,因而能自由高歌;壁虎舍弃了尾巴,因而能在危难之中保全生命;雄蜘蛛舍命求爱,因而得以繁衍后代。自然界弱小的动物以其超凡的智慧昭示我们:只有舍,才能得。  相似文献   

4.
大量运用视觉搜索范式的研究发现,在进化过程中对人类生存具有威胁的蛇会被人们更快地觉察。但已有研究采用动物(蛇)植物(花)配对搜索的方式,而很少直接采用近似的动物配对搜索。本研究选取成人大学生被试,通过视觉搜索范式和眼动追踪,对比了蛇和同为爬行类动物、却不具有进化上威胁性的蜥蜴的视觉搜索过程,以探究蛇的威胁性和动物特征相似性在威胁性刺激注意偏向中的作用。实验1采用蛇和蜥蜴互为目标物和干扰物,发现相对于蛇,被试对蜥蜴的行为反应时更短;首次注视到达时间也更短。实验2-4分别采用黑白和线画刺激、恒定干扰物(花和青蛙)、使用自然背景材料对比蛇和蜥蜴的觉察,发现了一致的结果,即被试对蜥蜴的视觉搜索时间和行为反应时间都要快于蛇。在视觉搜索任务中当两种视觉刺激材料的属性接近时,蛇在进化上的威胁性不一定导致更快的搜索时间,而刺激物的视觉特征对目标物的觉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另一种弯曲     
猪鼻蛇是马达加斯加岛上一种体型不大的无毒蛇,它没有毒蛇克敌制胜的毒液,没有巨蟒足以缠死敌人的蛮力。所以,在弱肉强食的野外环境中,为了生存,猪鼻蛇练就了很多求生本领。遇到野猫等一些食肉动物来犯时,猪鼻蛇的头颈立刻变扁,嘴里发出嘶嘶声,做出攻击的样子,很像眼镜蛇,它还会翘起尾巴模仿响尾蛇,把对手吓走。如果对手很强,根本不会被吓走,猪鼻蛇就会立刻缩成一团,肚皮外翻,伸出舌头,嘴里发出一种腐  相似文献   

6.
专注的力量     
正美国的一位生物学家曾经拍到一组精彩镜头——有一种麻雀大小的鸟儿扑扇着翅膀,刚刚落在沙地上准备觅食时,潜伏在沙地里的蛇猛地窜了出来。鸟儿便用自己的爪子,一下又一下地拍击着蛇的头部。由于力量有限,蛇依然攻击不止。鸟儿一边躲闪着蛇信,一边用爪子继续拍击着蛇的头部,其落点分毫不差。在鸟儿拍击了1000多次之后,蛇终于无力地瘫软在沙地上,再也动不起来了。鸟的力量的大小显而易见,生物学家唯一的解释就是,这种鸟儿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后,终于掌握了一套对付蛇的  相似文献   

7.
相传古时广东山区有一种怪蛇,名叫比蛇,它喜欢与人比较长短,胜了则咬人,输了则自尽。聪明的人就用伞具往头顶上冲,比蛇比不过,只得死了。可怜的比蛇至死未必明白,它不该去“比”,  相似文献   

8.
我曾读过一篇印度小说,讲的是:一种巨蟒,喜吞尸体。人若想猎到这种巨蟒,就在身上涂满油膏,装成"尸体"。当油膏散发出特别的香味儿将蛇引出洞吞食人时,人再用刀削掉蛇的头,进而捕获它。一个少年采用这种方式捕杀时,因一只小蚂蚁钻入他的鼻孔忍不住打了个喷嚏,而丧失了性命。狡猾往往是弱类被生存环境逼迫出来的心计,而人却不同。人将狡猾的能力用以对付自己的同类,显然是在人比一切动物都强大了之后。当一切动物都不能再  相似文献   

9.
泥鳅鱼     
正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泥鳅鱼和鳗鲡都与现在的两栖动物一样,既能在水里过活,也能在陆地上生存。一天,泥鳅鱼在水里游玩,看到鳗鲡,就说:"你别看我像蛇,其实咱们是同祖同宗,你看我们的尾巴都是扁平的。我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蛇在背后竟说你鳗鲡的坏话,不知打的什么鬼主意。"  相似文献   

10.
大干世界,很多动物都有“补偿机能”。蛇的视力很差,嗅觉却极灵敏,因而照样独步天下;蝙蝠基本是瞎子,却靠着特有的“雷达”捕食生活,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刺捐几乎没有任何进攻能力,却生出一身刺来保护自己,也活得挺滋润;蜘蛛虽行动迟缓,却能织网捕虫,小日子过得不赖。  相似文献   

11.
正一日,我问一位捕蛇者:为什么毒蛇比无毒的蛇售价更高呢?这除了毒蛇比无毒的蛇药用价值更高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毒蛇更稀少。捕蛇者说。蛇类中,毒蛇是强者,按说,它应该比无毒的蛇更适于生存,为什么数量反而更少呢?我不解地问。捕蛇者告诉我,遇到一条蛇,看它有毒无毒,只要看它的行为就知道了。无毒的蛇一般看到人就逃,而毒蛇看到人不但不逃,反而迎上前去攻击人。正  相似文献   

12.
一位去英国旅行的朋友,在一所私立学校的墙上发现了10条行为劝诫,它要求孩子们:用温和的语言;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学会分享并守秩序;能够聆听别人的话;诚实守信用;三思而后行;讲礼仪;控制自己的脾气;考虑他人的感受;公平公正的做事和玩耍。她把它发在微信上,并说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遵守。但在她微信的后面,赫然有一条尖锐回复:文明没有错,但我们也应同时告知孩子,你还要承受文明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牛与蛇是古滇青铜器动物装饰造型中的两个代表性符号,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展现了古滇文明特有的审美。运用符号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古滇青铜器中牛与蛇的装饰艺术,分析其符号的外延与内涵意义、支持的语境,利于理解神秘的古滇文明,探究古滇青铜器中动物形象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那天我上完语文课走出教室,感觉后面拖了一条尾巴,猛地回头,发现童高被一帮男生簇拥着跟在后面。见我回头,童高立刻高举起什么东西:“老师,中秋节快乐!”  相似文献   

15.
银川天主堂从今年5月26日至31日举办了一年一次有80多名教友参加的培训班。这次培训班特邀西安圣母修会两位修女主讲,同时有教区主教和神父配合。这次培训班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内容广泛,包括圣经、教理、信仰、礼仪、福传、社会、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2、所讲道理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感知,又有理念;  相似文献   

16.
正英国人1757年征服印度后,为了有效实行殖民统治,颁布了很多法规。1773年,英国国会通过《印度规管法案》,首次规定设立印度总督职位,沃伦·黑斯廷斯成为首任总督。黑斯廷斯做了印度总督不久,就发现了一件可怕的事——印度的蛇太多了。走在路上,草丛里会忽然窜出一条蛇;坐在船上,水中会忽然冒出一条蛇;甚至上厕所,门框上有时会爬着一条蛇。黑斯廷斯手下的人经常受  相似文献   

17.
时近中秋,一场冷雨下过,天色已近黄昏。 邻居家的老榆树上,数只麻雀正梳理着翅膀下和尾巴上有些潮湿的羽毛,神情悠然而专注,还不时惬意地叽喳几声,像极了庄子眼中和笔下的风景。  相似文献   

18.
周末,陪儿子在电脑前看一部关于动物的纪录片,我被其中的一个情节所深深吸引。那是一群可爱的猴子,它们生活在恒河流域的热带丛林中。有一只猴子意外死亡,几只猴子便在地上挖了一个坑,然后将那只死亡的猴子放在里面埋葬。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它们在埋葬那只死亡的猴子时,却将它的半截尾巴露在外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条蛇盘踞在密林深处,它正在等待机会,捕猎池塘里的那只青蛙。这是一条修行千年,诡计多端的蛇。不过,那只硕大的青蛙,也早已不是当年的井底之蛙了。  相似文献   

20.
一条蛇盘踞在密林深处,它正在等待机会,捕猎池塘里的那只青蛙。这是一条修行千年,诡计多端的蛇。不过,那只硕大的青蛙,也早已不是当年的井底之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