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服部宇之吉的《心理学讲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阎书昌 《心理学报》2009,41(5):464-470
日本学者服部宇之吉的《心理学讲义》(中文版)形成于他自1902年在中国京师大学堂开始的心理学教学活动,出版于1905年11月。该书在日本发行而在中国发售,它是面向中国学生的心理学教材。服部宇之吉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科学心理学教材,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学意义。《心理学讲义》具有明显的进化论取向以及为教育服务的倾向。服部宇之吉的心理学教学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传播的开端。《心理学讲义》是以知、情、意三分法为基础的心理学体系。中国早期心理学术语与日本心理学中的同形汉字有着紧密联系,服部宇之吉直接采用日本心理学界通用的术语以解决汉语心理学术语的创制困难。  相似文献   

2.
中国化:我国心理学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现代主流心理学的源头主要是西方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近代科学 ,其学科危机亦主要是由于盲目借鉴西方近代科学的人性观以及方法论所致。我国心理学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 ,就必须加强文化分析的方法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有价值的思想 ,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即心理学的中国化之路。这样 ,我国的心理学便能在东西方两大文化的浇灌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行为心理学——文化取向心理学第四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要回顾比较了文化取向心理学的四个不同的方向: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以及新的发展方向——跨文化行为心理学;重点介绍了跨文化行为心理学与文化碰撞情境概念的提出以及一个跨文化行为模型;其次提出了该学科在跨文化协同增效方面的重要应用;最后做出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展相应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张厚粲是中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从1948年从辅仁大学毕业时算起,她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奋斗了七十多年。改革开放后,她与前辈心理学家一起,引领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她长期担任国际心理学联合会执委、副主席,是中国心理学与国际心理学交往交流的使者,为中国心理学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本文是对张厚粲的实验认知心理学思想及其贡献的总结与回顾。  相似文献   

5.
中国心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国材 《心理学探新》2006,26(3):7-9,34
该文对中国心理学的过去作了回顾,就其现在的状况进行了分析,还展望了它的未来发展。在这三个方面,都各自做出了某些有益的概括。  相似文献   

6.
郑荣双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07,30(2):465-467
本文从社会历史、科学、文化、哲学以及研究者和学科层面,分析了我国心理学原创性缺失的原因。提出了面向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推进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强化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以及用涵化的方式处理引进与发展、创新的关系等策略,以提升我国心理学的原创性。  相似文献   

7.
理解心理学是一种坚持心理学的人文科学取向,倡导人特有研究方式的建构与运用,以达成对人及其心理生活本质或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理解、描述为目标的心理学流派、思想主张或形态。其发展先后呈现出知识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价值论(或生存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整合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在方法论上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致力于探究人的社会本性,构筑了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历史样态。未来,理解心理学还需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携手说明心理学共同推动心理学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22日至24日,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在广州举行.本次学术年会由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广州大学承办.会议历时两天半,共有8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正式代表600余人,广州大学校内代表200余人.大会邀请了中国心理学界的著名专家林崇德教授、李其维教授、董奇教授及在国际心理学界卓有成绩的美籍华人严文蕃教授做了四场大会报告,分别分析了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变迁和新进展、描述了21世纪的科学前沿—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功能及研究取向、对当前心理学的研究状态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全面阐释,并介绍了高级统计手段—多层线性分析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9.
中西文化的差异对心理学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不能全然照搬国外,国外的理论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展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使心理学本土化,促进我国心理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心理学是在20世纪初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通过传入西方心理学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学图书的出版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民国时期总书目》中收录的心理学图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心理学图书的年出版量、编著与译著的比较、出版数量的地域差异、分支学科的出版特征等四个方面的出版状况进行计量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和历史背景,试图从出版视角对民国时期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做微观的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