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花的人     
正看花的人,是安静的,一个人静静地看着一朵花、一束花,一枝花、一树花,或是满山满野的花,于专注专情中,或开心,或陶醉,或伤感,或怡然忘我,都是极可观的情与事。看花的人,看的是心中的风景,微观的风景。像是不爱看芸芸众生世相的人,抛却了复杂与纷扰,沉浸在自然简单的生活里,偏喜欢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留意一朵花开,一叶草长,一阵风来,一声鸟鸣,这样的人,总会给我们有所期待的温暖。  相似文献   

2.
高中毕业考入大学后,学习、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面临同龄人的共同特征外,还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特色,这些问题如若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因此尽早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是新生入学后的首要课题。一、生活环境的适应。新生入学之前,多数居住在家,部分寄读校内,从小学到中学,都存一些从小在一起的同学、老师,班主任,一教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性格,相似的语言,共同的习俗,构成自己所熟悉的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全国各地,素昧平生,陌生的校园,大楼,陌生的人,这一切都使其产生一种陌生感,从依赖性的家庭生活,改变为独立性的集体生活,尤其是远离家  相似文献   

3.
正在我眼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体现了都市之美,而徘徊于静悄悄的乡间小村,绚丽多彩,雅人深致,与那"静"的人文与风情,相得益彰,令人久久难忘。六月底,初夏的荷兰,气候宜人,我们驱车前往一些小村。一路上,一片片成熟的麦子,金灿灿,齐刷刷;一亩亩开花的土豆,白簇簇,银闪闪;明媚的阳光在飘绕的云海中折射,让大地生灵完全绽放,散发光与色的无边魅力,黄色、白色、绿色……时隐时现,时明时暗的变幻,形成了蕴含饱满的色泽和净度。见多识广的郭总感叹:大自然如此宁静,如此壮观的色彩光谱,实  相似文献   

4.
梁凌 《思维与智慧》2009,(10):34-34
那夜,在清癯的山中,我们一行人,沿着仄仄的小路,徐行。夜风薄凉,奶白的月光,穿过林隙,照在溪流、野草、鹅卵石上,淡墨的树影,在微风中轻摇,月下的一切,像美好的泡沫,似飘浮的梦。  相似文献   

5.
冬夜书趣     
正节令像一位佳人,如约而至,小雪过后,满地枯叶,寒气逼人,北方漫长而寒冷的冬天悄悄拉开序幕,昼渐短,夜渐长,时序有条不紊,天真的冷了。冬天的夜晚,是一段难得安静的悠闲时光,万籁俱寂,月明星稀,天高地远,偶尔有风行走在瓦上,或雪花冒昧来访,这样的夜晚,适合三两知己围炉夜话,炉火暖暖,一盏清茶,几杯小酒,有一搭无一搭地聊几句闲话,剥几粒花生,嗑几颗瓜子,松弛、闲散,这样的时光真是享受。当然,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批判是科学的生命”,僵化是科学的死敌。如今,当科学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呼唤着杰出的生存智慧涌现的时候,科学地把握“批判思维”的武器,以优化人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当然不能只是满足于对现代文明的欣赏或亭用,还要以自身的努力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这就需要不断地寻求各种差距,个体的与集体的,小环境的与大环境的,本国的与外域的,古代的与当代的,回顾的与前瞻的,保守的与创造的,循序的与盲动的,僵化的与灵活的,固守的与开拓的,前进的与倒退的,进化的与返祖的……如此等等,只有明晰地自我审视…  相似文献   

7.
有机风景     
正终于,有了竹篱环绕的宅子,小区的墙就是后园的墙,可见宅院之偏,差点甩出盆外。墙外是苗圃,凿个高于狗洞的后门,园子就无限延伸。站在二楼的露台远眺,苗圃有一个很大的泥塘,浮着一只只白鹅。苗圃外一条灰砖小道,小道外侧是人工河,环箍苗圃,人工河的河泥堆在苗圃里,隆起一堆堆小山岗,八月半煞是好看:明月夜,短松冈。陆家嘴的金融高楼群,远在天边,倚天而立,夕阳西下,会泛出闪闪的玻璃光,因为遥远,因为空气,滤去刃的锋芒,只剩下亮度,暖色调,一点也不刺眼,如灯塔:夜半钟声的雾里堤外。  相似文献   

8.
村庄的性格     
正哪个村庄出来的人,必然有那个村庄的脾气和性格,这跟孩子和父母相像是一个道理。村庄是人造出来的,而且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工夫,天长日久,慢慢受了人的影响,随了人的脾性。这时,村庄是像人。待到脾气和性格定了型,又反过来影响了人,这时,是人像村庄。类似于锄头,人在制作锄头的时候,轻重,长短,头的大小,把的粗细,要不要弯度,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初用是不顺手的,得磨合,得调  相似文献   

9.
正那年,相伴朝夕的校园,月季依旧火红,国槐依旧葱郁,鸟儿依旧欢唱,钟声依旧自鸣。然而,就在这火热的季节,又一群年轻的孩子即将身披知识的戎装,怀揣奋斗的理想,挣脱母校的怀抱,奔向年轻的战场。因为,我们就要毕业了!入学时,对漫长学习生涯大呼难熬的情态,如在昨天。而今,转眼毕业,扔掉书本,卸掉负担,  相似文献   

10.
驶向海鸥岛     
金阳西斜,我们的船出发了。劈开蓝蓝的缎子般的湖水,在微风徐徐的诗意中,我们的船出发了。向着海鸥岛,向着梦中的天家,我们出发了。"海鸥!"有人发现了空中翩飞的一两只鸟,接着,三五成群,越来越多。夕阳西斜,这些白色的,银灰色的,白灰相间的精灵,从蓝天深处的彩云中,从碧波粼粼的奏鸣里,飞来了,向着海鸥岛,向着我们的同一个方向飞来了,飞向归家的旅程。有的拍打着云霞,有的嬉戏在浪尖,落日从云层里泻下缕缕金光,照亮了天使投下的这万千精灵,它们舞蹈着,欢鸣着。  相似文献   

11.
正四月是人间最美的时节,最为适合去踏青。阳光丽日,信步前行,不用去远方,也不用背负行囊,只需携一份诗意的心情,在近郊。可静坐,可观赏,可凝眸,可冥想,无论以什么方式度过,都是一段静美旖旎的好时光。 春天真的来了,天是蓝的,风是暖的,阳光是软的,连飘逸的柳絮,也开始变得柔婉了。嫩绿的小草,开始探出头来,清澈的春水荡漾着,把一怀情愫摇曳得无比温润。或许,生活更多时候总是在这点滴的小感动里,偷偷地雀跃着,私密地欢喜着。  相似文献   

12.
正看欧美电影,里边的婚丧场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譬如婚礼,多在教堂举行,在庄重优雅的《婚礼进行曲》之后,新婚男女身着婚服,步入大厅,并肩而立,在神父的主持下,在亲友见证下,发出爱的誓言,完成人生最重要的典礼。譬如丧礼,在田野或墓地,在亲友哀戚目光的注视下,死者的棺材被缓缓放入墓穴,安静地离开人世。不管是婚礼还是丧礼,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庄重,庄严,安静,节制。没有喧嚣,没有嚎啕,没有不管  相似文献   

13.
拥书自净     
正又一轮红肥绿瘦席卷大地,百灵锦鸟呢喃,木兰鸢尾相望,丁香柳丝摇曳,徜徉在浩荡的春光里,自己也成为风景。 独立成章,悠然自得,曾经沧海后的水,大浪淘沙后的金,波澜后的坚韧,纷繁后的超然,拒喧嚣于千里之外的姿态,精神原乡那样的净。 越来越认为,净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终其一生也难修得的状态,尽管知道这条路荆棘遍布,蹒跚漫长,还是愿意追随和靠近。常常反省,这份自信缘何而来,追根溯源,归功于书籍。  相似文献   

14.
天风,像和煦的春风,吹绿了心田的麦苗。天风,如夏季的热浪,融化了思想的坚冰。天风,如飘香的秋风,吹熟了人生的硕果。天风,似凛冽的北风,送走了昔日的愚昧,吹来了天上的福音。带走了过往的罪恶,赐下了生命的信仰。夭风,吹进了我的心灵,天风,唤醒了我的灵魂,天风,拂净了我的污尘,天风,擦亮了我的双眼,天风,照彻了我的新生!《天风》颂唱@阙汉成!福建 @阙仲明!福建~~  相似文献   

15.
人所具有的高度发达的思维、情感和审慎行事的能力,使人与自然界的其余部分有了天壤之别。偶尔,在其他动物的这里或那里,人们也许会发现这种能力的萌芽、这种能力的近似物、或这种能力的一些有限的要素;但是,高级发展阶段的产物即被称之为精神的现象,在自然界中却是独一无二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精神的存在是在一种极为不同的现象中反映出来的,如:痒和疼这类感觉,意象,感知,情绪,记忆,期待,欲望,确信,推论和其他类型的推理,梦,动机,选择,动作,性格和个性的特点,以及无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16.
绿色环保与生态平衡,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话题,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爱护人类的土地资源生态平衡,才能推进共享人类的和平与安全。我们知道,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乃社稷之至宝,人类之家园,是一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依托。没有根植于脚下的大地,没有青葱肥沃的泥土,没有生养万物的美好环境,所有的文明和进步,都将为乌有空谈。因此,绿色环保和生态平衡是重中之重,也是我们宗教界所关心的大问题。在当今世界中,由于战争的硝烟弥漫,隆隆的炮火使许多人丧失家园,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们贫困交加,生命受到威胁,生活没有保障,哪里谈得上安全呢?再…  相似文献   

17.
宁静是心灵和谐的标志,是看透名利得失,荣辱成败的觉悟,心灵的宁静,是一种超然的境界,一种气度,更是一种修养,一种能力。真正的宁静来自内心的沉稳和坚定,来自生命的品质和追求。宁静是高朋满座时不会昏眩,宁静是曲终人散时不会孤独。大气是一种忍让,一种淡泊,一种谦逊,一种睿智,一种精神,一种修养,一种宽容,一种力量。个性是一种独特的品格,它不趋同不媚俗,它拥有自尊的血型,叛逆的气质,奇异的风采,它拥有  相似文献   

18.
款待心灵     
世界上很多没有成功的人大都是年轻时放纵自己造成的。他们的生活模式几乎是一样的,作息时间混乱,基本上凭本能,凭感觉懒洋洋地生活,想喝了,就去喝,想吃了,便去吃,过得随心所欲,浑浑噩噩,不断地浪费时间,而不懂得在人的一生中,要留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与自我的心灵对话,看看自己,认识自我,扩大自我的生活空间,重建自己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我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遇见.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简,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的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相似文献   

20.
一盏忍冬茶     
忙忙碌碌,身心无闲暇,搬了新家很久,才发现小区周边,一株挨着一株的金银花,密密匝匝地爬满了高高的铁艺篱笆,满眼都是葱茏和绿意。椭圆的叶,一簇一簇细碎的花儿,花瓣细长,有蕊探出,颜色先白后黄,是什么工夫变换的,不得而知。想来是趁我夜晚睡觉的辰光,渐次递转,悄悄地变换了颜色,就像仙女七彩的霓裳,只一眨眼的工夫,就换了颜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