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研究》2017,(3)
哲学本体论是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关系之普遍根据的理论。旧唯物主义把这里的普遍根据理解为所谓构成世界与人的原始基础:自然实体,从而形成了自然实体论本体论;唯心主义则把这里的普遍根据理解为所谓创生世界与人的原初动力:精神实体,从而形成了精神实体论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己新的出发点、理路和旨归,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实体论本体论。它认为,人与世界的普遍本质才是科学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关系的普遍根据,于是形成了科学本质论本体论。具体说来,它是融唯物性与辩证性于一体的辩证物质本体论。坚持这一本体论,对体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把握其革命实质,建构其当代形态,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限,以及指导人们科学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活对于我有什么价值?人如何对待社会以至整个外部世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人生的意义何在?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在宇宙中的地位是崇高的还是渺小的,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么?人如何对待逆境,又怎样立身处世?对于一生只有一次的生命如何看待,人又怎样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自我完善和幸福的理想人格又是什么?……对诸如此类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是不屑一顾的。而把产生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土壤中的哲学仅仅局限在几条规律和几对范畴的一般宇宙观的哲学问题上。哲学不去具体分析和解释现实存在着的一般人生问题,人们也难以理性精神科学地对待生活。要不然, 相似文献
3.
《哲学分析》2010,(3)
关于说谎的道德评价和善意的谎言的道德辩护问题,在思想史上相当惹人注目。与传统的道德哲学研究路径不同,分析哲学家们在说谎问题上的研究路径主要是意义/指称分析、心理学哲学分析、语言发生学分析、意向分析和言语行动分析。他们提示了一种试图以语言分析探询事物之本性的态度,这些看法与传统上对说谎做出价值评判有较大差异:首先,分析哲学家们自觉地把说谎当作一种言语行动,主要从语言哲学、心理学哲学而非实践哲学上进行考察;其次,他们更注重对说谎的概念分析和心理学哲学的考察。有理由认为,相对于前辈们对说谎问题的实质—实践考察,他们更加侧重于说谎问题的形式—理论分析。通过对说谎行为的观念考察和概念澄清,可以加深对人类说谎现象的了解,帮助我们解决和消解与此相关的某些智性困惑,同时也为我们对日常生活问题的哲学分析提供某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5.
为了弥补先秦儒家思想体系在哲学形上学方面的缺失,健全与完善儒家的哲学结构,《易传》立足于儒家学术立场,通过对诸子百家哲学理论成果的承继与开新,创辟了先秦时期最为博大精深的宇宙本体论哲学。这既完成了先秦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建构,同时为后世儒家哲学尤其是宋明理学本体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架构与思想源泉,对整个中国哲学及中国文化的演进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论文从本根论、元气论、易道论、道器论四个方面,阐述了《易传》的宇宙本体论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系统科学的对象、方法及其哲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系统运动已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仍显得方兴未艾,甚至一浪高过一浪。但对“究竟什么是系统”这个问题,即便是在系统运动中起带头作用的那些专家学者的圈子里,似乎也还没有得出一个一致的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科学思想史是科学史研究的深层发展。一般说来,这种深层发展有两方面的意义:一、它是科学史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认为,科学史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经验阶段,这也是科学史研究的早期阶段,其特点以收集材料,陈述、描述科学事实为主。2.内史论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强调科学的内在逻辑矛盾是科学发展的决定力量,从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心理学在我国已逐渐变成为一门热门科学。然而,对这门科学到底应怎样看,在科学类属中它应当摆在什么位置,这一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恰当解决。不仅在认识上存在着分歧,而且在国家的有关文件中对这一问题的处理也不尽恰当。这种状况显然是不利于这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的。针对这种现实情况,我国两位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和陈立教授不久前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向全国政协提出一个正式提案,提请改正心理学在科学类属中的地位的摆法。两位心理学家严肃地指出:“一门科学在科学类属中的地位的摆法表现我们对这门科学 相似文献
9.
作为实践哲学的哲学伦理学与作为应用的“实践”伦理学的严格区分,是随着近代以来“理论”和“实践”的二元对立兴起的,在古代的哲学中不仅不存在这种区分,而且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理论”也是一种“实践”,一种最高的生活方式。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区分使得哲学伦理学本身变得可疑,事实上也陷入了困境,而要走出这种困境,在哲学伦理学内部可以看出有两条可能的出路,一条是康德的形式主义路线,一条是亚里士多德的道路。但两者都不能独立解决这一困境,而要互补为一门伦理学可能的部分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11.
非线性科学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科学院院土、物理学家郝柏林教授认为,近二、三十年来数理科学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特征是“‘非’字当头”([14])。其中讲到非线性问题,这是各门自然科学中出现的非线性问题的总称。非线性科学是研究非线性问题的共性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它已经揭示出大量新的现象、事实和规律,向哲学提出许多新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使哲学得到丰富和发展。一、什么是非线性科学“线性”与“非线性”是一对数学名词。“线性”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具有正比例的关系,它在笛卡尔坐标平面上表示为一条直线,线性由此得名。“非线性”是指两个变量… 相似文献
12.
13.
党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苏联共产党纲领一再强调改进工作组织,特别是管理组织的必要性。这个任务是决不能用老办法来解决的。为了提高管理的质量,必须利用现代科学的一切可能性和成就。今天正在发展着的关于控制复杂过程和操作的一门独立科学——控制论——是这些成就之一。这门新科学的基本思想是:人在控制生产过程或集体的有组织的活动时所完成的操作的内容是同活的自然界中实现的操作相似的。这种相似表现如下:在一切情况下,各种控制操作都可以用相同的数学规律性来描写;在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数学系教授。他从客观性原则出发,认为数学是一门客观的科学,并对数学哲学中的形式主义、直觉主义、逻辑主义和柏拉图主义作了分析和评论,引起数学界一些人的重视。例如S.M.莱恩说:“数学哲学中的这些学派或理论没有一个对数学的本质作出令人满意的分析。N.D.古德曼最近写的一篇文章《数学是一门客观的科学》,对这种缺陷作了令人信服的分析。最近发表的数学哲学方面的一些著作,从普特兰、奎因到王浩,都很少提出新的见解,很少从数学输入新的东西”(《数学译林》1989年第2期第136—144页)。为了使读者了解古德曼的工作,我把它翻译出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60—70年代,系统科学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同控制论、信息论一起,崛起在现代科学的舞台上,并且日益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乃至人类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系统科学的出现不仅引起了人类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而且推动了人类的哲学理论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国内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讨论物质概念的文章,讨论主要集中在物质的定义问题上。有相当一部分同志认为,列宁的物质定义仅仅回答了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问题,因此只是一个认识论的物质概念。他们提出,现在需要从性质不同的另外一类问题,即从物质和物质的属性的关系问题出发,再制定一个所谓本体论的物质概念(见宋汉年:《试论实体和场的统一体是物质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载《贵州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以下凡引自该 相似文献
17.
当代德国著名文化哲学家卡西尔在《符号形式的哲学》一书中,从符号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对文化哲学做出了迄今最为系统的本体论论证,从而真正使文化哲学超越了文化学或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视域。卡西尔认为,文化哲学同样具有自身的存在论根据,不过在存在论问题上,它与传统哲学的存在论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根本的区别。他指出,人的活动是一种能够创造和使用符号的活动,这种活动创造出了一个为人所特有的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是“新的实在之维”或文化世界,其中语言是文化世界得以存在的普遍性因素。不过,卡西尔的文化本体论证明也有一个明显的缺憾,即忽视了人的符号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马克思没有创立文化哲学,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基本理论却能够为文化哲学的创立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为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围绕哲学教科书的改革,近年来我国哲学界作了许多工作。哲学教科书改革目标的一个基本方面是,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同现代科学革命的最新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句引文出自新近出版的一部哲学专著。此书主笔杜镇远,全称是《哲学与科学———现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引论》,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着重研究现代西方著名科学家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它从多方面给人们以启迪。 首先,哲学的进步和发展主要体现于内容,形式是其相对次要的方面。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哲学,哲学总是这样那样地反映 相似文献
19.
苏联《哲学科学》杂志1989年第6期刊登了А.Л.尼基福罗夫的《哲学是不是科学?》一文(参见本刊1989年第6期),该文刊出后在苏联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应,誉之者固不乏其人,毁之者也大有人在,照例也少不了“不偏不倚”者流,正所谓见仁见智。《哲学科学》已经连续4期刊登此类“反应”文章,可见其重视这场争论的程度。本刊在这里摘其要者予以发表,以便使我们的读者了解苏联哲学界对哲学的科学性问题所持的各种见解。 相似文献
20.
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文化哲学不论在理论体系建构上还是现实问题的研究中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时至今日,似乎仍要为其合法性作论证,仍要为其理论限域作界定,学界对于其“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主张仍有不同程度的怀疑和顾虑。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我们还没有对意识哲学的思维范式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检讨,这种范式仍然在主导着人们的哲学思维。文化哲学仍需解决合法性论证、理论限域的界定和批判意识哲学这三重任务,而现代性研究恰恰是澄清以上问题的“试金石”。首先,文化哲学的合法性和优先性在于对哲学之文化属性的自觉。“虽然文化一直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