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语》中包含了许多极为珍贵的中华早期饮食文化信息,是研究春秋晚期饮食文化的重要经典文本。《论语》中的饮食信息包括三个方面:饮食审美趣味、科学饮食理念以及饮食礼仪。这些信息,显示出春秋晚期中华饮食文化已经达到了极高水平,对后世中国饮食审美文化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散文集《说食画》中,冯杰分别从诗化意象、饮食和口语化写作三个层面进行了审美、亲情和身份认同等多重主题表达。冯杰以古典、诗化的意象构建了一个田园诗般的故乡,表现了自然、和谐的审美心理。在对家传食味和北中原生活风俗的描摹中将饮食与生活、生命联结在一起,承载着他对亲人和故乡真挚深厚的感情。大量的方言口语,以宽厚、幽默的心态讲述着原汁原味的北中原乡土生活,以口语化写作方式进行了自我身份的确认。  相似文献   

3.
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食"与文化就有着割舍不开的关系。饮食造就了文化,文化也同样成就了饮食。不同于古代的露天饮食,当今社会,人们对于餐饮环境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这就诞生了餐饮空间设计。当代餐饮空间在设计上不仅要符合大众的审美,也需要添加新的时代元素,做到与时俱进、别具一格,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也要融入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使人耳目一新,从而体现其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生活理念和饮食方式的改变下,当前陕北土特产包装设计已不能满足大众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为此需要有新的土特产包装设计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陕北土特产打开国内市场。分析陕北土特产和包装设计现状,发现其当前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解决策略。陕北土特产包装需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应用现代设计思维和方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包装设计的创新为陕北土特产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等技术体系的助推下,网络游戏在20世纪末以其独特的魅力异军突起。它既是"审美日常生活化"的推手,又是"审美日常生活化"的表现,并展现出五大审美特征:审美活动与叙事共时性、审美媒介数字化、审美主体间互动性、审美主客体无间性、审美多样性。网络游戏的这五大审美特征可以归为三类,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的角度而言,其呈现出审美活动与叙事共时性、审美主客体无间性、审美多样性等特征;从审美客体的媒介的角度来说,审美媒介数字化特征明显;从审美主体间的关系来看,审美主体间互动性也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审美作为讲述的起点,借助对视觉文化、审美等概念的分析增长美术理论知识,以建筑作为审美对象,通过对海口骑楼建筑的欣赏及历史追溯,以"见住"的审美方式揭开骑楼建筑的审美秘密,运用现象学的方法从视觉文化的层面讨论审美实践,引入一种以视觉欣赏、分析建筑艺术的方法,让人处于当下审美状态。同时将海口骑楼建筑欣赏纳入美术课堂教学,以"在场"审美实践活动,把美术课堂教学从知识学习回归到审美感受的当下,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美育功能,借此推进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体育观众审美心理和情绪对赛场影响入手,分析研究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描述体育观众审美心理的类型和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针对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在赛场各个发展阶段的状况,提出了审美主、客体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及加强审美教育的必要性。特别对狂热美感型体育观众变态的审美心理,提出了校正和疏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审美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本体性否定”的哲学观念出发 ,对审美者与审美“者”、审美体验与艺术体验、审美体验与庄禅体验的区别 ,做了深入阐释 ,并对认识论意义上的“审美”观念进行了批判 ,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美学界将审美体验与艺术体验和庄禅体验相混淆的弊端  相似文献   

9.
正念是一种以不批判的态度全然接纳当下体验的觉察力,正念训练对改善不良饮食行为的积极作用正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正念在改善不良饮食行为中的积极作用与机理,以及基于正念的不良饮食行为矫正方法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正念对健康饮食行为的作用、从生命周期的视角考察正念对饮食行为的影响、基于思维压抑视角探讨正念的作用机制以及检验正念不良饮食矫正效果的边界。  相似文献   

10.
从当前研究现状来看,学术界往往把蹴鞠当做一项体育文化形态来研究,鲜有学者从艺术的角度研究蹴鞠。从宋代开始,几乎每一朝代都有关于蹴鞠题材的绘画作品流传于世,集中反映了儒家审美观、文人趣味与大众审美、"女性气质"与"身体美学"三个方面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因此,从审美文化的角度考察"蹴鞠与艺术"的关系,揭示蹴鞠绘画在特定时代的文化意识和审美价值,是对蹴鞠研究的补充与拓展。  相似文献   

11.
道教从先秦道家那里继承了“道法自然”的美学趣味,形成了以“淡漠”、“怀虚”为特征的审美心态,一心“无气”、“无形”的审美态度,以及从内外世界的统一之中感受和得到“气顺”、“清静”的审美乐趣。因此,道教得道之“乐”,就成了无处不在的、超乎功利和物欲的审美之“乐”。这种向内追求的审美论,与中国佛教的美学观类似,对古代美学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广西左江流域花山岩画目前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文化景观旅游资源价值。审美主体经验论是一种西方文论,从审美主体经验论的审美主体、审美态度、审美知觉、审美对象、审美对象所处的环境等元素来思考花山岩画旅游资源的开发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要求花山岩画旅游开发工作要从审美主体经验的角度出发,要注重旅游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共抓、共建、共管,注重花山岩画文化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审美是社会赋予人类的一项独特能力。个人审美虽由于生活背景及具体情景有所差异,但大众审美的现象都是来自于人类对于外部世界信息接收而进行心理反馈的一种习惯。根据这样的惯性,可以大致将审美体验从形式上分别分成对这种惯性的遵从、增强、打破、重复。  相似文献   

14.
许都曹魏文化是河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古韵汉风的曹魏建筑、文韬武略的三国人物形象、黍禾飘香的民间饮食三个方面深入剖析许都曹魏文化的地域特征,以视觉设计介入许都曹魏文化的地域资源整合。一方面探究许都曹魏文化与当代许昌人日常生活相关的文创设计,加强设计与地方居民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探求城市文化建设与旅游产品文创设计、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相结合的途径,从而带动许都曹魏文化的活化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审美心理素质教育因其自身的优势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缺少以审美心理学为基础的理论指导,因此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合理选取审美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中的审美内容、提高审美心理素质教育实施者的审美素质、改善审美心理素质教育课堂设计,才能最终使审美心理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16.
大运河除具有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意义之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突出的审美属性。从审美形态上看,它囊括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等审美形态。从审美范畴看,它既崇高,又优美。研究大运河的审美价值,对于丰富运河文化研究内容、深化其内涵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提高,大众对于各类艺术审美的需求也日益增强。美术绘画作品作为一门历史悠久且品类繁多的重要艺术形式,对于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人群群众对美术绘画作品这一美的艺术形式的追求也逐渐升温,从目前全国各地所创办的美术长廊、绘画展、绘画培训班热等种种现象也可窥探一二。文章中,立足于大众审美能力,从美术绘画作品赏析的角度,来探讨美术绘画作品对大众审美能力的影响,以期提升美术绘画作品的质量,让美术绘画作品以更完善的形象和审美功效来切实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南宋文士不时在诗文中流露出对休闲与审美之关系进行探讨的思想火花,主要表现在休闲与审美时空、休闲与审美心胸、休闲与审美发现和休闲与形式美、人格美等四个方面。这对于从休闲学新视角研究中国传统美学,以及建构当代新兴的休闲美学之理论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求新心理与色彩审美也在发生着巨大改变。本文从求新心理、色彩审美原则、流行色与色彩审美等方面论述了色彩审美的的特征,同时阐述了流行色与色彩审美的关系及必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漆画的质觉审美潜质、触觉审美潜质以及个案漆画创作观出发,探索并发掘漆画的艺术潜质。艺术家的不断探索,使现代漆画的发展呈现出了多种风格,也使漆画家在艺术审美上对漆画的潜质更为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