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倩倩 《美与时代》2014,(11):25-25
通过对《园冶》卷三中的铺地篇进行研究,对《园冶》的铺地理论进行阐释,并提炼其现实价值,其所阐述的园林铺装设计理论与经验不仅对研究古典园林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当前我国景观设计中的铺装实践,同样具有极强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自人类开始建筑活动,居室就成了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而人们也开始对室内装潢有所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室内的装潢形式和风格都不断地变得丰富多彩。地面铺装是室内装潢的一个重要环节,地面铺装的任务就是在不同的室内空间,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条件,积极发挥人的创造思维,创造出一个既符合室内统一的装饰风格,又符合生产和生活物质功能要求的和谐室内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园林中,建筑是主要的物质构成,是园林的重要标志。园林中的建筑满足了人们的生活活动需要,供人们休息、赏景,具有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同时,从园林建筑中也能看出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是满足人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活动场地。为此,文章论述了中国园林与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分析了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形态以及其中体现的艺术特征,分别结合亭、厅、廊分析了中国园林与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4.
周媛媛 《美与时代》2014,(10):36-36
庭院景观铺装,是在庭院环境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装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于地面形成的地表形式。作为庭院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庭院铺装主要通过对园路、空地、广场等进行不同形式的印象组合,贯穿游人游览过程的始终,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城市河道是城市的重要脉络,是城市空间联系的纽带。在城市滨河景观改造过程中,应结合其地域及基址条件综合考虑。现以荆襄河生态公园规划为例,初步探讨滨河景观规划中地域认知与场地理解问题,规划在充分调查现状基址条件及可利用的景观资源基础之上,力求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植物、园林建筑、景观雕塑、铺装、水体等关键景观的设计,进行公园空间塑造,探讨具有地域特质的园林空间营建。  相似文献   

6.
铺装在园林艺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石材、砖、木材的运用,充分营造出园林空间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7.
项目以海绵示范点为目标,在设计上深入贯彻海绵理念,以乡土植物造景为主,系统性地打造了一条雨洪管理流线,旨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郊野型湿地景观。同时透水生态铺装打造的慢行步道与科普设施,让人在康体的同时了解海绵理念,使整个场地不仅仅是一块绿肺,更是一块寓教于乐的科普新文化场地。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在重视城市环境景观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自身居住的环境景观,独立式住宅也逐渐地崭露头角。在进行独立式住宅景观设计时应把握的要点有入口空间设计,室外空间的结合,室外地面的铺装和室外休闲娱乐空间的创造等。  相似文献   

9.
以城市步行环境的铺装设计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以西安市钟楼这一环线的步行环境为例,对该地区铺装设计的基本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解读,从中发现城市步行环境铺装设计存在很多问题,并结合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潮,针对如何可持续地活化村落,从社会关系的角度重新剖析园林生产的本质,通过园林活动的人格再生产、时间空间再生产,探索与建构适用于当下社会文明机制的园林性空间语言,将造园活动理解为社会关系再生产的有效手段。同时,将精神重塑、文化的再生与人居环境的统一作为村落与园林的连接点,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分析园林生产方法在村落活化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在园林家族中,文人园林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文人园林,可以分为文人为自己建造和为他人出谋划策修建两种情况.但是,富有文人情趣是文人园林共同的审美取向.与其他园林比较,充满诗意是文人园林的主要特点.文人园林的诗意之美主要体现在很多园林景点命名来源于诗,增加了景点的文化内涵.还表现在讲究情景交融,追求虚实相生,构成园林的意境之美.文人园林,是人们休息的场所,更是人们寻求精神寄托的地方,对现代建筑活动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古典园林中,园林的洞门是园林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古典园林中各构景要素形成借景、框景、对景等关系,成为园林中的点缀,在实用的基础上也起到了分隔园林空间的作用。洞门的造型多样,不同的造型增加了园林的情趣,同时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13.
园林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园林疏密有致的风格都展示出艺术设计中的风采。在设计心理学中结合园林建筑、假山碎石、园林植被和中西方设计风格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建构出人们微妙的心理活动,反映出中国园林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法则,集建筑、文学、书画、雕刻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享誉世界。因地域广阔,中国各民族、各地区对园林艺术的理解和偏爱各不相同,于是出现了风格迥异、极具特色的园林。在这之中以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北方园林最广为人知。南方园林自其风格形成之始便对北方园林产生影响,并成为北方园林学习的对象。而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北方园林,因受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其硬朗率直、雄壮厚重的风格又不同于江南的柔美婉约和岭南的轻盈自在,具有一种独特的诗意和气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渗水性生态型铺装的研究,找出景观铺装材料和铺装方式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使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最大限度降低人类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作用。从人主观的角度和大自然客观世界的角度,分析铺装所需要的功能和意义。通过对各种铺装形式进行生境面积因子(Biotope Area Factor-BAF)或称为生物栖息地指数的比较评价,尊崇"低影响开发"的原则,同时兼顾人性化,实用主义、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发展中寻求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16.
在争创园林生态文明城市的号召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建设有特色的城市景观公园或湿地公园,其中由于场地及城市发展等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城市选择节约型公园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针对城市节约型公园中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如优化公园水景形式、注重乔灌草的科学配置等方面为节约型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枯山水庭院是日本园林体系当中最具特色的园林形式之一,之所以被称为"负之庭",在于其营造常常是运用简朴的材料和极简的手法,给人营造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稍微移动其中的元素都会破坏整体效果。意境的营造是通过人们的观赏、静坐、冥思、顿悟等内心活动,达到对世间的人生感悟,枯山水庭院处处体现出"留白"山水思想和禅宗美学意境,传达了现代园林的极简主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道教认为,“道”是万物生成的本源和变化的根本,倡导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讨论道教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中国传统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园林” 在古代文献典籍中往往根据不同性质,被称为“囿”“园囿”“苑囿” 等,而“园林”一词是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园而出现的,并在唐宋之后广为运用,逐渐成为固定的用法。道教思想正是在南北朝时期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逐渐延续,成为形成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9.
文人的艺术追求、哲学理念、思想观念及对园林功能的需求都影响着园林的设计方法及其意境的表达。明清文人艺术形式美的走向推动了园林构成元素由写实性向象征性的转变。文人园林不仅仅追求现实的自然景观之美,而且更重要的是追求园林的水、山、石、建筑、植物等构成元素的象征之美或符号之美。  相似文献   

20.
杨怡 《美与时代》2014,(4):33-33
扬州地理位置属于江南,地理、气候都具江南特点,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划分中,扬州园林归属江南私家园林,由于扬州的地域情况、文化特色、园林主人的身份、园林发展变迁中的一些政治因素等,扬州园林总体承袭了江南园林的秀雅之风,在此基础上融合了北方园林的元素,别具特色,有着“南秀北雄”的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