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罗伯特·怀斯(Robert Wise)导演的电影《音乐之声》是一部颇具影响力的美国经典影片。影片中有趣的情节、动人的音乐、优美的风光、乐观的生活态度,都引发了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与向往。  相似文献   

2.
中岛哲也是日本著名导演,其电影在色彩运用上形成了他个人的独特魅力。由他执导,于2010年上映的《告白》与他前期的几部电影大不相同,色调相对偏冷,风格更为凛冽。本文主要通过中岛哲也代表性作品《告白》,借鉴电影色彩学的相关理论,从影片色彩基调、人物和环境的色彩造型、重点场面的色调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总结中岛哲也导演的电影色彩魅力。  相似文献   

3.
得益于秘鲁导演克劳迪娅·略萨、阿根廷导演露西娅·普恩索和鲁克雷西亚·马特尔,拉丁美洲女性电影制作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国际关注。在谈到这些获奖导演的作品时,往往不为人知的一面是,她们的所有电影均是与欧洲联合制作的。而一些项目,诸如与法国戛纳电影节关联的法国电影基金、荷兰胡贝特·巴尔斯基金、世界电影基金和西班牙的利比利亚传媒项目在她们的电影制作中发挥了作用。本文将以其电影节获奖作品《玛黛奴莎》(2006)为引子,以影片《伤心的奶水》(2009)为焦点,通过探讨克劳迪娅·略萨的作品来讲述这个故事。一些学者对他们视为欧洲对"世界电影"的新殖民主义干预进行批判,还有一些学者对资助机构有能力完成的工作歌功颂德,本文将对他们的种种论点加以考量。文中提出,我们应该将略萨的文化生产置于这些范式中的何处?由于影片受制于为了迎合欧洲电影节观众而采取的他者化进程,那么影片是否印证了批判立场?影片是否如某些评论家所指出的,是从种族主义的、新殖民主义的思维定势来塑造主人公福斯塔——来到利马的安第斯移民的?或者,影片是否提出了现代秘鲁社会中的阶级和民族分化问题?《伤心的奶水》表现了一种资产阶级视角下的城市贫民和殖民阶层。文章在结论部分对该片与鲁克雷西亚·马特尔和露西娅·普恩索的影片作了比较,后者提供了一种对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资产阶级观点。  相似文献   

4.
《七宗罪》是导演大卫·芬奇导演的犯罪心理学电影。影片编剧巧妙,主题独特,在电影界赢得颇高赞誉。影片通过对人类劣根性的反思,对基督教中"七宗罪"永恒性的认识,引发宗教与法律对人类约束性的人性探讨。宗教与法律本质上是人类在意识到人性中存在的原罪后进行的人性自救,当人性在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下仍无法逃脱罪恶的时候,需要从道德入手唤起人性觉醒,进行人性的反思,营造和谐社会,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路边野餐》《八月》这两部影片里,导演们都用时间意象去阐释梦的意识,两部影片都在某种"真实的"环境中营造了一个梦境,在这个梦境里,幻想与现实随时切换。导演毕赣和张大磊正是用这种时间处理的方式形成了他们电影的独特风格,他们用电影告诉观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上代人的梦终究会被时代的洪流吞没,而这些梦将永远留在那灿烂的岁月里。  相似文献   

6.
电影的美术造型是为影片进行设计和制作的重要创作。美术师首先以剧本和导演创作为依据,充分应用形状、色彩、光影、线条等造型因素,创造并构成景物、人物、道具之间的造型关系。他是影片创作中第一个将剧本中的抽象文字和导演的意念化的构思,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的人,并且与导演、摄影等创作人员共同完成最终银幕空间形象化的影象。可以说没有美术造型的工作,就没有电影的影象。电影画面中95%的地方都可以有电影美术造型设计的介入。如果没有美术造型设计,导演会失去了场面调度的依据,摄影则会失去了构成影象的根本,演员也将失去展示…  相似文献   

7.
电影是一种现代传播媒介,而其中最能体现影片艺术特征的便是导演技巧,导演的身影在电影中处处可见,他诠释剧本、指导演员、启发摄影师、与剪辑师合作,这样就能把最初的意图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导演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技巧就是如何实现将剧本文字转化为镜头语言的过程.从电影《午夜狂奔》中可以看出马丁·布莱斯特导演语法之工整、严谨、细致,镜头语汇之丰富、敏感,很有创新点.  相似文献   

8.
《盗梦空间》的叙事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新作<盗梦空间>在北美上映后连续三周蝉联北美票房冠军,影片引入中国大陆后也获得了相当高的票房收益.虽然许多观众表示看不太懂这部电影,但其实<盗梦空间>与诺兰的其他影片相比更容易被理解.它并非混乱的非线性叙事,总体来讲是线性的叙事,内容是非常简单的偷盗故事.关键就在于,导演将这一简单的故事,讲述得既复杂而又富有想象力.这种讲述方式的基础是电影高超而又奇妙的叙事结构.这种叙事结构是由基本序列互相结合产生的复合序列构成.这种序列的排列组合,提供了影片多种叙事之可能,使影片既跌宕起伏,又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姚苏晟 《美与时代》2014,(11):87-88
侯孝贤导演作为华人导演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独特的影像风格著称。尝试从其代表作中的视听语言、人物形象、主题选择和阶段创作为切入点,对他进行创作心理的分析,从这个角度更进一步走进侯孝贤,把握其电影作品的内涵和文化。  相似文献   

10.
影片<白色>获得了1994年柏林第44届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它是著名波兰导演克日会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执导的三色电影中的一部.本片叙述顺序基本上做到了事件因果逻辑顺序与时间顺序的大致统一.  相似文献   

11.
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奥斯卡获奖影片<断背山>演绎了一段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动人爱情故事.在这部影片中,充满了二元对立,情感与理智,个人与社会,家庭与伦理.李安总是善于用电影镜头去表达一些电影中没有说出的东西.那些看起来不在场、边缘化或模糊不清的东西正是理解其作品意义的所在,也即作品的"症候".破解这些电影中的"症候"式镜头,我们便能探寻和阐释李安电影话语中生产与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电影是集体劳动的結晶电影是一门綜合艺术,一部影片的摄制,不仅包含有編剧、导演、演員、摄影师、美工师的精心創作;同时还必須有洗印师和整个洗印加工部门的同志的細緻的、創造性的劳动(其中包括看光、洗印、冲洗、化驗、技术鑑定、剪接等);在一部影片里,音乐对观众的感染力是观众估計整个影片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不仅要求作曲同志能深刻理解編剧、导演对整个影片的音乐构思,并通过自己的創作体现在乐曲当中;而且还要求乐队能协調一致地进行有成效的演奏;影片里音乐、对話和音响效果,必须要通过录音师和整个录音部門的同志的劳动才能体现在声带片上,成为声带影片;电影美工师不仅負責  相似文献   

13.
一部优秀的电影就是一部好的美术作品。电影如果没有美术效果是枯燥的,也正是因为美术效果在电影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才使得电影更具色彩、更具吸引力。电影美术在电影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导演导出来的电影如果没有好的美术效果来衬托,这部电影也是只有灵魂而没有表现灵魂的肉体。这就是说,好的美术效果能让电影充满活力,也能让导演的工作事半功倍。美术创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影片的艺术水准,因此,导演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要重视美术效果的作用,更要把握美术在电影中的度。  相似文献   

14.
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韩国导演、编剧金基德的经典作品,影片以充满象征隐喻的镜头画面和东方禅意的韵味风格掀起一场简约清雅的韩国电影之风。运用早期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拉康结构主义语言学模式的精神分析学角度对电影进行评析,深入影片建构的微观世界,见证人物成长的修行过程,体味理性反思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论第五代导演对第六代导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五代导演对第六代导演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是第六代导演无论如何叛逆、如何挣脱都无法改变、无法否认的。这些影响总结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片视角选择的转换和回归,二是电影艺术形式语言上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当代美国最富盛名的导演之一,昆汀·塔伦蒂诺以为数不多但风格鲜明的影片在当代影坛烙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尤其是其影片中展现出了强烈的后现代风格。其影片摒弃了传统电影叙事的深度思考,对现实的审视和观照似乎并不在他的思索范围内,他就是为了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为娱乐而娱乐,为电影而电影。他影片中反常的情节结构、漫画式的叙事基调、黑色幽默式的暴力美学等都呈现出了反对权威、反对经典、反对精英主义等一系列特征,这些都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所蕴含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蒙太奇手法在电影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太奇"是指电影导演将拍在胶片上的镜头及声音等组成影片的方法与技巧。画面蒙太奇、音响蒙太奇和色彩蒙太奇共同构成了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它们也是电影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方法和重要表现手段。正是因为有了蒙太奇,电影才从机械的纪录转变为创造性的艺术,人们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领域。  相似文献   

18.
李安电影长期以来用它独特的东西方两种文化观念及其冲突的展示吸引着全球的观众,特别是他的电影中对于东方文化究竟该走向何方的探讨更是让人深思。本文以其东西方作品为例,解析了李安作为导演在影片中阐述的东西方的文化观念,同时更深入讨论了导演李安自身的东西方文化观念已及伦理问题。李安他作为一个台湾导演,在自身文化的认识方面有他的独到之处,这种认识也表现在他的东西方电影作品中。他的东西方的作品分别从不同角度逐级深入的表达和阐述了在当今世界上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观念的撞击,以及在这种撞击中东方文化的归属问题。本文立足于李安的东西方作品,在解析了影片中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同时,还结合导演的生平经历进一步解析了其自身的东西方文化观念,以及其对于东方文化走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刘福泉 《美与时代》2004,(10):68-70
画面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本身是没有固定意义的,它只是构成影片的"原材料",就像是作家笔下的字词,它本身只是进行作者思维再现的材料.作为第五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的张艺谋,是摄影师出身,历来注重电影画面的空间构图、色彩、造型等叙事元素的独特运用;注重于画面形式感的追求,并赋予它们浓郁的象征意味.象征将现象改造成导演自己的一种观念,将观念通过画面变成意象,传达给观众.在影片中象征所揭示的深刻含义是由影片本身的画面和造型直接传达给观众的.画面本身在银幕上传达给观赏者的并不是原原本本的外在物理现象,而是在他们大脑中唤起了某种共鸣的现象,从而在那个视觉形象中感受到无形的普遍性意义.画面的象征意义成了举足轻重的电影语言.  相似文献   

20.
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被誉为世界电影大师。以他的早期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作品《我出生了,但……》为例,通过夸张的表情与动作、思维逻辑的错置、剪辑突出等方面,对比小津早期喜剧表现手法进行研究,探讨其影片童真、温暖人性及苦涩人生况味的艺术意蕴,对后期影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