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1.6破解人类冠心病之谜--鲍林与拉舍的重大发现(第五个发现) 1990年前后,一个关于冠心病病因的新理论浮出了水面.新理论揭示,人类冠心病的根本原因是源于人类遗传缺陷的维生素C缺乏.由于意义非凡,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后半叶最重大的科学发现.这个关于维生素C的第五个发现,依笔者之见,再次证明了欧文·斯通博士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维生素C发现历程的分析,提出并阐述了人类抗坏血酸遗传缺陷学说。由于人类普遍存在这一遗传缺陷。因此进而提出,抗坏血酸遗传缺陷是人类全部遗传缺陷中第一位的遗传缺陷,也是人类全部病因中第一位的病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维生素C发现历程的分析,提出并阐述了人类抗坏血酸遗传缺陷学说.由于人类普遍存在这一遗传缺陷,因此进而提出,抗坏血酸遗传缺陷是人类全部遗传缺陷中第一位的遗传缺陷,也是人类全部病因中第一位的病因.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从开始发现维生素D的存在,到目前短短不到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对这种人体必需的"第四种维生素"已经有了长足的认识。维生素D不仅能够调节钙磷代谢,维持人体骨骼健康,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息息相关。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唯物辩证法贯穿于维生素D研究的全过程。我们应该站在一定高度,用哲学观点来辩证地看待维生素D,才能更好地认识维生素D,更好地运用维生素D,让其对人类的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功效。  相似文献   

5.
运用达尔文医学的观点,审视此前在欧文·斯通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抗坏血酸遗传缺陷假说,分析该遗传缺陷的形成过程,当初的利益与今天的弊端(代价),以及进化对这些弊端做出的补偿.作为结论,值此维生素概念诞生百年之际,提出重新评估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在预防医学和治疗医学中的作用,更新维生素C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干细胞的功能、来源与社会争议性3种角度划分了人类干细胞的种类,并讨论与人类干细胞研究及临床应用相关的9条伦理原则,特别强调了西方国家对胚胎捐赠在知情同意方面的伦理耍求。第二部分讨论了制定监管人类干细胞研究的3个原则,并简单地介绍了在英美各国监管的情况,其中较详细地评论了英国的种种立法过程、设立的法定机构和执行的种种政策与机制,作为在我国讨论类似政策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的特征及意义,采用类比法、逻辑法进行研究,归纳概括出该<原则>五方面特点,认为该<原则>是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调控规范化建设的重大发展,对提升我国该技术领域的伦理水平,促进该技术健康实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在国内学术界关于生态伦理问题的讨论中,对于人类中心主义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主张人类中心主义属于生态唯意志论,它的危害在于必然导致自然生活中的人类沙文主义,因此应坚决破除。(参看刘湘溶:《生态伦理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8-49、120-121页)另一种则主张扬弃人类中心主义。(参看余谋昌:《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见《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第7期)针对这两种观点,国内生态伦理学学者多有不同的看法。(见《哲学动态》1994年第2期)为推动国内学术界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的研究,本文首先评述西方人类中…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六书(续七)达浦生著第五节笃信后世及死后复活后世与今世相反,今世乃现在之世,后世乃将来之世──人类复活后所处之精神世界也。后世又名妙世,与尘世相反。尘世乃尘凡之世,暂而不久;妙世乃悠久无疆之世也。其名虽有今世后世之分,究其实,不过两日耳!今世为...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中心论与生态危机的实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认真分析人们关于生态危机的讨论,不难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大部分论者反对人类中心论的根本出发点和主要论据却是人类的生存和根本利益,这显然是一种更为深刻的人类中心论。在这里,人类中心论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人们评判一切事物的先验的观念性前提。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必须对人类中心论作更为深入的思考:相对于人类需求和自然价值的多种层面,人类中心论是一种肤浅单纯的功利主义观念,抑或是一个由多种层面构成的深层文化价值体系;人类中心论之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和本质是什么。一、人类中心论的三个层面人类中心论作为人类文化的深…  相似文献   

11.
尽管30年前鲍林与卡梅伦曾经用静脉注射+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10克/天)治疗肿瘤患者,并验证抗坏血酸的抗癌功效,但梅约医疗中心的口服双盲试验否定了他们的结论.沉寂30年后,鲍林的继承者瑞欧丹通过不懈的努力用科学实验和医疗实践证明,通过静脉滴注大剂量抗坏血酸,令其在血浆达到一定浓度,可以杀死多种癌细胞,从而作为化疗药物可以有效治疗恶性肿瘤.30年来的临床实践现已总结为“瑞欧丹规程”.近年来,他们的成就受到美国主流医学和媒体的高度重视.与一般化疗药物相比,该法的好处是基本没有副作用,延长生存期,提高存活质量(QOF).这是一项重大科学发现和成就.该疗法的确立意义重大,将推动癌的治疗及预防,乃至其他疾病如冠心病、感染性疾病及炎症的治疗及预防,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几种关于人之由来的说法出发,从科学角度回答“人不是神造的”这一问题。考察了近百年来人类化石发现过程,以及现代考古学、古人类学对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科学分析,并以现代生物学对人体器官进化的研究成果。最终得出“人是进化的产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宗性 《法音》2023,(11):34-35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本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中央统战部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具体要求,在制定和实施《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2023)》的基础上,于今年初启动《深入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草案)》制定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几种关于人之由来的说法出发,从科学角度回答“人不是神造的”这一问题。考察了近百年来人类化石发现过程,以及现代考古学、古人类学对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科学分析,并以现代生物学对人体器官进化的研究成果,最终得出“人是进化的产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2 0 0 0年 4月 9日于温哥华 )1 导言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 (HUGO)伦理委员会赞成在HUGO关于遗传研究正当行为声明中提出的下列四项原则 ( 1996) :( 1)认识到人类基因组是人类共同遗产的一部分 ;( 2 )坚持人权的国际规范 ;( 3)尊重参与者的价值、传统、文化和完整性 ;( 4 )承认和坚持人类的尊严和自由。上述声明进一步提出 :“应该禁止通过给个人参加者、家庭和人群补偿(compensation)而进行不正当的引诱。然而 ,这种禁止不包括与个人、家庭、团体、社区或人群的协议 ,这些协议涉及技术转让、为当地人提供训练、合资、提…  相似文献   

16.
人类有权利克隆自己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 0 2年 4月 3日 ,意大利生育问题专家塞韦里诺·安蒂诺里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召开的一次科学会议上宣布 ,一位参加克隆婴儿试验的妇女已经怀孕 8周 ;8个月后 ,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将要诞生了。这一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一、问题的提出在关于克隆人类问题的对阵中 ,一方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几名科学家 ,他们坚持克隆人类 ,另一方是反对克隆人类的绝大多数科学家、伦理学家、人文学者和社会学者。虽然反对克隆人类的主张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但是从道德的观点看 ,这些主张并没有提供足以使人信服的理由。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关于行为与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综述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跨文化/文化心理学自20世纪中叶创立以来,在人类行为的共同性、差异性以及心理功能在多大程度上存在文化特异性的问题上的持续争论。第二部分探讨文化差异的魅力,论证为什么迄今的研究往往偏向于寻找行为的差异而不是跨文化的不变性。第三部分简要概述跨文化比较研究中的文化偏误、缺乏等价性等问题及其对数据解释的影响。第四部分重点阐述本文题目中的主题,即跨文化差异的心理组织。这部分内容对目前文化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倾向,即从宽泛的维度或笼统的心理功能角度来组织和解释行为差异提出了挑战。第五部分则通过跨文化心理学的历史回顾,以几个重要的传统研究领域为代表来具体说明这种过度泛化的倾向及近期的研究发展,其中也包括了中国研究人员贡献越来越大的文化神经科学领域。最后对跨文化心理学的前景与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颜敏 《天风》2008,(16):14-16
耶稣在海边向七个门徒的显现(约21:1-23) 关于本章在第四福音的位置,圣经学者有两种意见.一、表面看来,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而言, <约翰福音>20章第30-31节似乎都已经宣告了本书的结束.故此,有圣经学者认为21章第1-23节经文不应该属于本书,而是由其他作者所写,后来被附加上去的.二、我们也听到不同的声音.首先,从<约翰福音>的整体结构来看,我们发现, <约翰福音>在正文之前插有一段序(约1:1-18).  相似文献   

19.
历史的终结?——后冷战时代西方政治哲学述介(上)姚大志哲学总是与现实息息相关的。这不仅表现为哲学关心现实,而且表现为现实在某些关键的历史时刻给哲学以重大影响。冷战的结束就是这种重大历史时刻,它直接引发了关于后冷战时代的大辩论。关于后冷战时代的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20.
1,25-(OH)2D3是维生素D在体内发挥生理作用的活性形式。活性维生素D3通过与细胞内特异性维生素D受体结合,除了具有调节钙磷代谢的功能外,还发现其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一些肿瘤等。然而,维生素D缺乏在人群中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