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李晓东  徐雯  李娜燕 《心理科学》2012,35(2):358-363
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完成潜逻辑运算类皮亚杰守恒任务是否需要认知抑制的参与。被试为两组11岁的儿童,全部通过了标准皮亚杰重量及液体守恒任务。实验一发现儿童在解决类皮亚杰重量守恒任务时出现了负启动效应,负启动量为138.06ms。实验二发现儿童在完成类皮亚杰液体守恒任务时仍然存在负启动效应,负启动量为67.4ms。实验结果表明要成功完成潜逻辑运算领域类皮亚杰守恒任务,也需要认知抑制过程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皮亚杰把幼儿未通过数的守恒作业归结为他们未掌握数的守恒概念这一事实。另一个可供选择的假设认为,幼儿之所以未能通过数的守恒作业,是因为他们对所要回答的问题产生了误解。“汽车和汽车库”或“遮蔽(covering)”作业除了采用的转换方式与守恒作业不同外,其它方面都相似:实验者不是改变几排物体中其中一排的长度,而是采用了一个新的、容易使人误解的特征。儿童完成遮蔽作业的成绩已被用作反驳皮亚杰的观点、证实误解假设的证据。作者用三个实验(被试大多是四岁儿童)比较了守恒和遮蔽作业的难度。第一个实验采用的是作业的“相等”变式;第二个实验采用的是“不相等”变式;第三个实验采用的是一个容易使人误解的暗示作用表现特别明显的遮蔽作业。每个实验都发现遮蔽作业要比守恒作业容易得多。作者得出结论说,儿童完成遮蔽作业的成绩不能作为反驳皮亚杰观点的证据,但是,这一观点与误解假设的一般形式之间两者孰是孰非仍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是继“双语儿童概念获得”实验而作的一项研究。前项研究集中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分析,本实验着重观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儿童掌握守恒概念之异同,从而对学习与发展之间关系作初步的探讨。守恒是在物体外形发生变化时,仍能认识到该物体的某些特性并无改变的能力。守恒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一个很著名的发现。他通过大量的守恒实验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儿童在掌握守恒原则后,在认知发展上就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新的智力运算水平。Piaget 认为通常要到七岁左右,即他称之为思维的具体运算  相似文献   

4.
四岁半—五岁半儿童长度守恒的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活动内化训练法对4.5—5.5岁儿童进行长度守恒训练,同时重复了西方几种主要的训练方法以作比较。结果表明,活动内化训练法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形成长度守恒图式,该训练组复试成绩不仅显著优于控制组,而且也显著优于其它训练组,实验结果支持了作者关于个体思维发生理论的有关观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负启动研究范式,考察九岁儿童在类皮亚杰数量守恒任务中的负启动效应。实验一重复了Houdé等人的实验过程,发现我国儿童在解决类皮亚杰数量守恒任务中也存在负启动效应,负启动量为310.9ms;实验二改进了Houdé等人研究的实验材料,排除实验材料形状的干扰,发现依然存在负启动效应,负启动量为200.04ms。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完成类皮亚杰数量守恒任务需要认知抑制过程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当代信息科学的发展,已经把信息提到了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的地位。物质和能量守恒,而信息是不守恒的。物质和能量守恒的哲学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作了深刻的阐述;但对信息的不守恒,我们至今未作认真探讨,本文想就此作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用实验验证短时距守恒性的存在,并考察不同年龄的儿童在短时距守恒性判断上的特点和发展水平。本研究提出了衡量儿童短时距守恒性判断发展水平的参照指示。结果显示:(1)儿童在短时距时间守恒性判断上有年龄特征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连续发展的过程,具体体现在儿童短时距守恒有三个发展水平,5-8岁为第一水平,9-10岁为第二水平,11-12岁为第三水平,各水平儿童使用的策略不同。(2)各组儿童所采用的认知策略随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不断进步,在时距守恒中各认知策略出现的顺序为:恒等性——同时性——互补性——逻辑性。(3)儿童时间守恒能力的发展和完善要迟于、难于空间守恒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容积(体积)是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和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容积概念是学校自然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皮亚杰在认知发展的研究中曾涉及容积守恒方面的一些问题,如牛奶倾倒实验(将A 杯的奶倾入比之高而窄或矮而宽的B 杯中);胶泥变形实验(泥球变形置入水中);筑房实验(在不同面积的小岛上搭同容积的房子)等,都发现儿童要到十一、十二岁才能达到容积守恒,它落后于数目、物体、重量、长度的守恒。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用皮亚杰的守恒理论对中固北京和美国普尔曼的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进行了检查。对被试进行了数量、长度、液体体积的等量和守恒的测验。研究中考虑到民族、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的作用。一个包括不同年龄和性别的72个孩子的样本从北京的托儿所、幼儿园随机地取得,另一72个孩子的样本从美国华盛顿州普尔曼市的托幼机构取得。每个美国被试的年龄、性别与中国被试一一对应。每个样本包括4、5、6岁三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男女儿  相似文献   

10.
初入学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和个人内部差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富熹  方格 《心理学报》1991,24(4):38-45
本研究以守恒、类包含、双维逻辑关系等多项认知任务施加于同一被试,探查了初入学七岁儿童的认知发展。结果表明这一年龄儿童已基本上获得有关守恒概念(除容积守恒),逻辑推理能力正在形成和发展。学校教育条件,家庭文化教育背景及个人智能等因素对认知发展有重要影响。个人内部的认知发展存在着横向参差现象,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齐星亮  蔡厚德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0):1855-1865
镜像等效或守恒是动物与人类个体对两侧对称自然物体的一种进化自适应加工。但是, 这种知觉特性会妨碍包含镜像字符的文字阅读学习。阅读者有必要学会利用镜像泛化抑制的“去学习”机制, 打破镜像等效或守恒, 以获得识别镜像字符的能力。这一过程中, 左侧梭状回皮层通过与早期视觉皮层、顶叶皮层和口语脑网络的交互作用, 逐渐发展出一个可以识别镜像字符的视觉词形区(visual word form area, VWFA)。今后的研究需要关注两半球及其连合纤维在镜像等效或守恒加工中的作用、镜像泛化与抑制的详尽加工机制及其对镜像书写的影响、正常汉语儿童的汉字镜像泛化加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系统层次律、转化守恒律、循环发展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在自然界的具体表现。系统层次律是对客观自然界存在状态概括性的描述。系统性强调了自然界的整体性与不可分性,层次性描绘了自然界非整体性、间断性和可分性。自然界是系统性与层次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一、皮亚杰的客体永久性概念及有关争论客体永久性(objectpermanence)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皮亚杰认为,感觉运动阶段的儿童获得的一个主要认知成就就是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是最初的守恒形式,又是以后具体运算期儿童物质、重量、容积等守恒的基础。正如胡士襄先生所指出:“它在感知运动期的作用是帮助儿童解除自我中心倾向,使主客体分化,使儿童认识到自己是客观存在世界中的一员。世界并不依存于他,不是以他为中心,反而是他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皮亚杰认为这是儿童认识发展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关于儿童守恒概念的研究是人们早已熟悉的课题。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世界各地跨文化研究中得到了大量支持的材料,但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当代认知心理学家通过训练或改进实验技术使前运演阶段的儿童完成具体运演阶段的作业。Gellman(1969年)让儿童自己运用各种方式摆弄物体,成人给以反馈信息使4和5岁的幼儿园儿童获得守恒。70年代以来,欧洲的心理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趋向,即“发生社会心理学”。他们重视社会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因果关系,注意到儿童之间相互交往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小学毕业生进行二数比较关系转换理解测验的结果表明,小学生二数比较关系转换理解能力正处在发展中。这种转换理解的发展标志着二数比较关系的守恒能力.本研究归纳了小学数学中二数比较关系的八种语言句式和七种简单二数比较关系转换.  相似文献   

16.
林泳海  金莉 《心理学探新》2006,26(3):74-78,92
该研究采用测验法,考察数学学习不良(MD)儿童的早期数学认知能力,包括计数、数守恒、时空概念、逻辑、计算和操作等方面。被试为城市幼儿园34名MD儿童和30名正常儿童,平均年龄约6.0岁。结果发现:学习不良儿童早期数学能力在逻辑、计算和空间保持上有缺陷,与Johnson、Ginsburg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的是:在计数能力上,MD儿童与正常儿童间差异不明显;在数守恒能力上,MD儿童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空间保持缺陷表现突出,表现为书写数字时的镜像反应、图形的错误表征等。  相似文献   

17.
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提出了包含"物质不灭"、"运动守恒"意蕴的"元气不灭论",人类祖先是"植立之兽"的假说,"文化中心多元"及"文化中心转移"的思想,揭示从野蛮到文明的历史进程.以上尚属经验性推断,然其思想锋芒直逼近代.  相似文献   

18.
鹧鸪天·求仙云游衡山仙风留,十方戒子满目柔。黑发辞岁两鬓白,求真路上不罢休。一念初。终身求,无端心绪时缝流。灵官殿前求纠过,持戒守恒又一秋。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1979年以来,我们曾选用了Piaget 的几项主要实验(五项守恒、序列、类包含),对5—10岁儿童进行了测验,取得了云南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些资料。本实验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及命题运算阶段儿童思惟发展的特点,以取得儿童认知发展较为系统的资料,并研究文化背景、民族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文化差异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的对象是云南汉族和六种少数民族儿童,年龄在5—15岁之间。实验选用了皮亚杰的具体运演阶段五项守恒、序列和类包含,形式运演阶段的物体组合、比例和钟摆。实验的结果表明,不同民族儿童的认知潜能没有本质区别;但某些差别是不容忽视的。教育与文化背景对这些差别具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