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弗拉森的科学哲学,在当今西方科学哲学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他不仅影响着科学实在论从“正统”走向“修正”,而且促成了科学哲学的第三条道路──后现代科学哲学。本文将就此问题作出论述,并指明和解决范·弗拉森思想中的停论。一、范·弗拉森与当代科学哲学转向科学实在论的发展,是当今西方科学哲学的主流。但是,近二、三十年来,由于科学实践的实际状况不断与科学实在论的科学观相分离,因而其阵营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化:一方面,科学实在论纷纷转向修正的实在论;另方面,在反实在论的强劲冲击下,形成了后现代的科…  相似文献   

2.
B.C.范·弗拉森(B.C.van Fraassen)的这篇文章是针对结构主义的实在论而作的,他认为若把"建构经验论"做些修改,就可以把建构经验论表述为"经验主义结构论"。众所周知,科学实在论发展到上世纪末就基本上偃旗息鼓,至萨普的准实在论,再到古德曼的非实在论,发展到21世纪初便出现了"结构的实在论"。所以,面对结构的实在论,范·弗拉森认为,它依然面对着表象的难题。我们究竟如何表象客体?无论是实在论怎样改变形式,都仍然存在着怎样认识理论与实在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仍然会存在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因此,范·弗拉森认为,按照结构的实在论的观点,建构经验论也就可以修改为"经验主义的结构论",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经验的适当性"来理解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坚持其一贯主张的建构经验论的语义学理论观。  相似文献   

3.
范·弗拉森认为,最佳说明的推理(IBE,又称溯因推理)作为一种合理的推理规则值得质疑。他给出了批驳这一推理模式的三个论证,即伪装论证、不良情形中的最佳者论证和不相容论证。对此,皮斯罗斯、利普顿等人进行了回应,并从多个方面给IBE以发展或辩护。这样的批驳与相关回应,深化了人们在IBE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往往以客观面貌呈现的科学知识常被认为描绘了独立于认知主体之外的客观实在,而一种新兴的科学观——科学视角主义——则主张科学知识是由客观世界与科学家的感官知觉、仪器设置、理论框架等交互作用的产物,它所刻画的并非客观世界本身,而是在特定视角之中所呈现的世界。科学视角主义的原型是体现在绘画透视法中的认知模式,该模式曾受费耶阿本德关注,后经吉尔和范·弗拉森的阐发而成为弱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理论依据。但对于"视角"概念的界定以及科学知识能否超越视角等问题,仍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库克拉和范·弗拉森分别提出构造经验等价理论的整体和局部算法以表明对比不充分决定论的普遍性。但凯尔·斯坦福认为对比不充分决定论的算法并不能够产生出令科学家信服的、得到科学史支持的科学理论。科学家真正面临的是潜在可选理论问题,即证据无法充分决定我们对现有理论的选择是因为想象力的局限使得科学家没有构想出潜在的与现有理论同等得到观察证据确证的、在未来被科学共同体接受的理论,这样的理论其实同样可供科学家选择。斯坦福通过对科学史的新归纳论证了该问题的普遍性。本文认为,尽管他们没有想象到完整的后继理论,但科学家能够构想到存在于前后相继理论中的贯通解子。  相似文献   

6.
科学仪器在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那么,它们可以被视为我们观察大自然的窗口吗?以显微镜的使用为例,科学实在论与建构经验论关于科学仪器作用的争论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加以系统地梳理:(1)通过显微镜是否看见微观结构,(2)显微镜影像是否表征微观结构,以及(3)独立知觉是否优于辅助知觉。对建构经验论的进一步考察表明,范·弗拉森关于可观察性的主张不仅在认识论上得不到辩护,而且也严重脱离了科学实践。根据延展认知系统观念,科学家的知觉过程有时可以跨越其原初生物学边界而延展至环境,整合与之紧密耦合的外部仪器手段。该进路给予我们理解科学仪器窗口隐喻的一种崭新视角,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自始至终都作为科学哲学领域重要的两大对立分支在不休的论争中存在并发展。尽管反实在论在整个科学哲学发展历程中的各个阶段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由于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科学实在论进行了怀疑和攻击,或强或弱地都表现出了“对科学实在论的乐观主义的‘反动’”[1],因而他们在这个基础上结成了广泛的联盟,并对科学实在论进行深刻的批评。正像反实在论的著名代表范·弗拉森所指出的:“劳丹于1981年出版的论文集《科学和假设》赋予我对特定的哲学观点以新的洞察……。它的反实在论和他的论证虽然与我不同,但我们却…  相似文献   

8.
量子力学的模态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量子力学的“测量难题”是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长期争论的焦点之一。1972年,美国哲学家范.弗拉森(Von Fraassen)开创性地将模态逻辑的语义学分析方法移植到量子力学,提出“量子力学的模态解释”,试图消解微观世界的测量症结。这一解释给“测量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物理学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该思想经过Kochen、Diecks、Vermmas、Healey、Clifton、Dickson、Bub、Bacciagaluppi等人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种很有影响力且最具有发展前景的量子力学解释理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王道政治的天下观与西方霸道政治的国际观,由于生成初期自然地理环境的天壤之别,致使其在本体论上,呈现出共生共在与主客对立的差别;在国家治理层面,凸现出隆礼重仪与法律至上的异质性;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彰显出德性濡化与契约正义的区别;在处理利益冲突的方式上,显现为贵中尚和与崇力尚争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后实在论的科学哲学庠夫自进入“分析的时代”以来,逻辑经验主义作为当代科学哲学的先锋,着手研究科学实践和理论中所碰到的一些难题。这些研究导致了科学哲学领域的争论迭起。60年代,出现了“后实证主义”哲学,要求用“历史”的拐杖引导科学哲学。之后,又出现科学实在论的“新的争论”。科学实在论是一种关于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事物自身本质之间关系的学说。一方面,这个学说主张事物自身本质的存在;另一方面,它主张成熟的科学理论近似为真,新近的理论比以往的理论更接近真理。这就是说,理论描绘了自然界的实体和过程,真理就是理论与事物自身本质的符合。这种确立指称的方法和对应规则,引起了近10年来西方科学哲学家激烈的争论,以劳丹、范·弗拉森为代表的反实在论坚持以人为中心批判实在论的观点。劳丹认为,实在论的真理论是以科学的成功为基础的,然而,在历史上,成功的理论不一定真、真的理论也不一定成功。范·弗拉森则认为,观察、语言、实验、真理都是与理论休戚相关的,都是建构性的,所以,科学的目的不是求真,而是求得“经验的适当性”;两个等价的理论并不意味着具有共同的本体论承诺,真理、实体等往往只存在于理论内部。近年来,由于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不断交锋,  相似文献   

11.
关于当代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建构主义STS(科学技术论)是一条重要的理论进路,其演进和发展的基本逻辑是:在其哲学基础上,表现为在理性主义传统下从个体建构主义走向了群体建构主义;在其实践论基础上,表现为由现象学哲学推动走向了主体间性论;在其认识论基础上,表现为由语言哲学推动下走向了符号诠释与互动论。  相似文献   

12.
陈国谦先生在《关于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一文中,对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天人对立、主客二分是西方文化的特色;天人合一、主客浑饨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主客二分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可能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以此取代西方人的天人对立观念,是目前人类摆脱环境危机的出路,但缺乏人对自然改造的实践能动性。(参看《哲学研究》1994年第5期)罗卜先生不同意陈的观点,专作《国粹·复古·文化》一文,予以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50年代兴起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瓦解了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 ,但因历史主义强调科学理论的建构性和主观性 ,而逐步形成了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为主导的科学哲学 ,从而导致了科学在文化中的权威性地位的丧失。所以 ,自 6 0年代开始 ,以W 塞拉斯和普特南为代表的科学实在论应运而生 ,他们对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学派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 ,认为 ,科学理论的术语是有指称的 ,其指称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 ,成熟的科学理论比之以往的科学理论具有更多的真理性等实在论观点。 70年代末以来 ,美国科学哲学界出现了劳丹、范·弗拉森等人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14.
论主客同一的心理学研究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主客同一研究范式的内涵、发展脉络及历史地位。作者认为,主客同一研究范式体现着心理学的人文科学定向,张扬的是人有别于自然物的“天使”形象,展示的是将人的心理、行为视作“生活”,试图从内部体验、直观以达成对人的独特本质洞察的“内观心理学”境界。它和主客二分研究范式均可在未来心理学中获得各自合理存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当代语言分析哲学的深入发展,拓宽了哲学研究的视域和方法论,并大大深化了对哲学其他领域的影响。美国当代科学哲学家阿钦斯坦(PeterAchinsteinAlbert)整合“日常语言行为”学派奥斯汀(J.L.Austin)的思想和他自己对科学解释问题的思考,提出了异于范·弗拉森的另一种语用学解释理论。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必将深化我们对科学哲学上主要难题之一———科学解释的理解,促使我们对科学及其方法论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作用和影响做进一步思考。本着这一宗旨,本文拟将对这一国内学术界鲜有论及的理论进行初步的探讨。一语内表现行为解释理论的宗旨…  相似文献   

16.
"诗"是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核心概念,"共和主义"传达的是浪漫主义者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以下简称弗·施莱格尔)的政治理想,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于弗·施莱格尔以"诗"的方式表明其政治立场。从"诗"与共和主义的逻辑与历史的维度可以看到,弗·施莱格尔把"共和主义"解释为一种历史的发展秩序,是"诗"的形而上学。而浪漫主义形而上学思想的实质,是对知识论形而上学的批判,是以"诗"的方式追求人的完整性。因此,在"诗"与"共和主义"概念之间,并非只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同时,二者的前后连贯性本身就表明了弗·施莱格尔关于进步与反思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主客关系问题,内格尔和胡塞尔基于不同的哲学传统,进行了一场有意义的对话。内格尔试图实现主客统一,但是面临陷入两难困境的危险。他一方面反对物理还原主义把意识经验还原为物理现象,另一方面试图对意识经验作出客观解释,追求普遍的客观性。他批评胡塞尔的超越论现象学是一种观念论还原主义——把客观还原为主观。针对这一批评,我们可以设想胡塞尔可能的辩护。从超越论主体性作为主客统一的前提、交互主体性作为主客统一的桥梁以及构造性和被给予性的统一作为主客统一的保证等方面,可以论证超越论现象学在一定程度上不但能实现主客统一,而且能回应内格尔对胡塞尔的批评。  相似文献   

18.
弗完全理论通过限制排中律的使用,弱化经典逻辑,采用非经典的三值语言来处理语义悖论,最终使得形式语言能够一致地包含自身的真谓词。文中我们讨论了弗完全理论的两种基本形式——基础的弗完全理论和高级的弗完全理论。基础的弗完全理论引入了"真值空缺"的思想,认为句子除了真假之外还有"既不真也不假"的第三值,像说谎者这样的语义悖论语句就落在真假之空缺中,该理论借助于对不动点的归纳构造过程证明了形式语言中真谓词的存在性。高级弗完全理论在前者的基础上引入一个适当的条件句,定义了一个"更强的真",发展出了既满足真的素朴模式又具有不动点解释的、一致的高级弗完全理论。  相似文献   

19.
智力理论的新进展及其教育涵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常洁 《心理科学》2003,26(4):676-679
当代智力研究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从静态智力观走向动态智力观、从纯智力观走向文化智力观、从单维智力观走向整合的智力观。这些新进展给予教育新的启示:智力开发能成为教育的现实的目标;正确认识个别差异,实施多元评价;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发智力;将智力开发当作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话语表现理论(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简称DRT)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荷兰逻辑学家坎普(Hans Kamp)开创的一种动态语义学理论。DRT是一种关于自然语言的语义观,它的产生源于蒙塔古语法及其语义观。在对自然语义的解释中,格赖斯(Grice)等关联理论研究者都将常规意义从语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