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理状态在整个歌唱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成功演唱的前提,歌唱活动时心理因素将直接影响到其技巧的发挥,因此,心理素质的锻炼与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同等重要.了解学生演唱时的各种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训练,有利于学生在声乐方面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中师生在2-3年的时间里,既能掌握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又有良好的演唱水平,这是中师声乐教师的主攻方一。(一)要学生了解自身歌唱器官及其作用 做为一名学习声乐的学生必须了解各个主要歌唱器官及其在歌唱中起的作用:(1)呼吸器官形成的气流是歌唱发声的动  相似文献   

3.
歌唱心理就是指歌唱环境与对象的客观要求导致的生理变化与情绪的波动,简单地说就是对歌唱的想法。想法正确,歌唱的心理状态就好,学习进步就快。 通过近几年的声乐教学,笔者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是被歌唱的发声技巧所难倒,而是歌唱心理方面的困难,妨碍了声乐的学习。如有的学生总感觉自己唱不好,非常自卑,课堂上放不开,怕老师批评,下去也不敢张嘴练,怕  相似文献   

4.
做为一名声乐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声音技巧外,还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歌唱认识正确的学生,歌唱水平就会提高显著,反其道则进步缓慢。要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就要时刻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解决歌唱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更稳更快些。  相似文献   

5.
在声乐教学中,人们比较重视的往往只是歌唱的各种技巧,而容易忽略“心理因素”对歌唱的作用。歌唱虽然是由人的呼吸、共鸣、吐字、发声、听觉等器官共同参与的多动作组合,但是,所有这些都是受人的高级神经系统的控制并将它们协调起来的。这种整体协调的配合,主要是通过大脑皮质对歌唱器官的控制来完成的,因此,歌唱时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的好坏,对其歌唱的训练和学习,对教师教学成果的优劣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歌唱欲望非常强烈,无论在课堂上或舞台上必然造成生理现象的肌肉松垮,发声器官活动的迟缓,课堂上精神不…  相似文献   

6.
臧文成 《美与时代》2014,(3):153-153
歌唱心里是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反映,要保持歌唱的最佳状态,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素质训练。心理训练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达到调节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力。发展应用心理机能,达到最佳状态。但是,一切艺术无不受它那独特的表现形式的局限,所以歌唱心理并不能解决歌唱中的一切问题。学习歌唱也要循序渐进,充分考虑主观因素和客观原因,有明确的目标,不断自我练习,这样才能不断不进步。  相似文献   

7.
声乐学习者在歌唱训练中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以便尽快掌握歌唱技巧。  相似文献   

8.
歌唱的波动是声乐艺术中一项基本的技巧,优美的波动是被视为良好歌唱的一个必备条件.“波动”运用于歌唱中,能使音乐作品富有独特的气质,更具有表现力.为进一步提高对歌唱波动的理论认识和学习效率,本文对波动形成和具体作用谈谈自己的粗浅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9.
情感因素是歌唱感知和想象的动力,情感对歌唱艺术美感的形成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声乐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获得情感想象的良好途径,注重调动各个教学环节的有利因素,对激发情感想象,提高歌唱技能,完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莫过于人声,而声乐作为一门独特的表现形式,训练的过程却有其特殊的难度与复杂性。其中学习者的心理素质好坏直接影响着声乐学习的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声乐教师开始重视声乐训练中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我认为,要想  相似文献   

11.
赵毅 《美与时代》2004,(1):40-42
良好的歌唱心理、突出的个性、丰富的视觉内像和敏锐的声乐听觉,是声乐训练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耘 《美与时代》2006,(11):87-88
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容易忽略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性格、意识等对歌唱的的影响。教师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仅让学生掌握声乐这门艺术,而且还要让学生尽可能地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创作和表现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13.
沈艳芳 《美与时代》2005,(10):67-69
民族声乐的歌唱方法一直是我国声乐界所探讨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我国传统的辩证方法,探讨了民族声乐歌唱中对"气"的要求,并结合西方"美声的理论"提出了自己对民族声乐歌唱方法的一些看法和如何把握好民族声乐歌唱方法中的对立统一,及如何找到民族声乐歌唱方法的真髓.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歌唱活动已非常普及,但是一些歌唱者由于技术不精或是只注意发声技巧而忽视歌唱内容,缺乏激情,口中所唱与心中所想毫无关系,声音空洞乏味,舞台表演不自然,无法让观众很好地感受音乐美。随着社会的进步,歌唱活动已非常普及,但是一些歌唱者由于技术不精或是感受到音乐的美。为改变这种现象,声乐教学要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提高吐字咬字水平,培养情感表达能力等,让学生有表情地歌唱。  相似文献   

15.
歌唱是靠呼吸器官、吐字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的矛盾运动产生的。这些器官在歌唱运动中是对立的统一体,这种辨证关系构成了整体歌唱状态和发声过程。每位歌唱者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弄清和掌握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金白颖 《美与时代》2007,(10):114-115
艺术歌曲是声乐作品的一个分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学唱一首歌曲时,除了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和完备的歌唱技巧外,如何使这首歌曲的演唱更有吸引力呢?笔者认为除了以上两点还应该把握乐曲的风格,在对乐曲的分析与歌唱过程中对乐曲进行艺术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声乐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声乐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歌唱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高尚艺术情趣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和核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开发心智潜能,防止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完善人格;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习成绩,掌握学习方法,减轻过重负担。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1998年我校承担了国家教委“九五”规划课题《中小学适应性研究与实验》,着重研究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赵曙光 《美与时代》2004,(11):65-66
歌唱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的运动形式。简单地说,每一个能说话的人都能歌唱,区别只是在音质和乐感上;复杂地说,每一个学习声乐的人都能感受到获得好的歌唱方法的艰难过程。发声过程是气息与声带、喉部肌肉及胸腔等共鸣腔体彼此协调配合的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程度的紧张与放松都会影响到声音的质量和音乐情感的表达,因此,紧张与放松成为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歌唱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和核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开发心智潜能.防止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完善人格;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习成绩,掌握学习方法,减轻过重负担。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1998年我校承担了国家教委“九五”规划课题《中小学适应性研究与实验》,着重研究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