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算命,到底灵验不灵验呢?我爱人陈俊英有过这样一段经历:她年轻时,她大伯是个算命先生,曾给她算命。因为是叔侄关系,一定很用心的。这位算命先生说我爱人只有49岁的寿命。可是事实呢,老伴已活到60多岁了。老伴对我说:“算命先生的话,不听也罢”。我老伴曾好奇地把这件事告诉另外的算命先生,让其解答“为什么那个算命先生算得不准”?回答是:“因为你心善,上天又给你增加了寿命。”表面上看,此种解释似有道理,然而你认真想一想,就发现破绽:人的寿命能以善恶为依据吗?显然是一种迷信之说,骗人的把戏。据说,算命者不仅能“算”出人的寿命,还…  相似文献   

2.
王鹏飞 《天风》2014,(1):33-33
<正>爸爸是个农民,腿有残疾,过去生产队时只能挣半个工分,人称"半伢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人总嘲笑他,给他起个绰号"连根晃"。爸爸是我们这里公认最熊的一个人,别人打他不还手,骂他一笑了之。我曾经埋怨自己怎么摊上这么一个爸爸?小时候家里穷,我经  相似文献   

3.
儿子喜欢读书,可是他对写作没有兴趣,我为此十分头疼。有一次,几位文友来家里玩,谈话中恭维起我刚发表的一篇小说。没想到儿子在旁边插嘴说:“这有什么?我也能写出那样的作文来。”我一听,立即鼓励他说:“我知道,你是很优秀的。只要你坚持每天练笔,你写得会比这更好。”当天晚上,儿子还真的写了一篇记叙文。尽管作文存在很多缺点,水平在一般偏下,我还是给了儿子极高的评价,给他打了99分。儿子一见,竟高兴地笑出声来,这是他小学五年级来作文得到的最高分。高兴之余,他又天真地问我:“爸爸,为什么不给我打100分呢?”我给他指出几个错误的标点…  相似文献   

4.
角色     
我上护校时,周青是我们的宿管老师。英国撒切尔夫人绰号不是叫“铁娘子”吗,同学们背后也给周青取了个外号叫“铁老娘”。为什么这样叫她呢?因为有一次,我同屋的女生孙风把男友带进宿舍,被她发现了,她强令那男生立刻离开,说:“学校有规定,男生一律不得进入女宿舍。”  相似文献   

5.
“您是马老师吗?我有病,看过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书,是强迫症,病得很厉害。请您帮帮我,我太痛苦了。” 周六晚,我刚刚放下话筒,一位女士又立刻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不少求询的朋友常常这样,一开口就给自己的心理问题定性,说自己得了什么什么病。可是心理咨询师不能就此作出诊  相似文献   

6.
必言 《天风》2003,(6):30-30
圣经上曾说:“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3:2)可是谁又能制服自己的舌头呢? 今天晚自习结束时,突然班上两位同学吵了起来,原因是因为其中一位同学说另一位同学在别人祷告时看英语书。两个人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你是什么东西,我……”另一位言:“你是什么东西,我要你管……”两人互不示弱。同学好多去劝架,才平息了……  相似文献   

7.
统编课本初中《世界地理》下册第97页有这样一句话:“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以北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属热带草原气候。”在复习迎考的日子里,我把包括这句话在内的所有重点全部背熟了。可是有一天,我正在背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姨夫忽然问我:“这句话讲的是哪里的‘以北地区’?”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这两个高原的以北地区啦!”我姨夫没有说什么,把南美洲地形图翻给我看,我一看就呆住了。巴西高原在南美洲的西部,圭亚那高原在南美洲的北部,两个高原之间横隔着亚马逊河和亚马逊平原。这两个高原共同的以北地区到哪里去找呢?经过姨夫的指点,我才明白我对书上的这句话理解错了。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巴西高原”和  相似文献   

8.
吴正银 《天风》2003,(7):34-35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少年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说:我送你四句话吧!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少年回答: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和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就会减轻自己的痛苦;当我欣喜若狂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狂喜就会变得静如止水?智者微微含首;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少年沉思片刻说:把别人当成自己,就可以真正地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对吗?智者以慈善的眼光应诺;继而说: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少年接着说:这就是说,要充  相似文献   

9.
莫池是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然而由于独特的家庭环境、偏小的年龄和性格内向等原因,从进入幼儿园小班的那天起,他便默无声息、一语不发。不管是我们老师还是班里的小朋友,谁要想让他说出一个字来,那简直是“难于上青天”。 对于这样的小朋友该怎么办呢?是采取“牛不喝水强按角”呢,还是在屡试屡败之后灰心丧气,任其发展?经验告诉我,这两种做法都将给幼儿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对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审时度势,我决定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和耐心深入地了解他、熟悉他,同时也让他一天天地熟悉我、信任我。就这样,通过日渐一日的观察,我逐渐掌握了他这种心理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和他在家庭中的另一番表现,想尽办法一步步地缩短他和我之间的心理距离。精诚所至,金“口”为开。八个月以后的一天。他终于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智力抢答对抗赛中,主持人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假设在一次水上航行中,你的妈妈、妻子和儿子落水,而你只有希望救一个,你选择谁?问题一出,我的头脑一下就懵了。我选择谁呢?这三个人都是我的最爱,合起来几乎就等于我生命的全部,我如果失去了其中的两个,就是剥夺了我大半的生命。倘若我的生命能换回他们三个人的生命,我宁愿自己死;倘若只有一个人落水,我一定会以全力相救;可是假设出现了这种情况,我实在想不出来该怎么办。老母亲已70岁了,伴着  相似文献   

11.
孩子学校门口有个卖蚕的老婆婆,学生们花一毛钱,就可以从她手里买三四条蚕。我也养蚕,我也卖蚕,可是我今年只养了一百条蚕,就卖了一千多块钱了,平均一条蚕卖了十多块钱。而且卖过之后这些蚕还都在我的手里,它们的“产权”还归我。我是怎么卖的呢?呵呵,我卖的是有关蚕的信息。卖蚕的信息可是比直接卖蚕值钱哦。  相似文献   

12.
我非常喜欢韩寒的一句话:“……既然社会上呼唤不到全才,那就只好把‘全’下面的王给去掉,做个人才……”是的,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样样精通,干什么都绰绰有余,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谁呢?没有人能够做到。那我们就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业,去做个人才吧。  相似文献   

13.
自我     
不知哪根神经错了位,突然奇怪地想起问自己我是谁?我是谁呢?我是我,废话;我是自己,不全;我是自我,对了。为啥对了?因为,“我”具有社会属性,是历史的社会人;“自己”具有自然属性,是生物学上的自然人;自我,才是自然与社会的有机结合,是“自己”与“我”的融合提升。所以,要勇于解剖自己,学会爱护自己,努力战胜自己,尽力超越自我。勇于解剖自己,委实难能可贵。解剖自己,贵在自知,贵在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自己当作金子,就有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就有让众人踩成一条道路的欢乐。在大庭广众之下越接近自己的本来面目,就越接近成熟…  相似文献   

14.
“喂,我是一名高中生。因为一个问题,向你请教、咨询一下。是这样的,在初中阶段,我总是年级的第一名。可是,进入重点高中之后,学习尖子太多了,自己虽然努力,但是,很少能得第一的,心理打击太大。结果,老想得第一,反而不得第一。有时放弃这个念头了,又差点得第一。我如何调节,才能让自己得第一呢?”这是一个咨询电话,道出了这名女生紧张的心情与不甘人后的决心。从鼓励的角度讲,拥有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无疑是好的。可是,单纯追求第一名这样一个虚名”,又有点儿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了。当然,得了第一时,老师表扬,同学羡慕,虚荣心满足,自然是人生…  相似文献   

15.
攻克己身     
陈孝浪 《天风》2006,(10):34-36
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9:27)。经文:林前9:27 刚才所读的经文,是当年圣灵感动使徒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的时候,特别提到的这句话,保罗说:“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为什么呢?因为“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当时有许多人,虽然也在传福音, 但自己却被淘汰了,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心里的水银     
有一个人一直为自己的书房太小而苦恼不已。后来他就在书房四周镶上镜子。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书房小。一个有智慧的禅师告诉他说:“你的书房四周都是镜子每天只看到自己,感觉当然小了。你何不把镜子里的水银拿掉呢?”他把书房临街的两边打掉,装了两扇落地窗,书房果然感觉开阔起来。他每天都站在落地窗前,看外面的景象,到后来他竟无法安心工作。最后又去找禅师。禅师说:“你何不给心里装上水银呢?”禅师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面对外面用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面对自我用镜子…  相似文献   

17.
挫折的礼物     
有一个博学的人遇见上帝,他生气地问上帝:“我是个博学的人,为什么你不给我成名的机会呢?”上帝无奈地回答:“你虽然博学,但样样都只尝试了一点儿,不够深入,用什么去成名呢?”  相似文献   

18.
明尧居士 《法音》2006,(12):19-24
疑情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明万历年间以后,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后,就提出一个“念佛是谁?”——我明明…  相似文献   

19.
正老虎大王年老体衰之时,专门召开森林大会,给自己授予“艺术之王”“文明之王”的称号,并且给自己颁发终生成就奖荣誉勋章。时间之神得知后,来到老虎大王面前,奉劝其取消虚假的称号,销毁虚伪的勋章。老虎大王说道:“我是森林之王,有权授予自己美称及荣誉,我为何要取消这美妙的称号,销毁这荣耀的勋章呢?”  相似文献   

20.
“我”是怎么回事?有人会说,我就是我,你就是你,这不是最清楚的问题吗?这样的反驳中隐含着对“我”的一种理解,即“我”就是用以指代每个个人的代词。我当然是“我”,你也可以是“我”,他还可以是“我”。“我”并不确指某个人,人人都可为“我”。但为什么人们可以是“我”呢?人们怎么才能是“我”呢?在日常中,我们一开口,便常会说“我……”,这时我就是“我”了,我就“我”起来了。可“说”是怎么回事?如何能“说”起来?在佛法看来,“说”是诸因缘和合的结果,是顺应着诸因缘条件的把持和执取。在“说”的执持中,我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