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有着异常多样性,需要把不同的音体系区分清楚.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大小调音乐相比较.有着"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的特点."异中之同"指的是两种体系的音乐共同使用"七声"、"十二律"、"三种体制".虽然在称谓上相异,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同中之异"指的是两种体系对于七音的使用不同,中国传统音乐重视五声,而西方大小调音乐七声平均.中国传统音乐重宫,而西方大小调音乐重调.  相似文献   

2.
赵月 《中国宗教》2018,(5):72-73
佛教音乐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是佛教音乐中国化的完成与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化的佛教音乐促使佛教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同时,也保存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音乐、民族音乐和地方音乐元素,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音乐的体裁多种多样,不同体裁的音乐除了拥有自身的个性外,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共性。戏曲音乐作为戏曲这一综合性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拥有自己的特性外,还与其它体裁的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戏曲音乐与民间歌曲、戏曲音乐与佛教音乐、戏曲音乐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与说唱音乐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看出中国多种民族音乐体裁间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各体裁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比较的方法,从中国文化、中西音乐表象形态入手,简单地论述了音腔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生成的三个原因:时间型的中国文化、深邃的美感追求和旋律意味的语言。本文认为,音腔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充分发展过程中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流传于佛教、道教寺庙宫观的音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同时又与民族音乐和民间地域音乐有着密切联系。这些音乐形态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由于通常都是采用师徒之间“口授心传”的传承方式,因此保存相对完整,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辽宁鞍山的千山寺庙音乐就是独具特色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和师范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音乐情绪识别能力是利用音乐开展情绪调节的基本条件。传统的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具有独特韵味的中国民族音乐反映了中国人独有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在情绪调节和音乐治疗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是研究音乐情绪识别的有效音乐刺激。本研究采用跨通道情绪启动范式, 通过人际反应指针问卷筛选出高、低共情组被试各36人参加脑电实验, 考察共情能力对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的影响。脑电数据显示, 在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情绪内隐识别时, 将宫调和羽调音乐作为启动刺激, 诱发了中期的P2、N400以及晚期正成分LPC (Late Positive Component)。低共情组P2和N400成分的波幅大于高共情组, 高共情组LPC成分的波幅大于低共情组。本研究第一次从电生理层面考察了不同共情能力的个体在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时的神经反应差异。高低共情组在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不同阶段的注意投入可能影响了其对音乐刺激的感受, 进而影响音乐情绪识别。  相似文献   

8.
《倾听弦外之音:音乐美的文化之维》一书,是刘承华教授继《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出版十年之后的又一音乐美学力作,汇聚了他近十年来的23篇论文。这些论文虽各自独立成篇,但互相间的延续性和系统性,又使全书成一严谨、有机的整体。总体来看,该书更加明确地锁定了著者多年来形成的研究理路,即从文化学角度,强调以"人文阐释"的方法,来审视中国音乐美学的文化特性,音乐意义的文化景深和古琴音乐的文化精神等美学理论问题。该书提出: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两个:"物理的世界"和"意义的世界"。"弦上之音"是物理的世界,"弦外之音"是意义的世界。我们是通过"弦上之音"去把握"弦外之音",再用"弦外之音"来激活"弦上之音",这既是人的感知所具有的能力,同时也是人文学科的真正使命。音乐是一个"意义世界",它的文化意义就在"弦上之音"中。  相似文献   

9.
芦晓星 《美与时代》2013,(11):118-118
纵观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到:在西方音乐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无论是宗教音乐还是世俗音乐都始终贯穿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内涵。笔者深入到西方音乐的精神内涵深处,总结出西方音乐中的几点人文表现。  相似文献   

10.
音乐情绪感知是指听众对音乐表达情绪的认知和理解。本研究选取3岁、4岁、5岁和大学生四个年龄阶段的中国被试,探讨了他们分别在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条件下,对愤怒、悲伤、抒情和高兴四类情绪的感知能力及发展特点。结果显示:(1)儿童音乐情绪感知能力随年龄的上升而提高,其中,4岁是儿童获得基本感知能力的重要时期,5岁时已达到成人水平;(2)儿童对高兴情绪的感知能力优于其他情绪类型;(3)儿童对中国音乐情绪和西方音乐情绪的感知能力并无显著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音乐节拍的基本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音乐节拍理论的忽视已显而易见,而对中国民族音乐节拍理论的关注更是少之又少.更有甚者,有些人竟不知道中国还有其自己的民族音乐节拍法.同时更多的则是用西方音乐的节拍理论来解释中国的民族音乐.因此,加强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节拍研究是极为重要的.在漫长的音乐历史演进过程中,节拍的内涵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在研究中国民族音乐节拍时,也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问题.本文拟就中国民族音乐节拍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形式做一番浅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国乐名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既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也具有对西洋音乐的扎实研究,能在立足于民族音乐的基础上,用西方先进的音乐发展理论发展民族音乐,对自己本民族的音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音乐艺术与西方音乐艺术一样都是某种情境性的艺术.它在认识自身的艺术经验,表达自身的艺术真理或本民族的人生真理的历史过程中,均有各自特有的生命感受和生存理解上的情境约定,情境内涵,因而和西方音乐一样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具有西方音乐所无法替代的知识性价值和真理性内容[1].  相似文献   

14.
陈伟 《中国宗教》2013,(8):48-49
基督教是一个崇尚音乐的宗教,今日西方音乐就起源于基督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一千多年来,传教士将圣经与圣诗翻译成中文,同时把西方的管弦音乐带到中国,开创了中国基督教音乐的先河,但有些所编译的圣诗与中国固有传统文化相冲突,不适合中国人唱。因而,也有些中国基督教徒自己创作、编曲、编辑圣诗,在中国基督教音乐方面作了许多的创举,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15.
武当山宫观道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各种音乐元素,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形态:兼容宫廷雅乐和民间俗乐;兼具南方音韵和中原色彩;融合全真正韵和正一特色,成为传承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肖邦是在斯拉夫民族音乐汇入欧洲音乐主流之前,第一位在自己的音乐中强烈地渲染和突出了斯拉夫民族因素的伟大作曲家。肖邦音乐中最精华的东西,就要把他的民族精神、爱国感情强调出来。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高级意识活动产生的声音艺术, 对人类的情感表达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连接音乐与情绪的核心要素, 协和性的形成原理至今仍然未有定论。人类如何加工多个音符构成的和声?为什么一些和声听起来协和(愉悦), 一些和声听起来不协和(不愉悦)?协和感究竟是自下而上的声学感知还是自上而下的审美体验?从古希腊时代至今, 这些问题就一直吸引着学者的目光。物理学家从协和与不协和的声学区别中寻找答案, 生理学家从听觉生理机制方面分析协和感的产生, 心理学家研究协和音程偏好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形成的。目前, 音乐协和性的理论内容主要以西方音乐为主,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面临即将失传的武当山道教音乐,经过有关部门的收集、整理,取得丰硕成果。九月七日,参加全国第一次宗教音乐编辑工作会议的七十多位专家、学者,专程赴武当山对道教音乐进行考察,记者同与会者现场观看了武当道人们演奏的早、晚坛仪式音乐和其它曲调,并采访了中国民族音乐集成总编辑部副主任王民基,了解到武当山道教音乐的收集整理工作在全国宗教音乐收编工作中成效最高,为宗教音乐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音乐家吕骥欣然题词:“武当音乐美、清亮复悠扬。”  相似文献   

19.
剑川白族道教“奠土”仪式是云南大理白族地区颇具特色的白族道教科仪,至今盛行于剑川城乡。由于该仪式的进行同其他道教科仪的进行一样,音乐贯穿始终,仪式和音乐唇齿相依,是一有机整体。因此作为第一篇专门记述该仪式的文章,本文根据笔者的实地考察,从仪式和音乐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展示了剑川白族道教“奠土”仪式的实际应用与进行方式,以及其音乐的构成形式和使用特点,对了解剑川白族道教仪式及音乐不无帮助,并为认识道教音乐对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实证。  相似文献   

20.
洛阳地方传统音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位于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自古号称"天下之中".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使其成为宋代以前帝王择都的理想场所,也使得洛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世界各民族音乐多元化中国音乐更是以其丰富多样的品种呈现在世界面前.洛阳在占有丰富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洛阳海神乐,河洛大鼓,十万宫廷乐舞等资源可以说是音乐历史方面的"活化石".尤其是十万乐,已经像云南纳西古乐一样在旅游景点演出并保存.在流传至今的洛阳传统音乐中,说唱音乐和鼓吹乐以其独有的魅力在现代文明社会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