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运用卢曼系统论原理;将医疗、法律、政治等作为分析对象对生命伦理的法律政策问题进行探讨;把生命伦理问题与政治法律系统置于系统论中进行阐释;通过生命伦理、法、政策系统关联性;找出生命伦理与政治、法律系统的切合点;为生命伦理的法政策论题可持续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生命科学技术伦理致力于建立生命科学技术与伦理之间动态平衡的契合点,以应对现代高新生命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带来的复杂社会伦理问题。中国的生命技术伦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传统的技术伦理思想在疏解当代生命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伦理困惑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鉴于中西方科技文化背景迥异,中国的生命科学技术伦理学研究应在汲取西方优秀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贴近中国实际的本土化研究,促进中国特色的生命伦理学研究和伦理规制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沉重的肉身》以小品文集的形式展示了作者对于个体自由伦理的关切及叙事伦理的思考。刘小枫《沉重的肉身》中的叙事伦理问题研究从叙事伦理的视域出发,对该书中的可能生活及个体生命感觉的强调进行论述,阐释它们存在的合理性,可能生活是一种多变性的存在,而个体生命感觉的强调是一种积极性的建构。而叙事伦理的一系列因素对于叙述者以及接受者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将具有活力的人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用手术或其他方法移植于自体或他体所应遵循的伦理规范,亦称脏器移植伦理,是生命伦理学的分支。根据供者和受者遗传基因的差异,器官移植可分类为自体移植、同质移植、同种移植和异种移植。器官移植伦理是器官移植技术与社会文化、伦理观念的凝结,它以生命伦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该著旨在通过对食品安全现状的分析,在进行伦理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涉及食品安全伦理体系的四维架构,即经济领域中的企业伦理、政治领域中的行政伦理、生活领域中的消费伦理,以及文化领域中的传播伦理。该著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关键问题包括:食品安全及其伦理的基本内涵、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其伦理反思、构建食品安全伦理的主要路径。该著的创新点在于,充分解析食品安全问题背后的伦理成因,探讨维护食品安全的伦理途径和对策;从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等生命伦理学意蕴,探求食品安全伦理的人权表达,对食品安全引发的现实问题进行伦理批判和反思,揭示在当代社会的公共伦理建构中存在的伦理需求与道德供给之间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6.
生命伦理为药师信仰的研究与解读提供了新视角。药师信仰从伦理本体的角度揭示了生命的本源、意义和价值,涵盖生命伦理的身体伦理、性别伦理和死亡伦理等议题。同时,药师信仰还提供了生命伦理的准则和实践方式,即在信解的前提下,通过多样的仪轨落实其所蕴含的生命伦理思想。由药师信仰的思想和仪轨构成的立体信仰体系使得其蕴含的佛教生命伦理思想成为中国生命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是我国近两年来医学伦理学方面的一部可喜著作。全书共十章。即:导论;生命伦理学的重要理念与基本范畴;临床诊疗的伦理原则;人体研究的伦理审查;疾病、健康的伦理思考;生育控制和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伦理问题;临终与死亡的伦理问题;卫生政策制订中的伦理影响和选择。正如本书书名所题示的那样,本书的特点在于要对生命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作一探索。就理论方面而论,在本书的第一、二两章有较充分的体现。在《导言》这一章中,作者就生命…  相似文献   

8.
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研究伦理培训项目第一期题目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伦理”的培训班拟于2 0 0 4年8月2 0~2 4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开课,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和安徽医科大学共同承办。培训内容涉及:研究伦理学的基本伦理原则、国际国内的伦理准则和有关法律条例、研究设计和选择受试者中的伦理问题、不同文化中的知情同意、保护隐私和保密、利益冲突、IBR和伦理审查、研究人员对社区的责任以及遗传学研究、艾滋病药物和疫苗研究和人类生殖研…  相似文献   

9.
人类干细胞研究及若干伦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干细胞研究是生命科学一大热点,围绕干细胞研究有许多伦理问题争论,根据国际生命伦理准则,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论述干细胞研究的有关伦理问题,并对我国制订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大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全球生态问题,现代生态伦理学者试图阐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了“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动物权利论、大地伦理学、生态整体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等理论流派。虽然不同的生态伦理理论为人们理解和解决生态道德问题提供了多种视角和道德框架,但各种理论流派之间始终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间的“范式之争”,以致陷入了现代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困境。现代生态伦理研究要想获得新的生命形式,只有在消解“范式之争”中实现典范转移,以全新的世界观融通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才能引领构建新型生态伦理关系,从而为现代生态伦理的发展带来生机。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生死观念深刻影响着公众在对待生命伦理问题时的道德态度和伦理选择,在梳理我国传统生死观念基础上,从生命现、知情同意、临终关怀三个角度思考了传统生死观念对现代生命伦理问题的现实效应,指出对传统死亡观念的提升和转换将有助于生命伦理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生死观念深刻影响着公众在对待生命伦理问题时的道德态度和伦理选择,在梳理我国传统生死观念基础上,从生命观、知情同意、临终关怀三个角度思考了传统生死观念对现代生命伦理问题的现实效应,指出对传统死亡观念的提升和转换将有助于生命伦理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是通过向分化的体细胞转入特定的外源转录因子进行重编程,从而获得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能性的细胞。iPSCs具有形成体内所有细胞类型的潜能,尤其是能以患者自身体细胞制备iPSCs,可用于特定疾病的治疗,规避了异体移植引发的免疫排斥风险以及伦理和法律冲突等问题,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在重编程体细胞为iPSCs的过程中,由于细胞来源不同,所采用的基因组合以及转基因方式各不相同,获得的iPSCs具有潜在的致癌性等安全隐患,导致iPSCs的临床应用面临新的生命伦理挑战。  相似文献   

14.
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来源与伦理思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问题较多,因此要思考胚胎干细胞的伦理问题。胚胎干细胞来源有四种:选择性流产的人类胚胎组织;治疗不孕症夫妇不需要的由体外受精产生的人类胚胎;由捐献者专门为研究所捐献的配子由体外受精产生的人类胚胎;由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将人体细胞核移植入人或动物的卵泡内产生人类胚胎或嵌合体胚胎。用不同胚胎来源研究干细胞产生的伦理问题不同,伦理的思考和结论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正3月27日,一场聚焦于"传染病突发事件的伦理与监管"的在线研讨会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市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医学与哲学》杂志协办。会议持续三个小时,累计观看次数近4000次,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000人。会议开幕上海市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庆澧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并致开幕词,主要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历史经验,并结合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的工作,重点介绍了如何应对急性传染病暴发产生的社会及伦理问题,如何处理临床试验与开展临床治疗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后,女性主义哲学家朱迪斯·巴特勒把学术研究重心转向政治伦理,出版多部著作探讨政治伦理问题。"可生存性"是贯穿于她所有著作的一个核心概念。巴特勒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角度分析这一概念,进行一系列追问:"谁的生命值得哀悼?""什么人的生命可以算作生命?""为什么某些生命不被理解为生命?"这些问题旨在揭示人类共有的易受伤害性和相互依赖性本质,为政治和伦理生活寻找规范性条件,主张非暴力的全球政治伦理。面临新冠病毒(2019-nCoV)疫情,她也借"可生存性"概念探讨对研制中的新冠病毒疫苗的公正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下高新生命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伦理困境,而其复杂性超过了一般性的医学道德问题。高新生命科学技术伦理困境的复杂性源于三个因素:当下后现代道德多元化的复杂性所引发的生命伦理问题多元化;高新生命科学技术不仅干预身体机能,还引发超身体干预;中国当下生命伦理学应对的复杂性。中国话语体系下的生命伦理学探索是值得发展的路径,但如何整合传统文化、西方传入文化和当下中国现代文化,以解决中国本土的生命伦理问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是通过向分化的体细胞转入特定的外源转录因子进行重编程,从而获得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能性的细胞.iPSCs具有形成体内所有细胞类型的潜能,尤其是能以患者自身体细胞制备iPSCs,可用于特定疾病的治疗,规避了异体移植引发的免疫排斥风险以及伦理和法律冲突等问题,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在重编程体细胞为iPSCs的过程中,由于细胞来源不同,所采用的基因组合以及转基因方式各不相同,获得的iPSCs具有潜在的致癌性等安全隐患,导致iPSCs的临床应用面临新的生命伦理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第一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伦理、涉及人和动物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公共卫生和卫生政策伦理以及生命伦理学的哲学和文化层面等研究成果进行检阅,探讨在这些领域以及临床工作中出现的伦理问题。以推动我国生命伦理学学术研究的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国际世界,生命伦理学已经发展成一种国际性的"社会运动",成为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领域。在欧美国家健全和完善现代医疗保健制度过程中,"生命伦理委员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促使人们从伦理学角度探索"我/我们应当如何决定和行为"的问题,也推动社会从制度建构和文化塑造层面回答"政府应当如何行为"、"如何增进公民的生命伦理意识"等问题,并从哲学领域深入探索如何应对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复杂问题与困境,论证相关伦理选择及其实践的合理性。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社会生命伦理学在机构建设、咨询服务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经验可以为中国生命伦理学学科发展及生命伦理委员会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