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问卷法对138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学校参与在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Addiction,IGA)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父母体罚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IGA;(2)学校参与显著部分中介父母体罚与青少年IGA的关系;(3)母子关系显著调节中介路径"父母体罚→学校参与→IGA",即父母体罚通过侵蚀青少年的学校参与进而增加其IGA的中介效应在高母子关系青少年群体中显著,但在低母子关系青少年群体中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对140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了同伴侵害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Problematic online game use,POGU)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父母知情的调节。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后,同伴侵害仍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POGU;(2)同伴侵害不仅可以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POGU,还可以通过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而间接预测青少年POGU;(3)父母知情显著调节同伴侵害影响青少年POGU的直接效应,较高的父母知情可以缓冲同伴侵害的负面效应;(4)父母知情显著调节中介模型的后半段(学业自我效能感→POGU),即低水平的父母知情放大了低学业自我效能感对青少年POGU的风险效应。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九所中学共抽取3766名中学生,要求以匿名方式填写Buchnan等人的亲子亲密度量表、雷雳等人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和Asher等人的儿童孤独量表,考察青少年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孤独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1.2%,且男生的网络成瘾率显著高于女生的成瘾率;重点中学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率显著低于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2)中学生的亲子关系与自身的孤独感、网络成瘾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中学生的孤独感与自身的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3)父子关系不仅可以直接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程度,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进而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母子关系只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总之,孤独感在中学生父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母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量研究表明,校园氛围对青少年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关于校园氛围起作用的中介和调节机制却少有研究涉及。本研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学校依恋在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自控水平的调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10所学校2758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校园氛围问卷、学校依恋问卷、自控问卷、学业成就问卷。结果显示:(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社会经济地位后,校园氛围对学业成就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学校依恋是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变量;(3)校园氛围通过学校依恋对学业成就的间接效应受到自控的调节,相对于自控水平高的青少年,间接效应对于自控水平低的青少年更显著。因此,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之间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法对124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了学业情绪在学校氛围与初中生学业成就间的中介效应,以及未来取向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社会经济地位后,学校氛围对学业成就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显著中介学校氛围与学业成就的关系;(3)未来取向显著调节学校氛围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直接路径,以及通过积极低唤醒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影响学业成绩的间接路径;即学校氛围和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在低未来取向的青少年群体中更为强烈;而学校氛围对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的影响在高未来取向的青少年群体中更为强烈。总之,在学校氛围影响初中生学业成就的过程中,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实际干预时,可以通过改善初中生学业情绪提高初中生的学业成就,未来取向可以进一步调节该过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法对169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自尊在班级同学关系和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中介过程是否受到亲子亲合(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的调节。结果发现:(1)控制性别和年龄之后,班级同学关系对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班级同学关系不仅可以直接负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还可以通过自尊间接预测外化问题行为;(3)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均在班级同学关系与自尊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4)父子亲合而非母子亲合能够调节班级同学关系对外化问题行为的直接影响。总之,班级同学关系通过自尊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且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进一步对该过程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041名初一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结交越轨同伴在社区暴力暴露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母子关系和/或父子关系的调节。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年龄、性别、亲子关系、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后,社区暴力暴露对初中生外化问题行为仍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社区暴力暴露不仅可以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还可以通过结交越轨同伴而间接预测初中生外化问题行为;(3)母子关系显著调节社区暴力暴露对结交越轨同伴的影响,而父子关系显著调节结交越轨同伴对初中生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探索了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在父母情感温暖与学校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学校氛围对上述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采用父母情感温暖量表、青少年自我管理量表、学校氛围量表和学校投入量表对1033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父母情感温暖可以正向预测学校投入;(2)自我管理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即父母情感温暖可以通过自我管理间接影响学校投入;(3)父母情感温暖影响学校投入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其中学校氛围在前半段和后半段路径中均起调节作用,但作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709名青少年进行追踪研究,分别以青少年自我报告与教师评价的方式测查了学校氛围与学校适应,主要探讨学校氛围与青少年学校适应的长期预测关系,以及性别在二者间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青少年第一年感知到的学校氛围能预测其第二年、第三年的适应问题和适应能力,第二年感知到的学校氛围能预测其第三年的适应能力和学业成绩;(2)青少年感知到的自主机会对其学校适应有负面作用;(3)教师支持和同学支持对青少年学校适应具有积极作用,但同学支持的作用会随着在校时间的增加而发生逆转,即第一年的同学支持负向预测第二年的学习问题和第三年的学业成绩,正向预测第三年的适应能力,而第二年的同学支持则对第三年的适应能力和学业成绩均有负向预测作用;(4)女生的学校适应普遍好于男生,性别对学校氛围与青少年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具有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亲子亲密度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友谊质量问卷,以588名初中生为被试,探讨亲子关系和移情对青少年社会创造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检验了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和移情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社会创造力;(2)青少年友谊质量在母子关系和移情预测青少年社会创造力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父子关系、母子关系以及移情对社会创造力的预测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对培养青少年社会创造力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452名青少年及其父母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亲子关系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抑郁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独生与非独生对上述中介作用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独生家庭的母子关系和父子关系显著优于非独生家庭;独生与非独生家庭的父母冲突没有显著差异;(2)父母冲突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母子亲密与母子冲突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抑郁间发挥着中介作用,父子亲密与父子冲突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母子亲密在父母冲突预测青少年抑郁中的中介作用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上没有差异,母子冲突的中介作用仅在独生子女上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母亲应尤其注意将父母冲突所带来的消极情感消化在夫妻系统内部。  相似文献   

12.
父母网络监管对于减少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效果往往不尽相同,本研究对410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考察了不良同伴交往在父母网络监管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父母网络监管对青少年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路径是否受亲子关系的调节。结果发现:(1)直接效应显示父母网络监管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不良同伴交往在父母网络监管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中起“遮掩效应”;(2)亲子关系显著调节父母网络监管对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3)整体模型检验发现,父母网络监管、亲子关系、不良同伴交往和网络游戏成瘾形成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13.
以3353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青少年消极情感的特点,并进一步检验了不同依恋类型对青少年消极情感的独特效应、同伴依恋在亲子依恋与消极情感中的中介作用以及二者对消极情感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消极情感水平总体上呈现从初一到高二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同伴与父子依恋对消极情感的独特效应显著,但母子依恋的独特效应不显著,且同伴依恋在消极情感中的独特效应显著高于父子与母子依恋;3)同伴依恋部分中介父子依恋与消极情感、完全中介母子依恋与消极情感的联系,同时,父子与母子依恋又调节同伴依恋对消极情感的影响,表现为同伴依恋对消极情感的预测在高亲子依恋个体中更显著。因而,依恋对消极情感的作用机制中,间接效应模型与交互作用模型同时成立,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亲子关系、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23个省(市)共10190名初一至高三年级的中学生展开调查。结果表明:(1)父子关系、母子关系、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均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显著负相关;(2)相比于母子关系,父子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3)亲子关系通过三条中介路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①是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的单独中介作用;②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亲子关系和中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心理机制,同时能帮助教育工作者预防和干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