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电影是一种现代传播媒介,而其中最能体现影片艺术特征的便是导演技巧,导演的身影在电影中处处可见,他诠释剧本、指导演员、启发摄影师、与剪辑师合作,这样就能把最初的意图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导演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技巧就是如何实现将剧本文字转化为镜头语言的过程.从电影《午夜狂奔》中可以看出马丁·布莱斯特导演语法之工整、严谨、细致,镜头语汇之丰富、敏感,很有创新点.  相似文献   

2.
电影的美术造型是为影片进行设计和制作的重要创作。美术师首先以剧本和导演创作为依据,充分应用形状、色彩、光影、线条等造型因素,创造并构成景物、人物、道具之间的造型关系。他是影片创作中第一个将剧本中的抽象文字和导演的意念化的构思,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的人,并且与导演、摄影等创作人员共同完成最终银幕空间形象化的影象。可以说没有美术造型的工作,就没有电影的影象。电影画面中95%的地方都可以有电影美术造型设计的介入。如果没有美术造型设计,导演会失去了场面调度的依据,摄影则会失去了构成影象的根本,演员也将失去展示…  相似文献   

3.
中岛哲也是日本著名导演,其电影在色彩运用上形成了他个人的独特魅力。由他执导,于2010年上映的《告白》与他前期的几部电影大不相同,色调相对偏冷,风格更为凛冽。本文主要通过中岛哲也代表性作品《告白》,借鉴电影色彩学的相关理论,从影片色彩基调、人物和环境的色彩造型、重点场面的色调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总结中岛哲也导演的电影色彩魅力。  相似文献   

4.
于淑琛 《美与时代》2014,(7):109-109
诞生于二战后的《小城之春》是一部在叙事心理及诗化表达中做的十分典型电影,整部电影仅用了四个场景,五个人物,就生动的展示了四十年代男女青年间纠结的感情故事,并通过细腻的情节设置对故事进行了完美的表达。音响、旁白、光影和道具等在影片中也被赋予了极强的隐喻性。  相似文献   

5.
电影是通过影像媒介讲故事的,而隐喻、换喻是电影修辞中的常用手法,因此,对电影中的隐喻、换喻分析实际上就是影像媒介修辞的分析。影片《触不可及》讲述了白人菲利普与黑人德瑞克的友情故事,是一部比较成功的影片。从影像媒介修辞的角度看,《触不可及》充满了丰富的隐喻和换喻,这些修辞与人物弧线和电影主题息息相关。对这些隐喻和换喻进行分析、评价,有利于完善对影片修辞艺术性的认识,深化对影片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作为电影艺术家,郑君里的电影艺术是伴随着战争的开始而开始的,战争生活的经历以及对人民困难的深切同情与关怀使他自觉地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在其经典影片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聂耳》中,郑君里塑造了革命英雄、革命中的堕落者以及底层小市民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从艺术特点来看,其电影多采取戏剧性的叙事结构,在细节之处显真实,一些作品还具有讽刺艺术和喜剧精神。这些体现了郑君里影片中的现实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主旋律"这一说法开始,主旋律电影在我国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之路。近年横空出世的《战狼》和续作《战狼2》,一举扭转了主旋律电影的市场颓势,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战狼"大获全胜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改变了人物塑造方式,将个人意志与国家意志相糅合,借英雄人物之口宣示国家意志;二是在与现实背景的映照之中,完成了影片对大国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韩国导演、编剧金基德的经典作品,影片以充满象征隐喻的镜头画面和东方禅意的韵味风格掀起一场简约清雅的韩国电影之风。运用早期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拉康结构主义语言学模式的精神分析学角度对电影进行评析,深入影片建构的微观世界,见证人物成长的修行过程,体味理性反思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得益于秘鲁导演克劳迪娅·略萨、阿根廷导演露西娅·普恩索和鲁克雷西亚·马特尔,拉丁美洲女性电影制作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国际关注。在谈到这些获奖导演的作品时,往往不为人知的一面是,她们的所有电影均是与欧洲联合制作的。而一些项目,诸如与法国戛纳电影节关联的法国电影基金、荷兰胡贝特·巴尔斯基金、世界电影基金和西班牙的利比利亚传媒项目在她们的电影制作中发挥了作用。本文将以其电影节获奖作品《玛黛奴莎》(2006)为引子,以影片《伤心的奶水》(2009)为焦点,通过探讨克劳迪娅·略萨的作品来讲述这个故事。一些学者对他们视为欧洲对"世界电影"的新殖民主义干预进行批判,还有一些学者对资助机构有能力完成的工作歌功颂德,本文将对他们的种种论点加以考量。文中提出,我们应该将略萨的文化生产置于这些范式中的何处?由于影片受制于为了迎合欧洲电影节观众而采取的他者化进程,那么影片是否印证了批判立场?影片是否如某些评论家所指出的,是从种族主义的、新殖民主义的思维定势来塑造主人公福斯塔——来到利马的安第斯移民的?或者,影片是否提出了现代秘鲁社会中的阶级和民族分化问题?《伤心的奶水》表现了一种资产阶级视角下的城市贫民和殖民阶层。文章在结论部分对该片与鲁克雷西亚·马特尔和露西娅·普恩索的影片作了比较,后者提供了一种对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资产阶级观点。  相似文献   

10.
《窃听风暴》是一部由弗洛里安·多纳斯马尔克指导的德语影片,于2006年在德国首次公映。整个影片有表层和潜在两条线索。在塑造片中各个人物的过程中,两条线索的冲突展现得尤为明显。表层和潜在线索间的冲突归为两种伦理层面,即人民伦理和自由伦理的冲突。从影片中的三种主要功能性人物身上,即Hero(英雄或主人公)戈德·魏斯曼、Donor或Provider(被害者)乔治·德莱曼,以及Villain(叛徒)古比兹等秘密警察,两种伦理层面的冲突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Before系列电影"三部曲"包括《日出之前》、《日落之前》、和《午夜之前》,是美国著名独立电影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用近20年时间打造的。Before系列电影的深度审美是在现实世界的时间流逝中最终完成的。伴随着观众关于生命的自我想象与演员关于个体的自我确认,后一部电影都是对前一部电影人物形象故事发展的添加和再塑造。它考验着导演、演员、观众及电影工业的运行机制,它的成功源于与时间抗衡的勇气和决心,而恰恰是在影像绵延中它不断残酷地呈现并确认时间的单向性,显示出一种无法逾越的悲剧感,但同时情感在影像的绵延不绝中为人们找到了突破时间的法门。"时间影像"这一角色成为该系列电影最独到的存在。这种非典型、低成本的系列电影的成功,对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的系列电影创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电影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综合艺术,电影的服装造型设计与服饰色彩运用同样承担着表意功能,可以起到人物性格塑造、电影情节叙事、文化内涵隐喻、电影风格催化等作用,从而向观众呈现出更高的审美意义和艺术价值。通过解读2017年金马奖最佳剧情片《血观音》中棠家母女三人的服饰与色彩密码,更深入地理解三位女性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挖掘影片更深层次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电影《黑天鹅》是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指导的一部惊悚类文艺片,讲述了女主人公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所经历的一系列故事,影片侧重于剖析人物的内心。通过审美感知的四个阶段,即宛若转身、侧面与想象、主题显现、韵外之致,能使影片的主题更易通向意义的深处。  相似文献   

14.
电影服饰中,色彩正用这特有的语言为我们传递着电影的信息,拉近电影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为观众保留了想象的空间。《十面埋伏》、《红高粱》、《罗拉快跑》、《海洋天堂》这些影片,都彰显了服饰色彩为影片带来的震撼与宁静。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电影配音表演艺术家、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演员孙敖同志是新中国建立后党培养的第一代回族电影表演艺术家之一,任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理事、吉林省艺术系列高级评委。他1953年毕业于电影局直属的表演艺术研究班。50年来,他爱岗敬业、执著追求。1957年,根据工作需要,他毅然将全部精力倾注于配音事业,以其独具特色的音质、音色和声情并茂的艺术表现力塑造人物,并接受多部国产片,如《暴风中的雄鹰》、《三进山城》、《吉鸿昌》、《佩剑将军》和话剧《钗头凤》、《红灯记》等的拍摄和演出任务,担任…  相似文献   

16.
章家瑞执导的电影《红河》是一部悲情之作,故事处处充溢着细腻的感伤.影片通过多种艺术技巧的运用,把一段跨国恋情刻画得荡气回肠.《红河》的感伤艺术,是通过对人物身份的误读和对人性与情感的哲思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自1958年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白发魔女传》问世以来,同名电影历经了十余次翻拍。1993年张国荣、林青霞主演的同名电影《白发魔女传》堪称电影史上的佳作;2014年,范冰冰、黄晓明主演的《白发魔女之明月天国》又再塑了"白发传奇",并取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在这两部影片中,女主角练霓裳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命运方面都存在异同点。分析比较二者异同,有助于我们思考面对当今电影行业的"怀旧情怀"我们所应该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电影《浮城谜事》根据网络热帖改编,由娄烨执导,这部作品成为入围2012年第6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唯一华语影片,该片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国内外观众的极大反响。影片直击社会阴暗面,以一个家庭的婚姻、爱情为视点,对社会中的人性进行新一轮的解读,揭露了当下社会的某种病态生活状况。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对影片中与梦相关的场景、人物的性爱等行为进行解析,可以发现电影角色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挣扎。  相似文献   

19.
一、"小燕子"时期——"燕氏"风格的复制演绎 早在1993年,赵薇还在芜湖师范学校读书时,就曾在大陆著名女导演黄蜀琴执导的传记片《画魂》里饰演一个没有台词的小角色.1995年,赵薇出演了谢晋唯一的一部女监狱题材的影片《女儿谷》.1996年,她在出演了电视剧《姐姐妹妹闯北京》、电视剧《大魔方》和电影《东宫西宫》之后,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 不得不提的是让她红遍亚洲的电视剧《还珠格格》,赵薇在该剧中出演了剧中的灵魂人物——小燕子,达到了事业的第一次高峰.然而,赵薇却被"小燕子"的形象符号化了.明星"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量:一个是明星存在于影片之中的事实;另一个是他们在影片中演绎的人物."[1]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赵薇是作为电视剧中的人物存在的,成了"小燕子"的唯一代表,而后就算有人想要翻拍《还珠格格》,这一角色也无法超越由赵薇扮演的"小燕子"这一电视形象.  相似文献   

20.
张荣胜 《美与时代》2013,(11):10-11
通过对两部在青岛取景拍摄影片《硬汉2》和《海洋天堂》里人物形象塑造、故事l隋节安排、场景道具选择恰巧是当下青岛城市处境的写照,与青岛独特的历史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以上两个文本地读解来分析青岛这一城市“身份的迷失”,映射出当下青岛的的现实处境:一种身份的“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