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憨山的佛教修持始于参禅 ,终于念佛。憨山以“唯心净土”指代净土法门 ,又不废西方净土作为修证指向的存在 ,但强调一切净土皆为心造 ,而不具实相 ,并立足禅者立场 ,以念佛观想为通达净土的正因 ,以参究念佛融摄禅净 ,在明末佛教净土信仰中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法音》1994年第5期刊载拙作《谈谈怎样修持净土法门》,介绍了一些粗浅的体会和认识。为了进一步探讨,谨再撰文,尚希海内外大德指正。净土法门的殊胜,还要补充一点是:不但持名往生,并且还能带业往生。(临命终时,头脑清楚,真诚忏悔,诵持佛号,)而不退转。尤其值此未法时代,人根陋劣,都能一切圣凡──上中下根者,皆同事修持。上根者速成佛道,下根者亦入圣流。契理契机,方便究竟。所以说:净土法门是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广度无数无量无边的众生。困之念佛的人越来越多。所可惜者:仍然有的同修每天都在争分夺秒地完成生…  相似文献   

3.
④释无禅无净土【论文】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余法  相似文献   

4.
念佛的意义     
《法音》1989,(5)
修净土法门,唯一的行持,就是诚心念佛。如果有人要问,为什么要念佛?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念佛的意义,就是求得现前一念心的觉悟与明白。一念具足十法界,所谓“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微尘刹土,不隔毫端”。如能发心念佛,则一念念佛,一念觉悟,念念念佛,念念觉悟。人谁不愿觉悟,谁不愿明白,但是  相似文献   

5.
地藏缘论坛是佛教大型网络论坛之一,其中有关佛教徒现状调查的数据共有佛教徒的基本状况、感情生活、宗教实践活动、其它等四大类十六小组内容。通过对十六组数据的调查与分析,可见当代佛教徒的整体素质是相当高的,他们年龄以中青年男姓居多,年富力强,多数是在探索人生宇宙的真理过程中接触到佛法并进入佛门的,在感情生活上他们更重视伴侣的人品和信仰,积极倡导素食,喜欢放生和助印经书等慈善工作,在佛教实践活动中以净土法门的践行者最多。  相似文献   

6.
王孺童 《法音》2010,(7):5-8
<正>《念佛论》是倓虚法师一篇专门探讨净土法门的讲记,虽然内容是为初机学佛者,略说念佛求生西方弥陀净土之殊胜功德,但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其作为天台宗的一代大师,以天台教观来弘扬净土法门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7.
昙鸾(476—542),雁门(治所在今山西省代县)人,少年时于五台山出家为僧,后来住锡于交城县石壁玄中寺,梁武帝萧衍誉之“肉身菩萨”(《续高僧传·僧达传》),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尊之“神鸾”(《续高僧传·昙鸾传》)。昙鸾是中国净土宗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他把印度传入的影响并不大的阿弥陀佛净土法门,发挥、改造为中国式的净土理论。他创二道二力之说,以靠自力修持成佛的佛教其他各派为难行道,而以仗他力(佛力)成佛的净土法门为易行道,从而为净土法门争得独立的地位;论证阿弥陀佛本愿力可靠,往生净土是真,一切人皆可往生净土成佛,从而大开佛国之门;强调持名念佛的方法,简捷方便,从而人人可行。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8.
学诚 《法音》2004,(9):21-27
所谓“念佛七”,是佛教徒密集修行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注重这种胜会。随着修学佛法岁月的增长,以及对佛法理解的逐渐深入,我觉得念佛法门这样一个万修万人去的殊胜法门,自佛法流传二千五百多年来,总是弘扬得不够,甚至于修习念佛法门的人,对这个法门还多少  相似文献   

9.
在山西吕梁山的深山幽谷中,有一座在中国佛教史上,特别是净土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寺院,它便是著名的玄中寺。净土法门初传中土,便是由玄中寺昙鸾、道绰、善导三位祖师集众念佛,弘宣法化,使净土一系发扬光大,蔚为一宗。玄中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横流中华大地之滥觞。日僧法然、亲鸾依善导一系更创日本净土宗和净土真宗,由此,玄中寺成为中日两国佛教徒共同崇奉的净土宗祖庭。述说玄中寺就不能不论及中日净土宗交流,而谈玄中寺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自然又不能不说到赵朴初老人。今年适逢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也是赵朴初会长逝世两…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0,(7):24-28
<正>2、据《华严经·入法界品》以明净土法门为究竟之法门(1)斥上座肤见【论文】汝只知愚夫愚妇,亦能念佛,遂至藐视净土。当知:因为愚夫愚妇肯守本分,老实念佛,所以能  相似文献   

11.
天台宗与净土宗的融合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而最早的萌芽则要追溯到天台宗的初创时期。天台宗创立之前,并无天台净土之分,智者大师整合南北佛教的时候,念佛法门是被作为禅法吸收到天台宗思想体系之中的,它是天台宗实修法门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且已显示出不同于通途法门的独特优势。智者大师对净土法门的肯定和重视,既有他兼顾不同根性的考虑,也有他晚年引净土以补天台的选择,形成了台净组合的雏形,这一时期可称为"教演天台,行归净土"的萌芽期。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1,(11)
念佛往生,真实不虚。然因众生障深慧浅,实难相信。故在《阿弥陀经》中,世尊称此法门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石明先生的《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阿弥陀经赞》引用了历代净土大德对净土法门的赞叹推崇,旨在坚定我们对净土法门的信心。本期刊登了一篇报导:四川江津县彭姓一家祖辈念佛,已有三代往生。这岂不是念佛往生的最好实证?  相似文献   

13.
佛言祖语     
《法音》1990,(11)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修证者,益宜挹其高风.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若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  相似文献   

14.
法苑谈丛     
五、佛教文化艺术 (一) 佛画佛画从其目的而论,可分为三类:第一是备佛教徒供养敬奉之用;第二是备寺院殿堂庄严之用;第三是供人欣赏的画家写意之作。由于佛画的目的不同,佛画的内容也各不同。佛教徒供养的佛画,一是尊像画,就是一尊或多尊的佛菩萨像,或坐或立,庄严妙好。二是经变画,根据佛经所叙佛国庄严,绘画成图,如极乐净土变、药师佛净土变、灵山净土  相似文献   

15.
遵式以止观法门修净土观,将圆融归于净土,将止观与净土有机结合在一起。遵式将忏法用于护国护教的目的,通过为国行忏的护国立场而获得统治者支持,从而推动了天台学的弘传。遵式实现这一立场,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直接为最高统治者服务而获得支持,二是通过结交官僚士大夫而获得支持。经过遵式的努力,北宋统治者终于允许将天台学经籍收入到大藏经中,使得天台学获得进一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原平县石寺公社共有在家佛教徒五十余人,分散居住在附近十多个生产大队,他们中间年龄最大的八十岁,最小十八岁。这些佛教徒多数是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他们不但坚持佛教徒的自我修养,而且受佛教“人间净土”思想的熏陶,对社会主义事业有极大的信心和责任感。他们遵照“报国土恩,报众生恩”的佛教教义,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己任,发扬了佛教的优良传统,真正做到了先辈提倡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相似文献   

17.
忍辱波罗蜜,是六波罗蜜之一,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修持法门。同时,忍辱作为一种品德修养,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是人们处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但是,由于历史时代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民族心理的相左,不同的人对“忍辱”的理解往往并不相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同是某~行为,有的人说是忍辱,应该提倡;有的人都是懦弱,应该摒弃。比如“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的做法,佛教徒认为很好,非佛教徒则不以为然。为什么会有这种分歧呢?我认为主要是各人的价值衡量标准不一样造成的。现在,有的…  相似文献   

18.
杜钢 《法音》2010,(4):26-31
<正>今年是印光大师圆寂七十周年,作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一代祖师,印光大师不仅自己一生严于克己修身,积功累德,勤谨修学净土法门,同时,他也谆谆教导其弟子们必须要踏实做人,过好世俗生活,敦尽人伦之道,成就完满人格,并在此基础上认真修学净土法门,以求解脱,证得涅槃。可  相似文献   

19.
蕅益智旭继承并发展天台宗的“一念心”思想以开演净土教理,完善了净土宗的心性观,并以其融摄佛教诸宗而归于净土念佛法门。智旭发挥天台智顗的“一念三千”论,充实了净土宗的理论内涵;进而以天台的“一心三观”为基础,在“信仰式”念佛与“心性式”念佛之间开展出自他俱念、理事圆融的“中道圆修式”念佛之法。智旭的“一念心”净土思想,实现了唯心净土与佛国净土、自力与他力、智慧与信仰、精英化与大众化的深度融合,并具有统摄佛教各宗派、辐射生命各领域的理论深度与广度,此种理性与包容的精神对净土宗和中国佛教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印光大师与近代净土宗的振兴崇恩净土法门,自庐山远公开宗,近迄于红螺资福,历代弘扬净土教者,代不乏人。然时久弊生,大化渐衰,净土一宗,亦趋式微。至清末民初,有印光大师出,莲风溥被,如丽日中天,膺大师教而皈心净土者,不计其数。圆瑛法师赞之曰:“彻悟大师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