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言祖语     
问曰:法在佛心中一切皆大,何以故但说慈悲为大?答曰:佛所有功德法,应皆大故。问曰:若尔者,何以但说慈悲为大?答曰: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所以者何?菩萨见众生老病死苦、身苦、心苦、今世后世苦等诸苦所恼,生大慈悲救如是苦,然后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以大慈悲力故,于无量阿僧祇世生死中心不厌没;以大慈悲力故,久应得涅槃而不取证。以是故,一切诸佛法中慈悲为大。若无大慈大悲,便早入涅槃。复次,得佛道时,成就无量甚深禅定解脱诸三昧,生清净乐,弃舍不受,入聚落城邑中,种种譬喻因缘说法,变化其身,无量音声将迎一切,忍诸众生骂詈诽谤,乃至自…  相似文献   

2.
《法音》2000,(3)
云何念法施?行者作是念:法施利益甚大,法施因缘故,一切佛弟子等得道。复次,佛说二种施中,法施为第一。何以故?财施果报有量,法施果报无量;财施欲界报,法施三界报,亦出二界报。若不求名闻、财利、力势,但为学佛道,宏大慈悲心,度众生生老病死苦,是名清净法施。若不尔者,为如市易法。复次,财施施多,财物减少;法施施多,法更增益。财施是无量世中旧法,法施圣法初来难得,名为新法。财施但能救诸饥渴、寒热等病,法施能除九十八诸烦恼等病。如是等种种因缘分别财施、法施,行者应念法施。问曰:何等是法施?答曰:佛所说十二…  相似文献   

3.
佛言祖语     
问曰:如八正道,正语、正业在中,正见、正思在初,今何以言戒为八正道初门?答曰:以数言之大者为始,正见最大,是故在初。复次,行道故,以见为先;诸法次第故,戒在前,譬如作屋,栋梁虽大,以地为先。  相似文献   

4.
佛言祖语     
《法音》2008,(11):1-1
问曰:三昧相应心数法,乃至二十,何以故但说觉观?答日:是觉观娆乱三昧,以是故说。是二事虽善,而是三昧贼,难可舍离,有人言:心有觉观者无三昧。以是故佛说有觉有观三昧,但不牢固。觉观力小做,是时可得有三昧。是觉观能生三昧,亦能坏三昧;譬如风能生雨,亦能坏雨二二种善觉观能生初禅,得初禅时发大欢喜,觉观故心散还失。以是故但说觉观。  相似文献   

5.
佛言祖语     
问曰:五波罗蜜相即是般若波罗蜜相不?若是般若波罗蜜相,不应五名差别;若异,何以故言欲行檀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答曰:亦同亦异。异者,般若波罗蜜名观诸法实相故,不受不著一切法;檀名舍内外一切所有,以般若波罗蜜心行施,  相似文献   

6.
佛祖言语     
问曰:三昧相应心数法,乃至二十,何以故但说觉观?答曰:是觉观娆乱三昧,以是故说。是二事虽善,而是三昧贼,难可舍离,有人言:心有觉观者无三昧。以是故佛说有觉有观三昧,但不牢固。觉观力小微,是时可得有三昧。是觉观能生三昧,亦能坏三昧;譬如风能生雨,亦能坏雨。三种善觉观能生初禅,得初禅时发大欢喜,觉观故心散还失。以是故但说觉观。  相似文献   

7.
菩提一叶     
《佛教文化》1997,(2):6-9
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饭食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之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四十二章经》佛教信众最常讲的一句话,便是“了生死”。生死为何了?何谓了?如何了?却不是人人都能讲得明白的。先说生死的距离。佛陀连续问了三次,都是一个问题:“人命在几间?”也就是问从生到死有多远。只有答“呼吸之间”的才得到首肯。这种对生死距离的度量,确实充满了睿智。“三分气在…  相似文献   

8.
佛言祖语     
云何念法施?行者作是念:法施利益甚大,法施因缘故,一切佛弟子等得道。 复次,佛说二种施中,法施为第一。何以故?财施果报有量,法施果报无量;财施欲界报,法施三界报,亦出三界报。若不求名闻、财利、力势,但为学佛道,宏大慈悲心,度众生生老病死苦,是名清净法施。若不尔者,为如市易法。  相似文献   

9.
佛祖语言     
问曰:菩萨何以故少施?答曰:有种种因缘故少施。或有菩萨初发意,福德未集,贫故少施。或有菩萨闻施无多少,功德在心,以是故不求多物布施,但求好心。或有菩萨作是念:若我求多集财物,破戒失善,心心散乱,多恼众生;若恼众生以供养佛,佛所不许,破法求财故;若施凡人,夺彼与此,非平等法,如菩萨法等  相似文献   

10.
佛言祖语     
《法音》2008,(12):1-1
问曰:菩萨何以故少施?答曰:有种种因缘故少施。或有菩萨初发意,福德未集,贫故少施。或有菩萨闻施无多少,功德在心,以是故不求多物布施,但求好心。或有菩萨作是念:若我求多集财物,破戒失善,  相似文献   

11.
佛言祖语     
问曰:何等善根故,不堕恶道贫贱,及声闻、辟支佛,亦不堕顶?答曰:有人言:行不贪善根故,爱等诸结使衰薄,深入禅定;行不瞋善根故,瞋等诸结使薄,深入慈悲心;行不痴善根故,无明等诸结使薄,深入般若波罗蜜。如是禅定、慈悲、般若波罗蜜力故,无事不得,何况四事?  相似文献   

12.
佛言祖语     
《法音》1996,(7)
佛言祖语问:诸佛如何行大慈悲为众生说法?师云:佛慈悲者无缘故,名大慈悲。慈者不见有佛可成,悲者不见有众生可度。其所说法,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譬如幻士为幻人说法。者(这)个法,若为道我从善知识言下领得,会也悟也;者(这)个慈悲,若为汝起心动念...  相似文献   

13.
佛祖言语     
问曰:今说尸罗波罗蜜当以成佛何,以故乃赞天福?答曰:佛言三事必得报果不虚:布施得大富,持戒生好处,修订得解脱。  相似文献   

14.
佛言祖语     
<正>梵天王白佛:大德!世界中,智有上中下,善濡直心者,易可得度;是人若不闻法者,退堕诸恶难中,譬如水中莲华,有生有熟,有水中未出者,若不得日光则不能开。佛亦如是。佛以大慈悲、怜愍众生故为说法。佛念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法,皆度众生为说法。我亦应尔。如是思惟竟,受梵天王等诸天请说法。尔时,世尊以偈答曰:我今开甘露味门,若有信者得欢喜,于诸人中说妙法,非恼他故而为说。佛此偈中,不说布施人得欢喜,亦不说多闻、持戒、忍  相似文献   

15.
佛言祖语     
《法音》2007,(9)
问曰:一切有为法皆无常相,应是第一义,云何言无常非实?所以者何,一切有为法生住灭相,前生次住后灭故,云何言无常非实?答曰:有为法不应有三相。何以故?三相不实故,若诸法生住灭,是有为相者,今生中亦应有三相,生是有为相故。如是一一处亦应有三相,是  相似文献   

16.
少室山中,五乳峰下,雪花飘飞,山色皑皑。延王法师、阿德居士、沁平君者,烹雪品茗,聚会讲肆。法师居中,面色红润,阿德、沁平侧列,拳手掣笔,凝气净心,汲汲侍也。沁平君问:“何来少林功夫?”法师答:“参禅者也。少林寺者,禅宗祖庭也。”问:“二者系何?”答:“此乃显现少林功夫禅是。中国传统功夫入禅之精髓,成少林功夫也。禅书禅画,禅诗禅乐者同,故少林功夫又曰禅武也。”问:“何谓禅拳归一?”笑答:“君晓‘禅拳归一’,非低境界者!”沁平笑曰:“乃寺碑所书,不可外传也。”法师曰:“禅拳归一也。一而二,二而一,二…  相似文献   

17.
佛言祖语     
问曰:云何名精进相?答曰:于事必能起、发无难志、意坚强心、无疲倦所、作究竟以,此五事为精进相。复次如,佛所说精进相者身,  相似文献   

18.
佛言祖语     
鸠摩罗什 《法音》2000,(11):1-1
问曰:人能以力胜人,并国杀怨;或田猎皮肉,所济处大,令不杀生得何等利?答曰:得无所畏,安乐无怖。我以无害于彼故,彼亦无害于我,以是故无怖无畏。好杀之人虽复位极人王,亦不自安,,如持戒之人,单行独游无所畏难。复次好杀之人,有命之属皆不喜见;若不好杀,一切众生皆乐依附。复次持戒之人,命欲终时其心安乐,无疑无悔,若生天上,若在人中,常得长寿,是为得道因缘,乃至得佛住寿无量。复次杀生之人;今世后世受种种身心苦痛,不杀之人无此众难,是为大利。复次行者思惟:我自惜命爱身,彼亦如是,与我何异?以是之故,不应杀…  相似文献   

19.
佛言祖语     
《法音》1998,(11)
问曰:“菩萨法以度一切众生为事,何以故闲坐林泽,静默山间,独善其身,弃舍众生?”答曰:“菩萨身虽远离众生,心常不舍,静处求定,获得实智慧以度一切。譬如服药将身,权息众务,气力平健,则修业如故。菩萨宴寂亦复如是,以禅定力服智慧药,得神通力,还在众生:或...  相似文献   

20.
佛言祖语     
《法音》1999,(6)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