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天生两足好走路,一些人却喜爱缠足;天生脑袋好思考,许多人却甘做“填鸭”.前者有形而后者无形,更难发觉其祸害.我们利用天赋之外,更要人为地培训,好好地学点逻辑!这门学问可说是活泼有趣、显浅实用的.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里,白最后变作老人时,孙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而作出如下两难论证:如果我打死这妖怪,则被师父赶走;如果不这么做,师父会被它吃掉;我要么打死它,要么不;所以,不是我被赶走,就是师父被吃掉.它的论证形式:(一)如果甲则乙;(二)如果非甲则丙;(三)要么甲,要么非甲;所以(四)如果非乙则两.(一)和(二)是两个假言前提;(三)是个排言前提,从这三个前提推论出结论(四).整个(一)至(四)是个论证,而两难论证就是因为结论表达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2.
一、“吴牛喘月”答案满奋自认为面临一个二难推理: 如果靠北窗去坐,就会受风寒;如果不靠北窗去坐,就会违抗皇命。或者靠北窗去坐,或者不靠北窗去坐,所以,或者受风寒,或者违抗皇命。这是一个复杂构成式的二难推理。一个真实而正确的(有效的)二难推理其假言前提必须真,不能犯有强加条件、混淆条件关系的错误。其选言前提不能遗漏必要的选言肢。其推理过程不  相似文献   

3.
二难推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二难”,就是能够使人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两难的境地。在论辩中,二难推理运用得好,可以置对方于二难的境地,可以使自己摆脱对方设置的二难圈套。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这种制人而不制于人的效果呢? 首先,要能够巧妙设置二难推理,令对方左右为难。一名妇女带着女儿在河边玩耍。突然,鳄鱼叼着了她的女儿。妇女要求鳄鱼放了她女儿。鳄鱼说:“你如果能猜对我的心思,我就放了你的女儿。”心思是隐性的、难以捉摸的,鳄鱼可谓狡辩。妇女只有让鳄鱼处于两难,才能救回女儿。她说:“我猜你想吃掉我女儿。”鳄鱼乖乖地放了她的女儿。因为如果鳄鱼说“猜对了”,则根据猜对就要放人的约定,应该放了女孩;如果它说“没猜对”,则它就是不想吃掉她女儿,也应该放了女孩。所以无论鳄鱼怎样回答,都  相似文献   

4.
一个矛盾     
贵刊今年第1期所载《二难推理的语言表达方式》一文首先指出二难推理“是由具有两个选言肢的选言判断和与其选言肢的数目相等的假言判断组成的演绎推理。”然后,作者在有些反诘句也表达二难推理”一点里,引用了周恩来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一段话作为例证,将这段话立成如下的二难推理式: “如果你真想缓和世界局势,你就应该从捷克斯洛伐克或蒙古撤退军队, 如果你真想缓和世界局势,你就应该  相似文献   

5.
本刊1990第2期发表了求是同志的长文《二难推理必须“二难”》(以下简称《二难》)。该文多次引用拙著,意在匡正。但其基本论点,我碍难赞同。二难推理一般的定义是:“一种特殊的有两个假言前提和一个选言前提的推理”。(金岳霖:《形式逻辑》,第194页)当然这不能算是严格的定义,因为它至少有两点不明确之处:一、何谓“特别”?二、二难推理是否都有效?鄙意要严格定义二难推理,就应当列出它的所有形式。那么,具有何种形  相似文献   

6.
在众多的逻辑推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中,除了我们在《思维与智慧》98年第6期的“求婚、辩人和断案中的推理”一文中谈到的排除法以外,还有一种经常运用的思维方法,这就是分情形证明。与排除法相比,分情形证明是一种直接推导方法,从逻辑推理上来看,它是二难推理或多难推理的运用。下面我们以两个例子来加以说明。例1.在美国芝加哥,有一家大百货商店被人盗窃了一批贵重财物,警察局经过侦察,拘捕了三个重大嫌疑犯,他们是山姆、汤姆、吉宁士。后来经过审问,查明了如下事实:(1)罪犯是带着赃物驾车逃掉的。(2)不伙同山姆,吉宁…  相似文献   

7.
“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翻新一下,就可以说明现代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道理:双赢。龟兔赛跑第一次,兔子输了,不服气.要求赛第二次。赛第二次的时候,兔子吸取经验.不睡觉,赢了。乌龟不服气了,咱们赛第三次吧,兔子说.反正我比你快,赛吧.乌龟说,前两次由你指定路线.这次由我来指定路线.兔子说好吧。第三次赛跑开始.兔子跑到前面,却被河挡住了去路.乌龟游过去了,兔子过不去了,所以第三次赛跑是乌龟赢了:于是它们就商量.再赛一次,后来感到,为什么赛个没完没了。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推理心理学研究中的“演绎”和“概率”两种实验范式设计对同一个班级的大学生参与者(实验一中N=57,实验二中N=43)进行先后两次有关条件推理的实验研究后,得出如下主要结果:(1)推理者在对不同的“纯形式条件命题本身的认可度”以及对由它们各自建构的同类型推理题的推理结果之间的作答反应模式之间的差异都很小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对由不同的“含具体内容的假言命题”本身的认可度之间以及由它们建构的同类型条件推理题的推理结果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3)推理者对“演绎”和“概率”两种不同实验范式分别建构的内容近似的推进题进行推理时具有大致相同的作答反应趋势。由此可以推论推理者在“概率推理实验范式”中的作答或推理结果可以被视为只是对“演绎推理实验范式”的相应推理题给出“概率解”的心理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9.
二难推理是由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一个有两个选言肢的选言判断为前提所构成的演绎推理。它在司法实践中,特别是在法庭论辩中有其特殊的作用。论辩的一方为了获胜,经常从对方的观点出发提出两种可能,进而引申出两个结论,迫使对方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最终败诉在法庭上。  相似文献   

10.
在交谈或论辩中,只提出两种可能性,对方无论选择哪一种,得出的结果都于他不利,迫使其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两难的境地,往往形成一种智慧与荒谬相互交融或相互对立的趣味,这种幽默技巧便是二难推理。  首先,能帮助我们赢得交际的主动。  在泰国,有个叫西特努赛的人在皇宫里做官。一天,上朝之前,他对大伙说:“我可以洞察你们的心,你们心里想什么,我全知道。不信咱们打赌!”官员们虽然知道西特努赛足智多谋,但绝不相信他会聪明到这种地步。他们想让他在皇帝面前出丑,于是一致同意每人以一两银子为赌注,与他打赌。皇帝也认为…  相似文献   

11.
把条件推理命题作为一种观点置入一种具体的情境中[1],考察了"自己"与"作者"两种不同立场下,说服、劝阻与中性三种效价下的命题后件以及个体持有的内隐观点对大学生被试推理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对大前提的语义表征取决于个体所持有的内隐观点.(2)就说服与劝阻两种效价而言,人类的思维绝不是简单的对于积极的结果表现出"趋向",对消极的结果表现出"回避".(3)就两种立场而言,在作者的立场下,并没有得到更符合逻辑的推理结果,因此双加工理论还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12.
工作记忆容量,始终是工作记忆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早在1974年,Baddeley和Hitch就采用分心作业的方法,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他们发现,被试在记忆中负载0—2个项目时,推理作业(作业较简单)几乎没有受到干扰。但当被试需要记住6个项目时,推理时间从2.73秒(记忆负载0个项目)升至4.73秒;如果要求快速作出推理判断,则被试能够回忆的项目仅为3.7个。  相似文献   

13.
假言推理的否定词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假言推理中的4种否定词效应,以及相关的理论模型。被试在进行假言推理时,对前提或结论所表示的事件加进了否定词, 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效应。研究发现,范畴前提含有否定词,被试更难做出正确的推论;如果结论中含有否定词,被试却更容易做出正确的推论。为此,心理模型理论,规则理论,概率模型理论以及我国的学者对该问题都作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的努斯概念一般指人的理智所进行的某种目的性思考-推理活动.它分上行和下行两种活动:上行要把握人已经获得的目的(善),下行要达到某个具体决定.由于旨在达到某个具体决定,它在实践事务上被视作下行推理.它围绕我们面对的问题曲折推理,直至某一点,在该点上,我们无需再推导,只需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行动.按亚氏的看法,对于好人,上行和下行的推理都是健全的,仅当中道不明确时,在下行推理中才需一种辅助推理.对于普通人,不存在上行思考,且因他的推理负担加重,下行努斯的辅助性推理就显得既突出又必需了.  相似文献   

15.
放下与执著     
几位老友,不常见面,见了面总劝我“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继续劝我:“把一切都放下,人就不会生病。”我发现我有点儿狡猾了,明知那是句佛家经常的教诲,却佯装不知。佯装不知,是因为我心里着实有些不快。何致不快呢?从那劝导中我听出了一个逆推理:你所以多病,就因为你没放下。逆推理中又含了一条暗示:我为什么身体好呢?全都放下了。可谁料,一晚上,主张放下的几位却始终没放下几十年前的文革旧怨,那时谁把谁怎样了吧,谁和谁是一派的吧,谁表面如何其实不然呀等等。  相似文献   

16.
以抽象的内容作为实验材料,测定15名大学生在完成三种不同类型的传递性推理任务和基线任务(记忆判断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探讨传递性推理过程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研究发现,三种推理任务所诱发的波形基本一致,而推理任务与基线任务之间的ERP波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说明对于传递性推理,被试可能是根据视觉的空间表征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心理模型理论。  相似文献   

17.
要求大学生被试在相同的情境和规则下先后完成选择任务和条件推理任务,从而系统考察两项条件命题任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规则的语义表征意义为条件命题和反条件命题时,两项任务的反应模式具有一致性;当为双向条件和非条件命题时,两项任务的反应模式出现了分歧,而且四种推理形式和四张卡片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两项条件命题任务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它们可能享有共同的语义关系表征空间,但推理过程和策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两个实验用移动视窗技术,用目标句阅读时间和命名探测词两种指标来考察当文本中有两个情境模型时,读者是否会即时进行预期推理。结果表明,如果在支持性语境与引发推理的信息之间插入一个与支持性语境所描述的情境模型不同的,且与主人公目标有关的因果链上的情境模型的信息,则不管这个插入的情境模型在文本中的位置如何,也不管干扰信息的干扰水平高低,都会降低因果性预期推理在阅读中产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范例推理(CBR)是人类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方式,也是人工智能的一种研究范式,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但CBR也可能受到心理定势和负迁移的影响,对于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研究对CBR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在外域搜索范例并作可拓变换的方法,称为基于外域范例的可拓推理,并将它运用到产品创新构思系统的设计中,为把认知心理学应用到国家经济建设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判断》这一章在形式逻辑科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判断是概念的结合,又是推理的组成要素。没有判断就不可能揭示和说明概念(例如.下定义就是运用判断来进行的),也不可能构成和进行推理。而就形式逻辑作为一门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的科学来说,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推理的逻辑形式和规则,但是,如果不了解各种判断形式,当然也就无法了解由其所构成的各种推理形式。因此,正确揭示和判明各种判断的逻辑形式和逻辑特性,乃是正确了解和把握各种推理形式及其逻辑规则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