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是一位著名的瑞士语言学家。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所提出的理论在语言学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一下他对语言和语言体系的看法。索绪尔语言理论中第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把语言和言语严格地区分开来。他认为人类的言语行为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体,包括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个人的各种因素。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两部分:语言和言语。语言体现了言语行为中的心理的、社  相似文献   

2.
古典结构主义语言学各流派是以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为基础的。索绪尔划分了语言和言语,古典结构主义据此把与实际话语相区别的结构体系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古典结构主义语言学根据索绪尔的理论,把音素和意义之间关系的网络,看作是语言的体系,语言的结构,就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他们确定语言单位时,考虑意义差别和语音差别是否相符合。例如,“哥哥”“弟弟”在汉语中是不同的语言单位,是两个词,因为它们的意义差别同语音差别相符合。英语词brother,俄语词брат都含有“哥哥”“弟弟”的意义,但它们都用同一个声音表达,意义差别和语音差别不相符合,它们分别只是一个词。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  相似文献   

3.
德里达的文字学思想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很深的思想关系,它们都强调区别是语言系统的根本原则.这种相似性使得有些学者提出,德里达所谓区-别的思想不过是索绪尔区别(或差别)原则的改头换面,并批评德里达对索绪尔的解构式解读是将自己的思想从外部强加给索绪尔文本的结果,根本没有文本根据.因此,如何看待德里达对索绪尔结构主义思想的解读,将关系到解构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思想区别以及德里达解读本身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约翰·麦奎利 (JohnMacquarrie)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既表征着欧陆哲学的主流 ,也表征着英美哲学的主流。作为中庸的神学家和清明的哲学家 ,其思想因广博而简明、中正而公允在西方学术界而著称。他在语言学研究方面造诣颇深 ,其语言理论 ,尤其在神学语言与逻辑研究方面 ,对西方神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把麦奎利的神学语言理论称为“神学语言学”的话 ,那么他的一般语言观则属于基本的“语言哲学”。他的语言哲学与其神学语言学紧密相连 ,是其神学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本文旨在论述麦奎利对语言…  相似文献   

5.
话语理论是以拉克劳、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他们在现代哲学,特别是20世纪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试图重构其哲学基石的理论尝试和结果。具体而言,话语理论是在当代言语行为理论,特别是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基础上,结合后结构主义者德里达的解构思想,综合而成的一种哲学理论。它试图将“话语”(d iscourse)作为后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并服务其以“霸权”(hegemony)为核心的“政治本体论”。在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所有问题都可归结为“话语”。“话语”成了阐释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依据和理论参考。不仅…  相似文献   

6.
奥斯汀论言和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斯汀 (J .L .Austin ,1 91 1— 1 96 0 )是二战后英国著名的分析哲学家 ,是所谓牛津派普通语言哲学的领袖人物 ,在英美哲学界有很大的影响。奥斯汀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其中“施事话语”概念和言语行为理论是对哲学和语言学的原创性的、永久性的贡献。本文着重从哲学角度阐述奥斯汀的“施事话语”概念和言语行为理论及其意义。一、“施事话语”和“记述话语”区分的提出及其困难奥斯汀有关言语行为的系统观点在他的《如何以言行事》一书中得到较为完整的表述。他先是提出“施事话语”和“记述话语”区分说 ,但是 ,由于他的“施事话语”概…  相似文献   

7.
索绪尔、列维-斯特劳斯和德里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绪尔(F.de Saussure)、列维-斯特劳斯(C.Levi-Strauss)和德里达(J.Derrida),分别是结构语言学、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不准备全面分析这三位代表人物在观点上的异同,而仅仅从语言哲学角度在下述四个问题上分析他们的观点的变化和发  相似文献   

8.
围绕奥斯汀(J.L.Austin)言语行为理论(theory of speech act)的解构和辩护,德里达和美国分析哲学家塞尔(John R.Searle)的论争,是学界长久关注的一个焦点。笔者认为,英美哲学和大陆哲学传统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误解。具体地说,德里达和塞尔的论争中有多大的误解成分在里面,此种误解又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英美哲学和大陆哲学学术训练的差异,这些是本文欲予探讨的内容。一、从奥斯汀说起我们可以从德里达对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解构说起。德里达1971年在蒙特利尔的一次会议上作过一次发言,题目是“签名事件语境”,讲]稿后来被收入他的《哲…  相似文献   

9.
所有社会都是由具有某些共同的东西的成员组成的。社会成员凭借这些共同的东西一方面去相互理解、认同和沟通,另一方面去确定与其他社会的成员的差别。这些共同的东西中最为重要的即是语言。就语言而言,让我们回顾一下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所列举的两个例证。第一:“语言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种机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1]第二:“相反,言语不同于语言,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的行为……说话者赖以运用语言规则表达他的个人思想”。这里所讨论的是一个疑难问题,其中与每一个例证相对…  相似文献   

10.
德莱达尔就“符号学的进展与意义”发表演讲李毓英10月22日国际符号学会秘书长、法国佩尼扬大学符号学研究所所长G·德莱达尔教授就“符号学的进展与意义”在人民大学发表演讲.德莱达尔认为西方符号学研究存在两种趋势:一种趋势以皮尔斯为代表,另一种趋势的代表人物为索绪尔。索绪尔的语言学区分了言语和语言。他受杜尔特影响,主张言语依赖于个体;而语言在本质上是社会的.索绪尔的社会学不同于当今社会学,而是杜尔特社会学,它是其符号学基础。他的基本原则是社会是不依赖别的条件而独立存在的。他主张二分法: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个体与社会。其认识论是一种旁观者的认识论,在他看来,世界是外在于研究者的独立存在。皮尔斯的理论是个体一元论,而非二元论的,他认为人本身就是社会的人,因此,不应对社会持旁观者态度,人们的思想可以改变世界。皮尔斯主张的是行动者的认识论。皮尔斯称自己的理论为现象学,现象学有两派:一派是胡塞尔,一派是皮尔斯。皮尔斯的现象学是建立在逻辑学基础上的,他认为看世界有三种方法,所以有三种现象:1.对世界的感觉有可比性,但只是一种潜在的本能。2.实际存在物、个体存在物。3.思想,对行为的“规划。亚里士多德的古典逻辑是类逻辑,皮尔斯  相似文献   

11.
评“哲学中的语言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语言来研究哲学,这是本世纪西方哲学最值得注意的时尚之一。这一点尤以英美分析哲学、语言哲学为甚。英美哲学家把研究哲学的方式和风格的这一重大转变称为哲学中的“语言转向”,这似乎来自于罗蒂(R.Rorty)编辑的“The Linguistic Turn”一书的书名。采用这个称呼,细究之下会涉及到“语言学哲学”(Iinguistic Philosophy)和“语言哲学”(philo-  相似文献   

12.
乔姆斯基是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创始人,美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他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不仅在美国语言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而且很快越出语言学的范围,影响到心理学、哲学、神经生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广大领域。近年来,在文学研究、音乐美学和文艺理论等方面,乔姆斯基的理论也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讨论。不少人把这场语言学革命称为“乔姆斯基革命”,认为“其威力势不可挡,犹如生物学中的达尔文革命”。乔姆斯基本人则被誉为哥白尼式的“当代思想大师”。  相似文献   

13.
分析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哲学的一般性质分析哲学的观点一般地说,分析哲学是把“语言分析”作为一个研究主题的各种现代哲学的总称。但是,它并不是有关语言学的东西。它时常被人认为是方法,而不是综合性的哲学体系。这意味着分析哲学的课题在于探讨以往的思辨哲学或者批判形而上学。在分析哲学看来,以往的思辨哲学或者形而上学的争论和错误的根源都在于语言的误用。因而,“以语言逻辑分析克服形而上学”,就成了分析哲学的主题。维特根斯坦说:“哲学家们的大多数问题和命题的来由是我们不理解我们的语言逻辑。”因此,“哲学的目的是思想的逻辑净化”。也就是说,“一切哲学都是语言的批判”。可以说,他  相似文献   

14.
把语言看作一个系统早已不再是争论的问题,已为广大语言学者所公认。但怎样理解这一系统?这一系统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其特点是什么?却值得认真考虑。索绪尔首先提出语言系统的思想,他指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在这系统里,只有意义和音响的结合是主要的;在这系统里,符号的两个部分都是心理的。”□□①“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②且不论  相似文献   

15.
粗略说来,语言哲学是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着重从哲学角度研究语言的性质和特征、研究词、语句、指称、意义、真理、言语行为、必然性、意向性等问题。它与科学哲学、逻辑哲学、精神哲学等学科并列,各自从不同方面研究特定领域的哲学问题。语言哲学与语言学、理论语言学、语言学的哲学、指号学、哲学逻辑等学科关系密切,它们都以语言为研究对象,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西方哲学界对语言哲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到十九世纪,它已取得重大成果。不  相似文献   

16.
张羽佳 《哲学动态》2006,(10):28-31
政治立场是对哲学意义的最佳诠释。德里达关于政治、伦理及宗教的研究表明,解构不是虚无主义者的文字游戏,解构是严肃的,它回应着过去,也瞩望着未来。在解构的尽头,是对神圣性与绝对他者的守卫,是对责任和承诺的呼唤与应答。在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中,德里达并没有走向相对主义与怀疑主义,但却走向了“没有弥赛亚主义的弥赛亚性”,这使得他总能以一种超政治的观点去谈政治、以超伦理的观点去谈伦理,从而构成其政治与伦理学说所特有的风格。在《马克思的幽灵们》中,德里达正是以一种“准宗教”的情怀看待马克思及马克思的精神的。他把对正义…  相似文献   

17.
朱刚 《哲学动态》2004,(4):24-29
一西方形而上学中的本原问题与德里达"文字学"的哲学意义 说到德里达的"文字学",国内学界一般认为它是对西方传统语言学的解构:它颠覆了传统语言学中言语与文字的等级关系,解构了传统语音中心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因此也解构了在场形而上学.[1]这当然是对的,但还不够.因为这种理解没有抓住德里达的文字学与整个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之间更深刻的关系,即它本质上乃是对整个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本原(origin,arche)问题的解构.它对语音中心论和在场形而上学的批判,也应当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才能显示出其更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讨论以普通心理学里活动的概念(即维果斯基学派)为基础的研究,并把它运用于言语这种活动形式中,探讨在言语里活动的规律。要说明苏联的心理语言学(言语活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必须首先简略回顾一下世界上心理语言学的发展状况。Mehler 和Noizet(1974)对“第一、二、三代”心理语言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下面便根据他们的分析作一概述.“第一代”心理语言学,C.Osgood 和T.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作者(Henryk Skolimowski,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即将出版的《波兰的分析哲学》一书的一章,发表在美国《思想史杂志》1965年4—6月号上。翻译时删节了部分注解。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中,作者从资产阶级哲学立场出发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波兰哲学的概况,同时提出波兰分析哲学的四个特征。在第二部分中,他追述了四十年代波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分析哲学的斗争,认为这种“冲突”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者受了分析哲学的影响”,最后形成了“分析的语言学的马克思主义”。这种“新型的马克思主义”经过了三个阶段:一、1951—1955年,二、1955—1958年,三、1958年以后。在第三部分中,作者说:“1956年被认为是波兰哲学和整个理智生活伟大转变的一年”;沙夫关于真理论的著作“吸收了许多分析哲学的概念”,他的关于矛盾的学说是“反对恩格斯和列宁的”;柯瓦科夫斯基“反对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过时的陈腐的概念”;克拉耶夫斯基把马克思主义分为“实证主义派的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派的马克思主义”,作者认为前者“在数量上和重要性上都正在增长着”。在第四部分中,作者专门评述沙夫的演变及其同存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及语义学的关系。他认为沙夫是“一个卓越的实证主义者”和“正统的修正主义者”;沙夫所做的事主要是五个方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新领域;恢复语义学;把语言哲学并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等等);他在萨特尔影响下写了《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企图“弥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哲学这个缺陷”。作者特别评介了沙夫的《语义学导论》及《语言和认识》这两本书。《后记》叙述了战后一直到1956年10月前后波兰分析哲学的状况及年轻一代哲学家的“分析倾向”。他说,“哲学的分析方法已经侵入他们(指波兰哲学家——译者)的心灵”,“所以,即使整个分析运动被完全消灭了,分析哲学将在他们的血管内运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特别重视波兰年轻一代哲学家,高度赞赏他们的修正主义哲学方向,期待他们成为资产阶级哲学的继承者,他说:“如果传统要继续下去,年轻的一代就应该接过去”。可见资产阶级哲学家也正在激烈争夺年轻一代的哲学工作者。这是值得引起我们高度警惕的。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资产阶级哲学、特别是逻辑实证主义和存在主义对波兰哲学界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到,以沙夫为首的修正主义哲学家如何追随资产阶级哲学,并且按照资产阶级哲学家的“最新”成就修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该文概述西方学术主流从“心灵”到“语言”的范式转换;清理以语言为批评范式的思想家们对语言“本质”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学术立场;凸显语用学对人文学术之重构的巨大影响;指出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以及与之似乎针锋相对的“认知语言学”,都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索绪尔之前的本质主义语言观对语言决定论的抵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