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面对中医的困境,作者立足于现象学的姿态,反思科学的施虐,科学控制的中医不再是一种自主性的过程和目的本身;正视中医自我的悲哀因无法负起自己的责任,在跟从的胆怯中失支自我.受启于植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探究中医自身不同于西医科学的哲学基础、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求得中医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2.
中医科学化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任务。然而,50多年试图从物质的角度阐释中医理论的研究,并没有拉近中医和科学的距离。对科学的误读可能是其原因之一。通过不断的实践,实现自我纠错,是科学的核心价值观。因此,运用西医建立的临床论证方法,实现对中医理论的去伪存真,应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医科学化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任务.然而,50多年试图从物质的角度阐释中医理论的研究,并没有拉近中医和科学的距离.对科学的误读可能是其原因之一.通过不断的实践,实现自我纠错,是科学的核心价值观.因此,运用西医建立的临床论证方法,实现对中医理论的去伪存真,应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化人类学最具“反思”精神,20世纪人类学的总特征是“我”和“他者”之间观察关系的改造.中医药文化的现代研究应当引入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自觉”概念,应当在对中医历史传统回溯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文化的自我理解和自我价值认同.而文化人类学中“他者”对中医药文化研究提供的是另一种自我观察的方法,包括人的他者、文化的他者和历史的他者.现代中医文化研究可以运用文化人类学中的自我和他者的理念和方法,思考中医学现代性中的定位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医作为一门古代科学,它有自身的科学方法,最主要的是信息处理的方法.应当遵循中医本身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研究中医,逐步建立中医自己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6.
论中医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方法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近十几年来中医现代化研究成效不显,以及发生许许多多的争论和困惑的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对中医的基本性质缺乏一种共识。说中医就是一门科学或者不是科学,是一门经验医学或者是哲学医都会使我们陷于一个难堪的困境。中医具有科学精神,但不具有西方意义上的科学方法,而是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方法实现科学精神的经验知识体系。具有科学精神是一回事,怎样实现这种精神却是另一回事,前者是无国界的,后者却是可以文化多元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中医存废争论;提出中医究竟科学与否是争论的核心所在.中西医在理论建构、研究方法上有着极大的差异和不可通约性;各有优缺点.西医趋向于科学的范畴;中医则更趋向于哲学的范畴.医学领域天然倾向于实用主义;即疗效是检验医学的唯一标准.中西医应该携手并进;共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医的科学化是指在坚持中医主体地位和传统特色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内在要求,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完善、发展中医的过程.科学化是中医自我完善和现代发展的需要.“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现代化”是中医科学化的两大实践,促进了中医在现代的发展.中医的科学化要在保持中医主体地位和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推进.  相似文献   

9.
中医现代化必须实现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现代化必须实现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的转化山西医学院附属二院(030001)张永洛中医由于采用的是原始的思想方式和“观察与体验”的研究方法,所以只能以注释、情景描述等手段进行非科学的研究,因而中医文献虽多,却没有发生质变。当前,中医面临着改变其思维方...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方法在中医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人类学方法研究中医文化现象和中医理论本质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这一点现正成为大家的共识。借助于世界上各著名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得出的科学结论,原理,可以在重新审视自上古迄今的中医文化现象过程中,发现大量有趣的,过去被忽略了的事实;可以重新理解,阐释中医文化的根结与中医理论的本质;从而在剥啄出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核同时,建构起中医学现代化的新的理论体系。倘使将中医学的人类学研究进一步伸展到田野调查,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为临床上的急危重症,目前缺乏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本文从中药汤刺、中药注射剂及针灸三个方面阐述中医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现状,分析中医药治疗脑出血的优势与不足,从脑出血中医病名的确定、中医病机的多样性及中医重经验、轻理论,重哲学、轻医理等方面剖析中医药治疗脑出血临床困境的原因,并根据所述原因从脑出血相关中医病名研究、脑出血病机研究、中医药新型制弃】研究等方面探讨如何走出中医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困境。  相似文献   

12.
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立场探讨中医现代化问题;讨论了中医学的现实和理论危机以及当前对中医现代化的若干不正确认识;运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方法分析中医学的本质,认为中医学的两个本质在于面向“状态”和充分依赖机体自我修复能力的治疗方式,中医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坚持这两个本质特性而扬弃传统中医中的古代哲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医现代化可能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是临床实践很强的经验医学,临床实践一直是中医理论创新的源泉,现代中医理论创新研究必须基于临床疗效为导向,以中医有治疗特色的重大疾病和难治病为突破口,借鉴现代科学和技术,深入开展证候构成要素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中医病因病机既是构成病证的核心要素,又深刻揭示了病证的本质,它体现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思维,是中医治病理论的结晶和精华浓缩,抓住重大疾病和难治病中医病证病因病机的本质和核心问题进行现代研究,必将导致中医药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盆底结构精细复杂,传统的解剖学以尸检为依据,现代影像学则提供了活体观察功能形态的有效方法.盆底结构核磁共振成像研究的新进展,体现了医学技术创新的稳健性、后发性、综合性,其发展取决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影像医学工作者作为医学科技主体,只有具备综合型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进行医学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This qualitative study examines the interaction and tensions between West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immigrant practitioners residing in British Columbia. The study also examines (a) how immigration affects TCM practice in BC, (b) the role of legislation in standardizing TCM practice, (c) official barriers crected by government and the medical establishment, and (d) the role of local communities in negotiating TCM services in BC. The findings identify barriers in TCM practice, integration, and research, and suggest that professionalization could create a common ground for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相似文献   

16.
系统医学与中医学的未来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医学是一种以现代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为指导,以系统生物学和现代医学的合理成分为基础的辩证医学。中医的未来形态是一种类似系统医学的"新中医学"。"新中医学"是在辩证唯物主义以及系统论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并借鉴系统医学的理论,对传统中医学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的专利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我国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落后,我国中医药的珍贵知识财富正为外国大公司无偿地攫取。根据中医药自身的特性,对专利保护的适用、调整、改进及补充作了大胆设想,为我国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的专利法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未来中医发展途径的双向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医存在形式多样性的深入分析,提出未来中医发展方向包括对经典中医的不断深化研究和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中医的某些层次进行深入开发、应用,认为掌握、领悟经典中医和开发利用中医并不矛盾,都是中医生存发展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9.
以“传统中医理论如何变革”为中医务虚研究的核心问题,并从思维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解决这一非明确限定性问题的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应理解中医理论的存在有双重意义,故应有两种问题表征;在产生解决办法阶段提议可借鉴西方心理学的流派发展倾向来认知中医变革的方法倾向,后又强调了语言形式对中医理论思维的重要影响,指出应当以语言学知识和临床实际去重建中医学术语言的“语义场”,参照信息加工理论,努力减少“编码”失误;在问题解决的评定阶段,强调由于评定本身就比较困难,所以在应对反馈意见时应坚持革新的信念,及时校正算子。  相似文献   

20.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博大情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也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基本原理,因此对于中医的理论与实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对该学说进行严格的形式化研究,使之难以与不断发展中的中医现代化进程相适应。本文就是在这一学说核心内容的基础上,介绍引入次协调逻辑、缺省推理逻辑等先进逻辑来与中医诊断学结合的思想和方法,这样的目的是为今后构造一种符合中医诊断原则的中医阴阳五行推演逻辑系统作准备,该逻辑系统将用来描述基本的中医辨证推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