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系统医学是一种以现代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为指导,以系统生物学和现代医学的合理成分为基础的辩证医学.中医的未来形态是一种类似系统医学的"新中医学"."新中医学"是在辩证唯物主义以及系统论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并借鉴系统医学的理论,对传统中医学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
运用系统论观点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提出以人为主体,将人作为一完整系统,人与环境合为大系统,以整体论的健康观为理念的"人体-环境"新系统医学模式,旨在更好地推动中西医结合和预防医学的发展,加速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唤起健康和环保意识,以及更加重视政治和法律政策对现代医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尽管历经50年的系统临床实践,但迄今对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尚未有明确的共识或权威性描述.认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用中医学规律和方法研究西医学、或用西医学规律和方法研究中医学而产生的不同于中、西医学的,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的医学科学;其外延应包括整个中西医结合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医学检验"伴随着临床化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分子诊断学等学科的发展,进一步走向深化与细化.然而检验与临床之间隔阂愈演愈烈的现状,显示出还原论指导思想下的"医学检验"模式将难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进而向着以系统论为哲学指导思想的"检验医学"模式的转变,其间正经历着一场由还原论到系统论、再实现还原论与系统论辩证统一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人体-环境”新系统医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系统论观点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提出以人为主体,将人作为一完整系统,人与环境合为大系统,以整体论的健康观为理念的“人体-环境”新系统医学模式,旨在更好地推动中西医结合和预防医学的发展,加速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唤起健康和环保意识,以及更加重视政治和法律政策对现代医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中西医药结合进行总结的有益尝试上海医科大学(200032)马伯英当代科学中涌现出来的许多新理论、新概念,是中西医结合学者首先将之引入到中国医学中来,以之解释中医学的。例如控制论(包括黑箱理论)、系统论(包括耗散结构理论)、模糊理论等等,现在连普通的...  相似文献   

7.
走出哲学后的中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出哲学后的中医学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10012)侯公林浙江中医学院(杭州310009)沈浪泳一、引言有关中医学的理论问题,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医学界争论的重要话题,西医学在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纪以后,由于新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介入,使其理论和技...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学体系:差异大于同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差异是历史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中西医学形成的轨迹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形成了两种不同体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三焦六经、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七情六淫、辨证论治等,构成了中医药理论的主要框架,也构成了与西医学体系的差异。中医学分析事物本质的观察、归纳、推理、思辨的过程,不同于西医学观察、实证、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医学在发展的每一阶段,除吸取当时的医学知识外,还吸取了哲学以及其它多学科知识,而西医学的发展则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两种体系之间的差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医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研究作为中医学研究中的一次观念和思路的转变,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但是,中西医结合存在一个局限,即很多研究限于具体、局部、微观的治疗经验和技术上的协作、改进,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在理论方法上有机结合。其原因除了在认识上仅重视中医经验而忽视其理论内容,在方法上忽略中医学的整体性特点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们将中西医学这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思维方法的特征作为衡量判断其科学性的对照参考系。其结果导致两个极端现象:一方面注重借助现代科学手段而忽视中医药理论特点,从而以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和西医学模式评价中医学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无视中医学自身的  相似文献   

10.
微创医学--一个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在新的世纪里,为了回归医学本源、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探求一种新的医学智慧、建立一个新的医学系统.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现点出发,在深入研究"微创"概念及内涵的发展演变、二十一世纪医学发展的未来趋势和社会对医学-医院最大要求的基础上,作者等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在学界提出了"微创医学"的概念、建立了"微创医学体系"并正在进行着微创医学的具体实践--在微创医学理论指导下建设"微创医院".本文详细描述了微创医学体系:基本理论系统和临床架构系统.创立微创医学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医学上、在医院里达到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医学并不简单地就是自然科学。医学的方法是综合的,利用其他任何科学的成就。中医是经验医学,而且主要是临床医学。在广义的科学概念下,可以说中医是科学。中医基本理论没有根本改变其自然哲学形态,评价中医药学应主要着眼于其实践活动,也不可忽视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的复杂关系。关注中医药学可以启发我们,知识的发展可能以多元、曲折的方式进行,重估中医药学价值既可以对医疗实践也可以对科学发展做出某种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理不可通约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与西医学之间既有可通约的内容,又有不可通约的内容。中西医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并不否定中西医的可统一性,需要树立大统一观。中西医统一将从两条途径实现,一是可通约的理论从理论内容上统一,二是不可通约的理论从理论体系上统一,最后统一于一种新的更加完备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西医结合之"三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所走过的路程进行分析,提出目前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内涵过大,目的不明确;对历年来年取得的成就应有一个理性的分析,必须实事求是地总结所走过的路程和取得的成绩,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并且认为中医现代化并不能靠一些形式上的中西医结合来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学将走向何方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由于中医缺乏形态学,中医没有成熟的科学实验,中医的诊断很难标准化、客观化,理论逻辑的致命弱点,理论体系难以重构,所以中医药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保留下来之后,随着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的缺陷无法克服,原有的中医药体系必然解体,其中有部分内容融入现代医学。中医药学的归宿就是逐渐融入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对牙周病的研究和治疗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与牙周基础治疗结合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弥补单纯西医在治疗牙周病时偏重局部的缺陷。对中医药对牙周病研究和治疗的历史和进展情况作了简要综述,并就中医药对牙周病的治疗思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病的科学合理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中医药学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各有短长都不要无限夸大自身的优势。中西医互补整合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潮流。学术争论不要政治化,科技管理要法制化,学者必须从浮华世态中醒悟过来,重建学者应有的人格和道德,纯洁科学的神圣殿堂。坚持科学发展观,中医药学才有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农村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和利用现状,分析农村中医药发展的制约因素,探讨适合农村实情的中医医疗发展道路,通过对家庭入户进行相关问卷调查,收集农村居民对中医医疗的认知及利用的相关资料,证明中医医疗在农村的信任度及利用水平随居民年龄增大而增加,农村中医医疗现状居民满意度仅为31%。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学应当融入现代医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医药目前生存状态堪忧。中医药由于缺乏吸纳一切科学成就、校正自身差错的结构体制,缺乏坚持实证主义科学精神的价值取向,缺乏将经验认识转变为科学认识的线路,因而使其远远落后于现代医学。中医药只有融入现代医学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19.
进化论在近代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后,对东西方文化的评判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当时中西文化论争一部分的中西医论争自不可避免。进化论思想使中医得到“落后”的价值评价,在现实中给予了批判中医论者政治上的正当性,并成为他们废止中医的思想来源之一;同时,由于被评价为“落后、迷信、不科学”,中医表达自身的话语权也逐渐发生了转移,造成了中医的“失语”。  相似文献   

20.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博大情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也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基本原理,因此对于中医的理论与实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对该学说进行严格的形式化研究,使之难以与不断发展中的中医现代化进程相适应。本文就是在这一学说核心内容的基础上,介绍引入次协调逻辑、缺省推理逻辑等先进逻辑来与中医诊断学结合的思想和方法,这样的目的是为今后构造一种符合中医诊断原则的中医阴阳五行推演逻辑系统作准备,该逻辑系统将用来描述基本的中医辨证推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