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慧远大师的籍贯《高僧传》记载慧远大师的籍贯是“雁门楼烦人”,但是有关“雁门楼烦”在哪里却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在关于慧远大师的种种著作和文章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陈述:“今山西宁武人”①、“今山西代县人”②、“今山西原平县东北人”③、“今山西原平县崞阳镇东人”④等说法。本人于2002年在东林寺纪念堂中慧远胞弟慧持简介中将其籍贯写成是“宁武人”。为此,笔者撰文《慧远大师籍贯考》刊于《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三期上,考证慧远大师的籍贯是今山西省原平县大芳乡茹岳村人,认为《魏书地形志》有关记载正是大师在世时籍贯…  相似文献   

2.
五月八日,江西庐山东林寺为重建的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墓塔举行了开光典礼。东林寺方丈果一法师拈香说法,四众弟子虔诚诵经,祈愿国泰民安,法轮常转。日本佛教界组成以净正寺住持多贺谷崇峰、欢名寺住持铃木信光为首的庐山慧远法师奉赞会代表团一行八人,前来参加了开光仪式。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7,(12)
<正>"莲社"一词起于中唐以后,见于晚唐五代诗作中,如"白莲社里如相问,为说游人是姓雷"(温庭筠《寄清源寺僧》)、"虎溪莲社客,应笑此飘蓬"(李中《宿山店书怀寄东林令图上人》),分别用雷次宗参与结社与虎溪三笑典故,可见当时已有与"莲社"相关的传说。就目前所见的文献之中,宋僧道诚集《释氏要览》与旧题晋无名氏所撰《莲社高贤传》,详细记载了白莲结社,相传慧远与慧永、慧持、刘遗民、雷次宗等人在庐山东林寺结社  相似文献   

4.
《法音》1991,(10)
7月23日,庐山东林寺佛乐悠扬,梵音同唱,海内外诸山大德、群贤信施,及江西省、市领导、各界来宾千余人,在此举行莲花盛会,共庆莲池修复,古莲盛开。莲花是净土宗的象征,故净土宗又称莲宗。东林寺是莲宗发源地。东晋太元十一年(387),慧远法师在庐山东林寺安徒接众开凿莲池,净植白莲,并与当时高僧名士123人,结白莲社,专修净土,莲宗由此得  相似文献   

5.
综观南北朝的道教,大体而言,南朝以吸收佛教为主,北朝以排斥佛教为主。自北魏的寇谦之(365—448),南朝的陆修静起,对佛教的态度各有不同,而同在因佛教教义日在发展,当有以改革道教。寇谦之结合崔浩,合儒道以排佛,陆修静创立三洞,已在庐山有以吸收慧远东林寺的仪规。(慧远于公元386定居庐山,陆修静于公元453入庐山)于明帝太始七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在台湾、日本、新加坡佛教界鼎力相助下,全国重点开放寺庙江西庐山东林寺莲池复建工程,日前破土动工.莲花是净土宗的象征物.庐山东林寺是净土宗的策源地,开山祖师慧远亲手"凿池种莲",邀集中外僧俗123人,于晋太元十五年(390)结莲社,故净土宗又称"莲宗".东林寺莲中外闻名,每株有130余枚花瓣,花色清白,丰满清香.公元1321年,日本澄圆法师到东林寺求道,特意把莲种带回日本,先后种植在吉祥寺等13座净上宗寺院.历史上谢灵运、江淹、李白、韦应物、自居易、苏东坡、岳飞、朱熹等许多名人留下了吟咏东林寺白莲的大量诗篇,尤以唐代白居易《东林寺白莲》诗有名,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著名的故事。据说东晋时慧远法师在庐山创东林寺,有泉水环绕寺墙,流入虎溪。慧远深居简出,概不送客。一次,住在栗里的儒生大诗人陶渊明和山南的道士陆修静不约而同去拜望慧远,谈论契合。慧远送二位出寺,说话间不知不觉过了虎溪,溪下老虎一声巨吼,三人才回  相似文献   

8.
慧远与“莲社”传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中唐流传开来有关慧远等“十八贤’’结“白莲社,,之事,考之史实,大半是虚构。其中,属于儒的六人,虽然确有其人,并和慧远有关系,但从现存资料看,并不一定都参加过结社立誓活动;属于僧的十二人中,佛陀跋陀罗和佛陀耶舍未参加兴元元年(402)的这次结社活动;慧持、道生虽与慧远有交往,但此时也未在庐山;其余七僧,有的与庐山有因缘,有的资料缺为。因此说,这十位僧人不过是后人撮合的“庐山诸道人,,的缩影。总之,慧远等“十余贤”结社之事,不是史实而是传说,但传说也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往往是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某些侧面和制造这些传说人的真实心态。  相似文献   

9.
《法音》1992,(8)
“纪念远公祖师创建莲社1600年、莲社大殿重建落成暨庐山东林寺净土宗文化研究会成立法会”,6月1日在庐山东林寺隆重举行,海内外高僧大德、檀越信士600余人,喜聚东林,共伸祷祝之忱。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祖庭,开山祖师慧远于晋太元十五年(390),邀集印度、尼泊尔等中外僧俗123人,凿池种莲,结白莲社,为我国佛教结社之始,故净土宗又称莲宗。千百年来,东林寺屡历兴衰,莲社大殿风雨侵蚀,破败将倾。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尤为关心,新加坡佛教总会原任主席、新籍华人广洽法师,以91岁高龄于1990年9月30日,第二次专程到东林寺,捐赠新加坡币17万元,马来西亚币1万元,金泊折合黄金2斤,帮助重建莲社大殿。香港陈庭骅大居士,于去年7月捐赠港币50万元,资助莲社  相似文献   

10.
1995年8月28日,第一次访问了中国佛教念伟的发祥地——庐山东林寺和西林寺。经过整修以后的东林寺的伽蓝堂宇,庄严整齐、令人眩目。东林寺由果一法师(1922-1994)全力复兴,现在的住持是传印法师。这次就是应传印法师的邀请而参拜庐山的。十几年前,传印法师曾在佛教大学研修,与现任增上寺法主的藤堂恭俊先生有着师生之缘。佛教大学的师生员工借此胜缘,组团访问了庐山东林寺。庐山东林寺因慧远建立白莲社、倡导念佛而知名。我曾从家本善隆先生的讲课和著作中得知,因而一直向往着有机会参拜东林寺。但在十年前,狮子谷法然院的前住持…  相似文献   

11.
佛教的弥陀净土信仰在汉魏之际就传入中国内地,两晋开始流行。东晋东林寺僧慧远(334~416)原受学于名僧道安,太元六年(381)入庐山,“远内通佛理,外善群书。”“率众行道,昏晓不绝,释迦余化,于斯复兴。既而谨律息心之士、绝尘清信之宾,并不期而至,望风遥集”。慧远与谢灵运、宗炳、戴逵、刘遗民、雷次宗等相交论道,与鸠摩罗什亦书信往返,讨论佛学。元兴元年(402),慧远与学者名僧123人。  相似文献   

12.
温金玉 《法音》2004,(10):47-48
9月18日至21日。由江西省佛教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庐山东林寺主办的“纪念慧远大师诞辰16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庐山风景区国脉宾馆隆重举行。江西省政协主席钟起煌、省民族宗教事务局陈卫民局长莅会致贺。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东林寺方丈传印法师。中国人民大学方立天教授.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杨曾文教授等  相似文献   

13.
敦煌慧远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教史上,僧人取名慧远者很多,就隋朝以前来说,见于史载者便有三人。即庐山慧远(雁门楼烦氏)、江陵长沙寺慧远(籍贯不明)和京师净影寺慧远(敦煌李氏)。庐山慧远为东晋人,是早期佛教史上最有影响的中国僧人,故多为人们熟知。长沙寺慧远,为南朝刘宋时人,在佛教史上,没有多少影响。至于本文要谈及的汝煌慧远,虽无庐山慧远之声誉,但也不失为一代高僧。正因如此,有人把他与庐山慧远相比,称之为“小慧远”,然因庐山慧远在中  相似文献   

14.
滑红彬 《法音》2023,(2):59-64
<正>自东晋慧远大师创建东林寺之后,庐山就成为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至宋代,庐山佛教更是繁盛。陈舜俞《庐山记》中记载:“山北,老子之宇二,佛之宇五十有五。……山南,老子之宇九,佛之宇九十有三。”[1]据此可知,北宋时期,庐山寺院计有148所。庐山佛教之繁盛,可见一斑。其中尤以十大禅刹最为突出。《舆地纪胜·南康军》载:“庐山十大禅刹而山南居其六,曰归宗、开先、万杉、栖贤、罗汉、慧日是也。”([2])在这些名刹之中,  相似文献   

15.
慧远(公元334—416年),东晋名僧,俗姓贾,雁门楼烦人。慧远一生的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334年至354年,四处求学,为日后广行教化奠定了理论基础。354年至382年,追随道安,辅助弘法。383年至416年,离别道安后独立在庐山东林寺建立弘法道场。在这一时期,慧远遁迹庐山,孜孜于道,务在弘法,聚徒讲学,率众行道,创立莲社,观想念佛,组织译经,撰论著述,并与天下名僧及当政者深相结交,为僧团创造了宽松的弘法环境,为天下创建了“道德所居”的模范道场。由此,慧远僧团所居庐山成为南方佛教中心,与鸠摩罗什僧团所居长安,南北呼应,中分天下,使中国佛教呈现…  相似文献   

16.
东林随笔     
提到寺庙,不可不谈东林;谈到高僧,不可不话慧远。东林寺自慧远始就是闻名中外的古寺,东林寺和净土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头。 东林寺由慧远首建,净土宗由慧远首创。东晋十六国时,战乱频仍,烽烟四起,生死无  相似文献   

17.
东林尘外踪     
一92年的春天,学院组织朝山礼祖活动,去庐山的东林寺。我们在车上颠簸了一整天,晚上八时才到达。第二天,在东林寺住持果一和尚的陪同下,我们瞻仰了仰慕已久的净宗初祖慧远大师所开创的道场———东林念佛社。下午自由活动,同学们兴致极高,他们三五成群结伴去登庐山,而我因身体欠佳,只能“望山兴叹”!那天,我终究没走出山门外的虎溪桥。一个人的世界空寂而无束,我漫步轻声,徜徉在这超然世间的千年古刹,轻抚那漫天而苍凉的碑文,我那无羁的思绪沿着历史的长河,寻觅着经色望尘外的踪迹。二慧远大师是公元386年上庐山的。那是个烽火连天、疮…  相似文献   

18.
慧远(334—416年),东晋名僧,俗姓贾,雁门楼烦人,即今山西省原平市大芳乡茹岳村人,至今村中仍有楼烦寺。依照慧远传记资料记载,慧远一生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334年至354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一时期,慧远主要是四处求学。他早年博综六经,阅读儒道典籍,尤其对《庄》、《老》,颇有心得。这为其日后广行教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时局动荡,慧远萌发隐居之志。从354年至382年是慧远追随道安,辅助弘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慧远偕弟慧持于太行恒山(河北曲阳西北)听道安讲《般若经》,颇有领悟,感叹“儒道九流皆糠秕”,遂与弟俱投道安座下,剃度出家。从…  相似文献   

19.
简讯     
《法音》1982,(1)
庐山东林寺由中国净土宗初祖东晋时慧远大师开创的庐山东林寺,是一座风景优美、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净土宗祖庭,自1979年修缮殿堂、恢复寺庙体制以来,国内外前往朝拜参观的人日益增多。寺内僧众过着正常的佛教生活,庙像庙,僧像僧,党的宗教政策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为了培养僧材绍隆佛种,该寺干1981年11月14日至27日为寺内沙弥及在家二众共五十余人举行了传戒仪式,由该寺住持果一法师主持法事,传戒期间。有日本、美国和加拿大朋友前来观礼,日本友人还将传戒的部分仪式拍了电观。法会圆满,四众欢悦。  相似文献   

20.
图片新闻     
《佛教文化》2013,(4):10-17
前不久,江西庐山东林寺方丈大安法师带领四众弟子近400人从东林寺出发,行脚至东林寺净土苑,朝拜东林大佛。路程全长25公里,这也是大安法师第一次率领众多弟子在此路线行脚。(图/东林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