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来访者基本资料:小A,女,16岁,某省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咨询方式:通过网络进行电子邮件咨询。咨询过程:小A的第一封来信:老师,您好!首先要感谢您的理解。开学了,我的心却一直静不下来。上课的时候,眼睛盯着黑板心里却不知道在想什么。心里面告诉自己要好好学,已经高二了,可总觉得自己办不到。但记忆力还是和以前一样,还不错。现在只要看见和自己合不来的同学,心里就觉得特别的不舒服,有的时候甚至有拿把刀子去砍她的冲动。然后自己就强忍着。每当我站到高处的时候,老想着自己会掉下去,然后眼前就浮现出我掉下去了会是什么样子。如果平时里…  相似文献   

2.
《天风》2016,(3)
正一你在我心上,心不再荒凉;你在我梦里,梦不再惊慌;你在我身边,春风也送暖;你在我诗里,云彩也飞扬。花开的时令,你曾来陪我;冰雪的季节,你洒满星光。你看着我,生怕我错了方向;你眷顾我,生怕我远了天堂。二你给了我希望,我不知道该给你什么;你给了我爱情,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你给了我应许,我不知道该怎样报答;你给了我福音,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说。我还弱小,仍盼望阳光雨露;我还稚嫩,仍依  相似文献   

3.
    
正除了上课,做些跟工作相关的零碎事情之外,一天里的很多时间她都泡在等待中。她不知道被她唤作母亲的那个人来不来,什么时候会来。在这个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母亲没有手机,等于自动切断了跟别人的联系方式。也难怪,母亲都81岁了,在电话和手机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时候,她就已经喝过了这世间数不清的盐水,并习惯接受一切自然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眼睛看,用  相似文献   

4.
《天风》2020,(5)
正有了上帝做我的依靠,哪怕我面临再大的患难,上帝始终会增添给我信心和力量2019年8月31日,我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确诊,患有重度抑郁症。知道结果的那一刻,母亲的眼睛红了,我却觉得如释重负。我累了好久好久,这一次终于不用再伪装自己,不用刻意开心,不用去迎合别人,我想哭泣的时候就能哭泣,想发疯的时候就能发疯……但同时,从我心底还传来一个声音:耶稣,请告诉我,疾病为什么会临到我头上?  相似文献   

5.
父亲老了     
我想说一说我那年老的父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发现年过花甲的父亲越来越像个孩子。走路时不知道抬腿,脚蹭着地,声音很响;天凉了,他总是忘记添加衣服。每次父亲一进家门,第一句话一定是:“你妈呢?”如果母亲在家,父亲就不再多说,如果母亲不在家,父亲就到处找,把母亲找回来了,他又没有什么事。有一次,父亲晨练回来,母亲说:“脸都没有洗干净就出去了,左腮帮上还有一点黑。”  相似文献   

6.
崔健及其摇滚乐首先是在中国土壤上产生的,是急剧变化的八十年代的产儿,也是中国人传统生存方式的产儿。 我曾经以为简单的事情现在全不明白/我忽然感到眼前的世界并非我所在/二十多年来我好像只学会了忍耐/难怪姑娘们总是说我不实实在在/我强打起精神从睡梦中醒来/可醒来才知道这个世界变化真叫快。 这是崔健写于1986年的第一首摇滚乐作品,它表达了六十年代初出生的那一代人的默默忍受的生  相似文献   

7.
刘行 《天风》2007,(16)
故乡的月总是把古老的井,填满银辉。那是,我儿时一个圆圆的梦。母亲说,家乡的井是大地母亲的眼睛,那水就是母亲眼睛流出的泪。直到现在,那口经无数风霜雨雪的井已成为记忆;那泪水,已变成欢乐的泉源。  相似文献   

8.
我工作的地方离老家只有一百多里路程,工作不是很忙的时候,我总要抽空回去一趟,去父亲的坟前看看,对父亲说说心里话。跪在父亲的坟前,我不知道,长眠在泥土里的父亲,一个人会不会孤单。我也不知道,当我无数次梦到父亲那清癯的面容时,他同样是不是也在土地的深处,挂念着他的亲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父亲的逝去都会促使我对生命进行无解的思考:亲人们离开了我们世俗意义上的村庄,住进了那些在贫瘠田野中,用泥土垒成的村庄里,会不会害怕,会不会想念与他们不同世界里的亲人。他们能够感知我们对他们逝去的悲伤和思念吗?  相似文献   

9.
一口皮箱     
亲爱的朋友,如果我对您说,仅仅因为一口皮箱,许多年来我一直不敢正视母亲的那双眼睛,忍受着自己良心日复一日深深地自责,您也许一定不会相信。那么,就让我来告诉您这个关于一口皮箱的真实故事吧。17岁那年,我正在县城读高中,乡下的母亲来学校看我。她提了一口很精致的皮箱,箱里装满了我爱吃的东西。看着那精致的皮箱,我先是有些惊异,继而便明白是我的那封信起了作用。在那封信中,我一再要求母亲来的时候要收拾得体面一些,免得让同学笑话。想不到她还真将这当回事,可我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是不可能有那么一口皮箱的。母亲看出了我的疑惑,悄悄…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位母亲对她的女儿说的前半句话:“你可以不美丽。”后半句是什么呢? 那是我坐公共汽车去博物馆的路上,我旁边坐着母女两人,听说话知道那位女孩在读高中,她对妈妈抱怨自己长得不漂亮,身体不够修长,皮肤不够白暂。  相似文献   

11.
正一直到十八九岁,我都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是什么样。我爸演戏的时候,我经常躲在一边看,那时,我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是忠实观众吧。"文革"结束了,艺术院校招生,我好像忽然就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了。考艺术院校时,主考官让我演一个动作:从后面捂女孩的眼睛。我太紧张了,捂住她的眼睛,手就下不来了。那女孩只好把情人见面的戏变成了抓流  相似文献   

12.
王飙 《思维与智慧》2005,(12):41-41
我喜欢旅行,每年的暑假都会出去走上一段时间。而每当我旅行结束回到家的时候,常常会有人问:“你这次旅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听到这样的问话,我常常也会不假思索地笑着回答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去了自己渴望去的地方,我感受到了自己不走出家门就感受不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妈妈的树     
6岁的时候我曾大病过一场。父亲背着我去医院,长长的路父亲就那么背着我一步步地往医院走。那时我对父亲而言已经有一点重量。父亲停下了,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把背上的我往上顿了顿。我说,爸爸,你累了,放下我吧,我自己能走。说着,我就从父亲的背上往下跳。但父亲不许,坚持着将我一路背到了医院。后来,父亲去世了,是因为车祸。母亲在几天几夜的昏迷之后醒来,对我和两个哥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家里的树倒了!"母亲是上海宜川电子配件厂的一个普通工  相似文献   

14.
还是新婚后不久,有一天,在床第之间的一番恩爱之后,妻子伏在我的胸前,用秀发蹭着我的脸颊,如孩童般喃喃细语…… 那是床第恩爱的继续,如梦如痴,我眯着眼陶醉于这人世间最甜蜜的时刻,并没有在意妻子究竟在说些什么。见我半睡半醒,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付她,妻子不知道突然想起了什么,带着娇嗔问道:“要是我和你妈都掉到河里,你是先救她,还是先救我?” 这使我一惊! 我想,我这是碰到了有生以来最难回答的一道难题。先救母亲?那就意味着妻子的死亡,意味着我爱她还没爱到可以舍去一切的地步,所有的海誓山盟岂不都成了欺骗!先救妻子?那就意味着母亲将  相似文献   

15.
明尧居士 《法音》2006,(12):19-24
疑情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明万历年间以后,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后,就提出一个“念佛是谁?”——我明明…  相似文献   

16.
人生美酒     
王英 《天风》2006,(18):8-9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约2:1-10)  相似文献   

17.
如一梦忽醒,就这样安定坐在了无锡的庭院中,命中注定。心里就曾想着,总有一天去了无锡或者其他什么地方,是能够再次理顺心情的。缘待我静心去挖掘无锡这边的文化,既来之则安之。盯住一种生活,并且用这种生活的稚拙,去盯住一种文化传统。我在安安静静中  相似文献   

18.
朦胧中,激情冲开了我疲倦的眼帘,梦中的画面又展现在眼前,慈祥的目光,娴静的笑脸,都紧扣着我激眺的心弦。渴望的圣母升天瞻礼来临了,怎不叫我思潮起伏,思绪万千。圣母啊,我仁慈的母亲!您慈母般的爱啊,时刻滋润着我的心田。今天,让我唱一支圣歌,表达我们对您的怀念。今天,让我拿  相似文献   

19.
“大约9、10岁时,一次家里来了远道的亲戚,住不下,让我去邻居家借宿,第二天晚上睡得正香,感到有什么东西压在身上,朦胧中还以为是做梦,可醒来后发现邻居家读高中的男孩压在我身上,当时我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只是推他下来了事。现在想起来真是可怕,我想自己可能已经不是处女了,要是将来男朋友知道我不是处女,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全完了。”这是一位少女在咨询信中所提到的。  相似文献   

20.
很少和父母谈及自己每日都在敲打的文字。偶尔回家小住,也是在电脑前熬夜忙碌不休。母亲总是坚持陪我到凌晨才肯去睡,我听着客厅里电视的声音,几乎小到没有,去洗手间的时候瞥一眼母亲,已经迷迷糊糊地在打着瞌睡,我轻声唤她,她会吓上一跳,而后又揉揉眼睛,看一眼电视屏幕,说:这两个人怎么还没吵完架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