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跨文化心理学导论》介绍郑雪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广州510631)跨文化心理学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学研究方向,它以比较的研究策略探讨不同文化中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差异性和普遍性,以揭示社会文化与个体心理行为的关系。由于这个学科对于整个心理科学有...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刍议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张海钟 《心理科学》2005,28(5):1235-1237
城乡跨文化心理学的母体是跨文化心理学,它旨在探讨城乡两种亚文化背景中的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生活准则、价值体系、行为方式、民俗习惯、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以及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共同文化心理特质和文化心态差异,中国的城乡跨文化心理学着重揭示城乡两种文化背景下个体或群体社会心理的基本差别,并因此为心理学提供研究原则和方法方面的启示,进而为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决查明心理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的跨文化比较方法之上的、探求群体心理行为差异与相似的一门学科。它发端于本世纪初,形成于七十年代。近二十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被认为代表了心理学未来的主要方向之一。一、跨文化心理学的现代概念跨文化心理学有一个有代表性的最新定义,是在1989年由加拿大皇后大学 Berry 教授等人提出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各种文化和民族群体  相似文献   

4.
文化混搭指"不同文化在同一时空中呈现"的现象,是全球化背景下心理学中文化研究的新热点。文化混搭研究代表了继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多元文化心理学之后,心理学文化研究的第四个阶段——文化会聚主义心理学,并从不同方面延伸与拓展了传统的多元文化研究。已有文献从文化混搭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个体对文化混搭的反应及心理机制等角度展开了实证研究。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明晰文化混搭的概念定义和研究范畴、提炼和比较其不同表现形式、探究既有研究结论中的不一致性、比较文化元素的混搭与非文化元素的混搭的异同、采用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毕生发展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毕生(Life span)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也是一种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和方向。它描述、解释人的一生从孕娠到死亡的心理(或行为)发展过程,研究个体发展中行为的恒常性和变异性,为研究个体心理发展提供概念和方法的框架。其目的是要发现人生心理发展的一般原则,获得关于个体间发展异同的知识和个体发展可塑性程度及条件的知识,并改进人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关于行为与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综述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跨文化/文化心理学自20世纪中叶创立以来,在人类行为的共同性、差异性以及心理功能在多大程度上存在文化特异性的问题上的持续争论。第二部分探讨文化差异的魅力,论证为什么迄今的研究往往偏向于寻找行为的差异而不是跨文化的不变性。第三部分简要概述跨文化比较研究中的文化偏误、缺乏等价性等问题及其对数据解释的影响。第四部分重点阐述本文题目中的主题,即跨文化差异的心理组织。这部分内容对目前文化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倾向,即从宽泛的维度或笼统的心理功能角度来组织和解释行为差异提出了挑战。第五部分则通过跨文化心理学的历史回顾,以几个重要的传统研究领域为代表来具体说明这种过度泛化的倾向及近期的研究发展,其中也包括了中国研究人员贡献越来越大的文化神经科学领域。最后对跨文化心理学的前景与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行为心理学——文化取向心理学第四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要回顾比较了文化取向心理学的四个不同的方向: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以及新的发展方向——跨文化行为心理学;重点介绍了跨文化行为心理学与文化碰撞情境概念的提出以及一个跨文化行为模型;其次提出了该学科在跨文化协同增效方面的重要应用;最后做出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展相应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人类自我概念的心理表征在心理学和哲学有深入的研究,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东西方文化自我概念的结构差异。近年来神经科学借助脑功能成像开始研究自我相关信息加工过程的神经机制, 并探讨是否存在文化特异的自我概念的认知神经表征。跨文化神经成像研究表明自我概念在知觉水平和人格特征表征方面都存在文化差异, 本文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跨文化和文化启动神经成像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自我概念表征文化差异背后的神经机制。这些研究推动了文化神经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关于行为与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综述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跨文化/文化心理学自20世纪中叶创立以来,在人类行为的共同性、差异性以及心理功能在多大程度上存在文化特异性的问题上的持续争论.第二部分探讨文化差异的魅力,论证为什么迄今的研究往往偏向于寻找行为的差异而不是跨文化的不变性.第三部分简要概述跨文化比较研究中的文化偏误、缺乏等价性等问题及其对数据解释的影响.第四部分重点阐述本文题目中的主题,即跨文化差异的心理组织.这部分内容对目前文化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倾向,即从宽泛的维度或笼统的心理功能角度来组织和解释行为差异提出了挑战.第五部分则通过跨文化心理学的历史回顾,以几个重要的传统研究领域为代表来具体说明这种过度泛化的倾向及近期的研究发展,其中也包括了中国研究人员贡献越来越大的文化神经科学领域.最后对跨文化心理学的前景与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陈劭夫   《心理科学进展》1985,3(4):32-38
在过去的几年中,跨文化研究已为大多数心理学家公认为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他们本人并不一定在另一种文化中工作,但已接受了任何一个心理学的定义(例如,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必须重视世界各地人类行为的多样性这样一个事实。而且,工业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已告诫人们注意收集跨文化材料的重要性。有关跨文化研究的大量文献不仅仅是心理学家写出的,也常是心理学家与人类学家共  相似文献   

11.
作为行为研究的重要补充,文化产品研究在文化心理学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化产品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可以揭示不同时空下文化本身、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特征.中国未来的心理学研究可以利用文化产品来研究揭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心理差异,以及近几十年社会巨变对中国人的和行为的影响,最终促进国家进步、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王琰  陈浩 《心理科学进展》2017,(6):1077-1092
从情绪波动到文明兴衰,研究者愈来愈意识到大气现象对人类的重要影响。气象心理学涵盖天气和气候这两大类大气现象作用于人类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乃至文化特征的各种研究。在个体心理层面,温度、湿度、日照等气象因素会影响个体情绪、工作记忆和认知能力。在个体行为层面,人际亲和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也会被天气左右。在群体和文化层面,从长程上考察,气温和降水量与多尺度人类群体冲突爆发密切相关;气候冷暖和资源多寡也会共同形塑当地族群的文化心理行为特征。人类世界始终嵌入于天气和气候等宏观生态环境中并受其影响,气象心理学应当在心理学研究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腐败作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领域学者针对腐败行为产生原因与对策进行探讨。普遍认为制度、权力、文化等因素是腐败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个别研究涉及到腐败主体的内在心理。进化心理学从进化和适应的视角对人类行为发生及心理内在特征具有终极解释度。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进化心理学的独特视角,从个体生命史历程(如童年创伤、贫穷经历等)去揭示腐败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心理痛苦是社会认知心理学和灾难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目前对心理痛苦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主要包括心理痛苦的界定;心理痛苦的测量方法;心理痛苦客观存在的证据、心理痛苦与生理疼痛的关系、心理痛苦与自杀的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应注重研究方法趋向多元化、建立消除或缓解心理痛苦的干预机制及对心理痛苦的跨文化研究。关注心理痛苦的研究对个体的生存、适应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晓檬  喻丰  彭凯平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1):2081-2090
道德判断与行为具有高度的文化敏感性,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文化经历的个体, 对于同一道德现象的理解与建构存在显著差异。随着20世纪80年代文化心理学的复兴繁荣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 文化视角的道德心理学在当代社会心理学语境中备受关注, 并已开展了初步的理论探索, 积累了大量的实证证据。基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 本文将分别从文化间变异、文化内变异和多元文化三个方面梳理和评述不同文化因素(比如地域、生态、社会阶层等)如何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与行为, 期望推动未来研究进一步探索快速而剧烈的文化变迁背景下中国人的道德心理和价值体系已经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怎样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人的心理发生问题是宇宙间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也是有史以来人类就企图认识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将我对个体心理发生问题的初步探索和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呈给心理学界各位同志们,望得指教并对此问题引起讨论。个体心理何时发生、心理发生的时间和标志等问题一直在心理学理论中没有定论。从冯特187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创了科学心理学纪元时起直到今天,心理学的发展和基本理论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纵向考察心理学发展史和横向观察近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与人的思想以及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并具有一定的影响性,但是文化如何作用于人的心理以及行为一直以来是学术界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心理学范畴内很多文化学者认为个体心理学并不能将心理学完整地体现出来,这是由于人类心理是长时间得到的产物,而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所知晓的是微乎其微的,换句话说人的行为、传统、风俗等必然与文化有着潜在的联系,而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度发掘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本文对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关观点,供以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06,29(3):520-525
从基因的角度认识人的社会行为,以遗传决定论的观点看待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这种生物还原论的观点近年来在西方心理学中有着很大的市场。社会生物学、进化心理学和对行为遗传学研究成果的错误理解和解释是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实际上,基因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并不能决定个体的行为选择。个体发展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心理与行为是受文化制约的,文化决定了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文化心理学的基本内涵辨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由于文化心理学刚刚兴起,概念尚未十分清晰,不同的学者对之有不同的看法。不过,不同学者看法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他们基本上都认为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是意义;心理与文化相互建构;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主流心理学不同,主要采用客位研究策略。综合各家之言和文化心理学的基本特点,可以把文化心理学界定为研究文化心理或文化行为的具有边缘或交叉性质的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20.
还原主义是主导心理学研究的非常重要的理论原则。其核心思想是认为,世界是分层的梯级系统,可以通过已知的、低层级的事物或理论来解释与说明未知的、高层级的事物或理论。实证的科学心理学在自己的起步的阶段,曾经把物理学当成了自己的榜样,当成了自己的标准。心理学在解说人的心理行为的过程中,就把心理行为的规律归结为物理主义的规律。生物决定论观点认为人的心理或行为主要受人的生物因素所决定,人类的社会行为、人格乃至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都决定于这些个体、群体、种族或人种的生物因素。还原论与还原方法既有联系又存在着质的差别。还原论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有其合理的地方。这也就可以区分出所谓的物理主义的还原,化学分析的还原、生物决定的还原、生理机制的还原、社会决定的还原、文化制约的还原,等等。在表面上看,心理学研究中的还原主义是一种简单化的或简约化的研究处理。但是,在深层上看,心理学研究却借助于还原论而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框架。并且,这也是将各自不同学科的相关的探索转换成为了心理学的学术性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