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甲筮法讲座(七)乾元亨上期从不同角度叙述了前人运用“纳甲”筮法断病的方法与技巧。依据前人筮书,现在,我们可来作一些总结。首先,前人以为有四种不死之卦:①用神居日月,卦中无鬼无财不死;②身空命空不死;③用神生旺不死;④卦无用神,但得元神动则不死。另有...  相似文献   

2.
以上试着简要介绍了“纳甲”筮法中的部份主要术语。但在具体运算中,我们将发现其运算机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关于这点,我们将留在后面讨论。现在先以具体筮例,探讨“纳甲”筮法怎样对事物吉凶进行运算与推断。参考前人筮例,我们试将大多数人关心的问题分成如下五个方面: (一) 求财; (二) 问病; (三) 婚姻及胎产; (四) 谋官;  相似文献   

3.
上期我们简单介绍了“纳甲”筮法演卦方法,由这简单的介绍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 在“纳甲”筮法中,十天干分纳于八经卦,即所谓“乾纳甲壬”,“坤纳乙癸”,其余六卦分别纳所余六个天干。以此解决将十天干分配于八卦的方法。依天干顺序,由《艮》卦纳丙,《兑》卦纳丁,《坎》卦纳戊,《离》卦纳己,《震》卦纳庚,《巽》卦纳辛而观之,“纳甲”筮法中六子之排列顺序,显然与马王堆帛书《易经》相同,可见“纳甲”法当与帛《易》系统有关,这点前文已述。而十二地支亦配合十天干纳子八卦之中,由其排纳法看,《震》卦与《乾》卦同,皆由“子”纳起,《坎》卦由“寅”起,《艮》卦由“辰”起,全以顺时针方向,每隔一个地支,由初  相似文献   

4.
明亮而警醒的眼睛──评刘大钧先生《纳甲筮法》陈衍现代人讲述纳甲筮法,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把此说成是“预测学”,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包装成“预测大师”,诱入沉入“能掐会算”的美梦而难醒;另一类则强做简单生硬的批判,本意却是投其所好,轻赚人入此“围城”,你若...  相似文献   

5.
纳甲筮法讲座(九)乾元亨诉讼诉讼之占,今人最关心的是自己能否胜诉。前人“纳甲”之书,多以内卦克外卦,世爻克应爻为我胜。外卦克内卦,应爻克世爻为对方胜。世爻及内卦旺、外卦与应爻衰则我胜,反之,则对方胜。内卦世爻生外卦应爻者,据说此主因诉讼而招至损失且失...  相似文献   

6.
纳甲筮法讲座(六)乾元亨以上我们讲了前四种求财方式,现辑《增删「易》二贷款求财之例,以供参考:未月丁卯日占借贷,得《兑》之《震》父母未兄弟西(申)一△子孙亥─父母丑妻财卯(寅)一△官鬼巳一《兑》之《震》其断曰:“兑卦属金变震卦属木,金克木为财,卯木财...  相似文献   

7.
纳甲筮法讲座(十)乾元亨一位易友给我寄来他本人辑录的近期卦例二百余条,因为这些卦例皆为实例,并附有时间地点及真实结果,所断之卦有验,有不验,而不象一般筮书上说的那样,条条百分之百得验,故卦例较为信实可靠。并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笔者从中选取了如下十条卦例...  相似文献   

8.
本栏是为初学《易》者而开设的通俗讲座,除“《周易》古经今注今译”外,还将分期陆续刊登《周易》的卦气、纳甲、互体、筮法、占法等易学基础知识,目的在于引导易学爱好者入门,进一步发掘和弘扬这一古老的中华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左传》《国语》涉"八"筮例有三,前人论说甚多,然皆不能贯综其理。今详考旧说凡十余种,谨述诸家得失。至若本文所作新解,则假借出土材料而试为之也。持论以为,《春秋》内外传所见涉"八"筮例,筮法别于《周易》,解法不从变卦中求,盖自静卦卦旨、卦爻关系及筮数吉凶而作占断也。其中《国语》"贞屯悔豫皆八"一例系四位卦占,战国楚地《筮法》一系筮术,可溯诸此。本文推断东周时有静卦、动卦二大占筮法。《周易》用动卦占;而《左传》《国语》涉"八"筮例及出土楚地筮例用静卦占,疑与《连山》《归藏》筮法有关。  相似文献   

10.
清华简中的筮数八、五、九、四,是大衍筮法数,用大衍筮法"挂扐法"可以推演出清华简由一、六构成的卦。一、六卦参杂了筮数八、五、九、四,与战国楚地风俗习惯相关。清华简的筮法应该与《周易》大衍筮法是近亲。清华简虽然为战国简,但从其根源说,其筮法不可能是晚于《周易》的大衍筮法。清华简与之前出土的数字卦,有相似之处,保留了战国前流行的数字的特征,透过清华简可以看到数字卦数字过渡到一、六,再转化为阴阳符号是一个过程。清华简对于数字意义的解释和使用三位数字卦占,是由早期单数占过渡到三位数占,证明了早期数字卦起源于单数占和早期数字卦三位数占的存在,后世的八卦占与清华简数字占一脉相承。清华简与传世辑本和出土《归藏》关系密切,其筮具与筮法应与出土王家台秦简《归藏》一样,以蓍草为筮具的复杂筮法和以刻有数字的骰子为筮具的简化筮法并用,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多是用简化的筮法。  相似文献   

11.
《周易古筮考》筮案选释(一)刘光本孔子自筮命得贲《家语》:孔子常自筮,其卦得贲,愀然 ̄①有不平之色。子张进曰:“师,闻卜者得贲者吉,而夫子之色不平,何也?”孔子曰:“以其离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谓之责,非正色之卦 ̄②也。夫质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贲...  相似文献   

12.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筮法》既已刊布,学者多有研讨,今就众说之未尽处,试作考索。所论有三,一曰六■,二曰■■,三曰八卦吉凶。《死生》章所谓"六■"者,学者或合观左右卦,以六爻之位皆有阳爻解之,然其说与"五■同弌■"相迕。疑之者以六甲孤虚解,然说类纳甲,去孤虚之法远。今检讨二说,详考筮例,排除以四位卦之卦数、爻题、经卦阴或阳画数定■之诸多可能,而立论以左右别卦合爻之含阳及纯阴者为■解之。《得》章所言"■■"者,或以为上兑下巽卦画相覆,或以为含倒数之兑卦,然皆不合筮例,今立论以"■■"为含恶爻之兑卦解之。"八卦吉凶"者,以乾坤二卦吉凶为难辨,或依《乾坤运转》章径定乾坤二卦除恒吉日外依巽艮之吉凶为吉凶,今据包山楚简所载筮例而驳其非。文章于其馀六卦吉凶筮例之解说,亦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13.
周易筮法的概率研究向传三一、大衍揲蓍歧见及概率分析周易卜筮的方法在先秦典籍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左传》《国语》之中有不少筮例,然而对筮法只字未提。春秋时代,周王室和诸侯专设有太卜、筮人等官职。想来,筮法在世袭的筮人中间自有传承。唯一的文字记载,见于《系...  相似文献   

14.
“纳甲”是两汉易学象数学的基础,特别是虞翻说《易》,更以“纳甲”为重要依据,贯串于《周易》六十四卦。尽管历代易学家对“纳甲”毁誉不一,但“纳甲”在汉代易学中,又确实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因此要了解汉代易学,就不能不对两汉的“纳甲”说作必要的研究和探讨。为此笔者谈谈个人的浅见,就教于方家。“纳甲”说始于何时,众说不一,或论始于西汉京房,似不尽然。考之《周易》的卦爻辞:言“干支”的如《蛊》卦“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巽》卦“先庚三日,后庚三日”。《革》卦“已日乃孚”;言“方位”的如《坤》卦“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蹇》卦“利西南,不利东北”;言“时候”的如《小畜》卦《归妹》卦的“月几望”,《复》卦的“先王以至日闭关”等等。这说明以“干支”记时和东西方位之说,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夏、商时期,我国先民已经注意到对天象的观测,并以太阳主阳属天,极以“天干”(甲、乙、丙、丁、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河南洛阳市唐城花园C3M434墓葬中出土的西周晚期的仿铜陶簋,内壁腹部刻筮数、刻划符号和图画,本文利用学界成果,对其中的筮数所表示的五组数字卦与图画进行解释,说明数字卦当是用卦辞为占,并结合殷墟卜甲数字卦,说明用卦辞为占,用"大衍之数"五十的揲筮法进行占筮的方法,很早就存在,它们和其它占筮法、占筮系统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6.
古笈中,《周易》预测事例的记载不少,多不为人们所相信。《左传》《国语》中的筮例,多为研《易》者所趣读。其中有能够理解的,也有不能理解的。如《左传》《国语》中的“之八”、“皆八”就很难理解。前人尽管有其解说,总觉不通。又如《左传》成公十六年筮得《复》卦无动爻,即:  相似文献   

17.
自1978年张政烺先生考证西周铜器上的数字为筮数以来,《周易》筮法的原貌又变为热辩课题。据传统看法,《系辞》中《大衍章》所叙述之筮法当为“周易”原有筮法。“大衍”谓: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抽而后卦。……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  相似文献   

18.
虞翻对"大衍筮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指出大衍之数以数涵象,筮占操作以数显象。通过建构数与天地、五行、天干、太一相对应的诠释系统,揭示大衍之数内涵天地、五行、阴阳消息、太一诸象,令《易》之学得到概要呈现,筮占操作即建立在这一学基础上的术之用。大衍之数所内涵的象借筮占操作的机缘,在以数的推演模拟宇宙大化的模式下次第显现,最终呈现于筮占所求得的卦。学彰显的是哲学与价值的理性,术体现的则是非理性的信仰,二者的关系须作出批判性反省。  相似文献   

19.
先民信奉的术数有天启与人为之別。天启是消极被动地等待"天垂象,示吉凶",人为则是以卜筮"决嫌疑,定犹豫"。龟卜繁难,筮占简易。殷人尚卜与周人用筮,实为不同民族的稽疑习惯。周人受封于商,殷周始有文化往来,而周人迁岐之后,殷人之龟卜乃行于周邦,但周人仍以筮占为主。周朝开国立基,依其传统的稽疑之法编纂筮书,称之为《易》,其命名之朔,正是着眼于龟卜的繁难与筮占的简易。而《周易》卦爻辞乃旧有之象占、星占及筮占甚至龟卜之辞的鸠合与改编,具有相当程度的加工与润色。六十四卦卦画符号的原初功能就是"纪数"与"检索"。内"贞"外"悔"的爻辞顺序,也是针对六十四卦卦画绝大多数皆可"表里视之,遂成两卦"所作的规定。因此,《易》之所以名"易",一是相对龟卜而言,筮占简单容易;二是筮书编成之后,卦画符号具有方便的检索功能。而各种不同的筮法,皆可视为筮书的不同检索方式。  相似文献   

20.
学习研讨清华简《筮法》,获得如下几点认识:首先,《筮法》的背后有一个完整、严密的体系。比如八、五、九、四分别在春、夏、秋、冬遇到时称"得",这是因为四个筮数与五行是对应的,而其相配的数字次序,如果忽略大小本身,其正好与《洪范》五行的次序相合。其次,《筮法》中有"十七命",与此相应,整理者"弁"、"战"的标目是值得商榷的。再次,《筮法》中分析卦象的一些理念,与今传易学中的互体、中四爻为占、应、中等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