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暴食症的诊断、治疗及其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衍  席居哲 《心理科学》2011,34(6):1508-1511
暴食症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三大进食障碍之一,我国患者亦不在少数并有增加之势,但对暴食症的研究与治疗尚属起步阶段。文章回顾了暴食症的表征及其诊断技术,简要介绍了常见的三种治疗方法(即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及伴随症状改善法),并讨论了影响暴食症疗效的诸个体因素。暴食症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进食障碍检测评估表(EDE)(治疗者用)和患者用进食障碍检测问卷(EDE-Q)(患者用),并结合过往病史和伴随症状。三类治疗方法在理论与操作层面各有倚重,均可收到一定治疗效果。但各疗法的效果与预后会因患者而异甚或迥乎相异,这是因为暴食症疗效还受到患者自身人格、社会和认知诸因素的影响,治疗者应根据特定患者选择适合该患者的疗法。  相似文献   

2.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Cage加自体骨椎间融合(PLIF)与传统术式(开窗减压、半椎板切除、全椎板截骨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差异。2006年6月~2008年8月,对8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传统术式减压(A组38例)、PLIF治疗(B组47例)。术后随访16个月~43个月,平均23个月。采用JOA评分评估疗效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有效率78.94%,B组有效率95.74%。A组与B组比较,B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Cage加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3.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Cage加自体骨椎问融合(PLIF)与传统术式(开窗减压、半椎板切除、全椎板截骨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差异.2006年6月~2008年8月,对8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传统术式减压(A组38例)、PLIF治疗(B组47例).术后随访16个月~43个月,平均23个月.采用JOA评分评估疗效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有效率78.94%,B组有效率95.74%.A组与B组比较,B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Cage加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4.
比较放散式体外冲击波与传统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评价。对2010年6月至fi013年6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2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139例,女11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并在治疗前后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法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评价,应用健康调查评分量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对患者进行随访1周~12周,平均(10.0±3.4)周,治疗组治疗后2周和4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2周及4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8周和12周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和躯体疼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并能够较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评价腔内成形术(PTA及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技巧和临床观察。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对3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多段病变患者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36(97%)例手术成功,术后肢体缺血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38条患肢皮温明显升高,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距离延长,静息痛好转。术后踝/肱指数(ABI)(0.83±0.12)与术前(0.35±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理的腔内成形术(PTA+PTAS)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的方法。熟练掌握腔内成形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维持通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