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给心灵放假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第二次来到阆中。第一次是今年春上,参加重庆书展签名售书活动后,我慕名来此专访。第二次则是因为大型历史纪录片《风云三国志》的拍  相似文献   

2.
心灵小憩     
李微 《思维与智慧》2006,(11):35-35
让心先过曾35次创造世界纪录的俄罗斯撑杆跳高运动员布勃卡的教练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记住,先让你的心从杆上‘跳’过去,你的身体就一定会跟着一跃而过。”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5,(10)
<正>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15日,第18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曾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日本广岛市举行,会议以"回归原点——构筑心灵的和平"为主题,寓意深刻。在工业化、信息化的推动下,当代世界从政治、经济乃至文化诸方面大踏步走向全球化,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气候恶变、文明冲突、恐怖主义、战争威胁等也日益全球化。无论从历史的教训,还是现实的感受上,都迫切需要全球精英人士,尤其是宗教家,从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4.
在国外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亲兄弟,他们生活的农场相毗邻,40年来他俩相处得相当不错。然而有一天却为一件鸡毛蒜皮之事闹起矛盾来,这也是他们之间第一次出现裂痕,而这一切仅源于小小的误解,从而产生重大分歧,进一步发展为恶语相向,之后是几个星期的互不理睬,长期的兄弟合作就这样破裂了。  相似文献   

5.
延展心灵论题在近二十年的争论中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第一次浪潮基于功能对等性原则,第二次浪潮基于互补性原则或整合主义,第三次浪潮则基于非个人主义和动态系统视野。在围绕第一波延展心灵的争论中,认知主义者提出了三种主要的论证:差异性论证、耦合-构成谬误、认知标志异议。第二波延展认知的诞生让差异性论证失去了意义,而第三波延展认知则强有力地回应了耦合-构成谬误。然而,第三波延展认知在强调社会-文化环境的同时,淡化了对物质环境的关注,而这本属于延展心灵的原初关切。  相似文献   

6.
重塑心灵     
正自序我第一次接触NLP(身心语法程序学)是在1992年的冬天。当年的夏天我参加了一个很有激励力量的其它课程,使得我做了很多平时不会做的思考。那段时间,我与我的第一位太太关系不太好。我俩对对方的爱都很真很深,亦被朋友们肯定是好人,但就是往往陷入没有效果的沟通模式,产生很多负面的情绪。俩人之间是一份紧张和痛苦的体验,但同时各自又都深爱着对方。那次课程使我决心去找寻使这一方面能够有所改善的学问。  相似文献   

7.
在国外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亲兄弟,他们生活的农场相毗邻,40年来他俩相处得相当不错。然而有一天却为一件鸡毛蒜皮之事闹起矛盾来,这也是他们之间第一次出现裂痕,而这一切仅源于小小的误解,从而产生重大分歧,进一步发展为恶语相向,之后是几个星期的互不理睬,长期的兄弟合作就这样破裂了。一天早晨,有人敲哥哥家的门,来人是一木匠,他是来这儿找点活干的。哥哥说:“我这儿有些需要你干的活。你瞧河那边的那个农场,那是我的邻居,事实上,是我的弟弟的农场。我俩的农场之间本来有一块草地,上周,我弟弟用推土机在这儿推出了一条河。请帮我筑…  相似文献   

8.
<正>这一天,一位老师电话预约后来到心理健康中心。落座心理咨询室,才知道这是一位高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她是为自己的学生来访的。老师介绍说,最近班上同学们反映时常丢东西,都是班上一个女孩偷拿的。最近一次是一个同学的  相似文献   

9.
心灵的空间     
正我曾经帮朋友代课,带大学舞蹈系先修班的孩子,他们大概都是大一的程度。因为要代三个星期的课,我很想认识他们,所以请他们画自画像,然后准备两分钟的自我介绍。他们不是美术系的学生,当然自画像画得不是很好,我的目的也不是要他们画得好,只是希望他们可以在镜子里看看自己。课后,好多学生告诉我,这是他第一次透过镜子好好地看自己。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好好地在镜子里看过自己,他对自己是  相似文献   

10.
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冰冻封结的时候,寻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温暖将伴你一路同行。孤寂的心已冰封许久,慢慢走在求知的路上,冷月无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堆中遇见了你,从此我眼前的道路一片光明,冰冷的心变得暖和,奋斗的力量重新凝聚,拼搏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2012,(8):1
盛夏的国家宗教局培训中心(养怡山庄),草木连天碧,荷花别样红。置身其中,心随彩云逐,物我两相忘。在彻底放松身心的同时,通过高效实用的学习培训,开启一次充实自我、历练自我、提升自我的心灵旅行,是一年中珍贵而让人留恋的好时光。  相似文献   

12.
我把这段情感走私写出来,让灵魂再一次得到洗炼——  相似文献   

13.
心灵的甘露     
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前4:7-8)在德国的法兰克福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孩子粗暴地将一位上门乞食的流浪汉赶走,全家人对此十分重视,并且郑重其事地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大人们严肃认真又耐心细致地启发孩子:流浪者尽管穿着褴褛,但同样享有人的尊严,这使孩子明白  相似文献   

14.
心灵,在人的一生中会有多少次闪光?生命兑现给人的,正是这心灵闪光的可贵……然而,我心灵的一次闪光所留下的却是终生的怅惘。——好在,我敢于把它说出来。  相似文献   

15.
吴祖光先生是当代非常优秀的戏剧家,他的《风雪夜归人》等戏剧曾在文坛上发生过重大的影响,他不仅才华出众,为人处世也足以成为我们的楷模。 吴祖光的妻子新凤霞长期患病,家中请过不少小保姆。一次,一个小保姆借探亲回家一去不返,事后因为她偷走吴老的一些外币  相似文献   

16.
一年四季每天清早,不管是天晴下雨,或者是酷暑严寒,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窗户.随着窗户的打开,室外清新的空气和丝丝阳光的来临,使室内的混浊气息荡然无存,也是一夜的沉闷和宁静得到又一次缓解,并把睡梦中的那份惆怅和失落彻底释放,从而把心灵的激情与感觉重新点燃.看见窗外新一轮初升的太阳,听着小鸟清脆的鸣叫,呼吸着新鲜而又甜淡的空气,生活的希望沸腾了满腔的热血.打开窗户,接通了外面世界的繁华,一颗心又开始了紧张的运作,在一夜的休息和调整中,精力的再次给养,生命的再次充沛,希望的再次锻造,追求的再次跳动,使欲望的天空继续…  相似文献   

17.
正当黛色的笔在白纸上写下"禅味心灵,素简人生"的时候,心空一片明媚,什么都不想,只觉得拥有心笔一体,肆意徜徉的感觉就够了,就如白雪少年素衣于野,无限任性而自由。不记得有多少次凌风驰奔的放纵,也不记得有多少酒后放歌的轻狂,不想向时间和复杂妥协,只想怀抱着自己的一份本真、一份善良周游世界。正如雪小禅  相似文献   

18.
1995年4月6~8日,基督苦难主日前夕,北京西什库本堂神父组织了一次避静。感谢无限仁慈的天主,也恩赐了我避静的机会。三天时间比较紧张,除念经、听道理、默想外,就是自我省察,最后是避静神功。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心灵的成长一定得益于某个契机,是这个契机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场合,在这个场合让你遇到了某人、经验了某事,于是乎,一种不期而遇的顿悟在你的思想中诞生,你的智慧之门因之而开启,你的心灵便获得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批评有颜色吗?有的。%一位教师批评学生时爱用“警告”一词:“我警告你,以后不许再迟到”、“我警告你,假如再讲话,别怪我不客气。”于是学生在背后就叫他“红灯闪闪”。%如果说警告型的批评是红色的,那么嘲讽挖苦型的批评对学生来说,则是黑色的了。有位叫夏冬的学生有流鼻涕的毛病,有次上课,老师提问他,见他答不出来,光用手抹鼻涕,就说:“夏冬呀,我看你不如回家找个叫春秋的老婆,开个‘四季粉丝店’算了。”此话一出,全班大笑,也许这位老师对自己的黑色幽默颇感得意,但这无疑深深地伤及了这位学生稚嫩的心灵。可以说,这是他金色童年的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