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大学教育如何找到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和西方现代教育理念相互融合的道路,广大的教育专家和教师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近年兴起的书院制教育模式就是这种探索下产生的一种尝试。打破本科生专业界限的书院制模式开创了新的学习和生活单位,改进了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数学恐惧症,让数学学习不那么美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数学教育“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体验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进行中小学心理适应性研究与实验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的过程,只要教师从学生心理角度去研究问题,找出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方法,遵循教育规律,持之以恒,就会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实践表明,只要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习,就会激发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给予科学的教育方法,就会使学生克服依赖性,增强毅力,提高独立性。  相似文献   

4.
写作业本身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训练。但目前小学生的作业情况令人担忧。我们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手段,是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培养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一、端正学生学习态度1.教师思想上要重视,进行持久的思想教育工作,也让孩子们讨论态度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一时的失误在工作生产中可能会犯上大错,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5.
正体验教学法是利用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内动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知识,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让他们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积极主动完成数学学习任务,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高效的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活动体验,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活动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在进行三疑导学模式探究的过程中,我发现如果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社会都是需要会合作分享的人,而且这样让学生在小团体中学会交往是很好的,长大后他们才会在社会中与人交往,这样人际关系才会得到发展,从中分享快乐。  相似文献   

8.
一、体验学习的认识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因此,体验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进行中小学心理适应性研究与实验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的过程,只要教师从学生心理角度去研究问题,找出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方法,遵循教育规律,持之以恒,就会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实践表明,只要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习,就会激发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给予科学的教育方法,就会使学生克服依赖性,增强毅力,提高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改革突出了教学观的转变,倡导教师的教不仅应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所以让“探究”与数学课堂教学同行,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积累知识和方法,获得理智或情感体验,是高效课堂强有力的抓手,更是以学定教的强大举措。  相似文献   

11.
高中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指出:在教学中要“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尽快地让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郭教授的这一教育理念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要求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主体性教育主张教育与培养、发展和宏扬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与教师平等民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那么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发挥其主体作用呢?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谈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美育不单纯是一种艺术教育,而是关系到我国人才素质培养的大事.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美育是其中重要的教育目的和内容,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作为传授语言知识的英语教师应立足于讲台,向学生传播美的语言,灌输美的思想,从而感悟美,体验美,让学生始终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这是我们英语教师最关心的.下面我就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内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满足的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美国音乐学家默塞尔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学习领域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传统的欣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能力培养,越来越不受师生欢迎。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策略,辅之以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手段,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享受参与音乐带来的快乐,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边际 《美与时代》2013,(9):69-69
小学教育的小班化已成为当今发达教育的一种共同趋势。在小班背景下,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成长,往往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而当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时,合作就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小班化教学优势就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在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当今课堂上,越来越呼唤“体悟”教学.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体悟”教学.  相似文献   

17.
心理生理学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中江 《心理科学》1993,16(1):59-60,47
近年来,一些心理与教育专家尝试将心理生理学的成果引入教育传播领域,从心理生理的角度研究教育传播的现象与规律,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使人耳目一新。这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尽管现在研究还很不成熟,但它给传统的教育研究带来新意,随着研究的深入,它的意义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对学生来说,教育传播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决定的,而情感因素则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情感对教学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而它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就要真正把情感体验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就在于致力于为学生创设一种特有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自己感受、自己体验。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习得音乐技能,同时要培育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一、奠定音乐审美教育基础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的审美感知。感知是学生音乐审美的门户。作为教师,要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不仅引导学生展开深度的音乐聆听,同时还要充分激活学生的音乐律动,让学生捕获到音乐作品的内在美的意蕴。  相似文献   

20.
教育局倡导我们构建“自主学习,愉悦课堂”,我的理解是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自愿自觉的学习,让课堂散发人性的光辉,课堂由“静态”变为“动态”,从“平面”走向“立体”,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愉悦体验中学习知识,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