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卜凯的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邦跃 《学海》2001,(2):119-123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分析了卜凯(J.L.Buck,1890-1962)于20世纪20-30年代在我国领导的两次大规模的农村社会调查的有关资料与成果.认为迄今为止我国理论界对卜凯的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的认识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其历史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掘.试图通过"关于调查材料及其成果的价值问题"、"关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与土地利用问题"和"关于农业生产的经营问题"等三个方面的简要分析,作为对卜凯的中国农村社会调查进行再认识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2.
美国 《哲学与现象学研究》(;phi一osophy and Pheno- menol鳍i傀1 Research争)季刊 第22卷第3号1562年S月 除喻的歪曲M.C.员尔兹雷 有关解释弗朗茨·布偷塔豁哲学的意见 J.T. J.斯瑞日德尼基 心灵的公共性·Y. H.克里柯里安 不可解释的类比C.M.迈尔斯 可证明原员U的地位M.齐默阴牛顿与假靛P.J.乔杜里哲学与常撒A. Mec.阿姆斯特朋获得厦理与变得聪明之简的区别 D.L.伊凡斯 第22卷第4号1962年6月耙念一位谭大的哲学家:爱德蒙·胡塞尔 L.翻斯托夫怀疑主义与夹等知撒:商爵亚里斯多德的多元主义 H.W.豹翰斯东 C.焉里安泰一焉施勒尔命…  相似文献   

3.
叫吹亚主义”思潮与俄国的走向(专栏〕精神哲学(J:)[美〕J.A.沙弗尔门、Zfr刊)前言贾泽林门、2合刊)增补的危险性〔法〕J.德里达门,2合刊)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俄国:欧亚诱惑政治生态学的含义〔美〕J.海华德门、2(刊)〔俄〕I.11.诺维科娃11.IJ.酉泽姆斯卡姬论四种内在价值〔美〕A.J.巴姆门、2合刊)门、2合刊)对形而I:学认识论基本原理的新解释[德]1.康地十九世纪前半叶的俄国思想与历史传统问题门、4{t刊;C俄〕3.B.斯米尔诺娃门、2合刊)俄国哲学国际会议材料(专栏)西方派的黎明〔俄〕B.l’.休金门、2合刊)俄国文化的永恒价…  相似文献   

4.
有关精神-大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背景情况在1966—1976这10年间,对于精神与大脑的关系,人们从哲学上进行了大量颇有价值的讨论。这10年中有关精神与大脑的关系的哲学讨论,在很大程度上深受前10年(1956—1966)所发表的3篇论文的影响。它们是:U.T.普莱斯的《意识是大脑的一种活动吗?》(1956),H.费格尔的《“精神的”与“肉体的”》(1958),以及J.J.C.斯马特的《感觉与大脑的活动》(1959)。先对这3篇文章作一个简要的说明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焦江丽  刘毅  闻素霞 《心理学报》2017,(9):1150-1157
采用情绪Stroop范式探讨3种不同熟练类型双语者在L1(The first language,简称L1)和L2(The second language,简称L2)条件下的自动化情绪通达。实验设计为2(L1和L2)×3(全面熟练双语者、阅读型熟练双语者和听说型熟练双语者)×3(积极词、消极词和中性词)的混合设计,记录3组被试对词汇颜色判断的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1)全面熟练双语者和阅读型熟练双语者在L1和L2条件下对情绪词汇颜色命名的反应时显著大于中性词汇;(2)听说型熟练双语者在L1条件下对情绪词汇颜色命名的反应时大于中性词汇,而L2条件下3种词汇并无差异。结论:(1)全面熟练双语者在L1和L2条件下均出现了自动化情绪通达;阅读型熟练双语者在L1和L2条件下也出现了自动化情绪通达;(2)听说型熟练双语者在L2条件下没有达到自动化情绪通达,其情绪联结性弱于L1条件。不同语言习得类型的熟练双语者在情绪Stroop任务中情绪自动化通达的表现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苏辛   《心理科学进展》1988,6(1):99-100
苏联心理学者协会将于1988年8月在莫斯科召开第七届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任务是:1.根据苏共27大决议精神,讨论心理学的迫切问题,它在解决苏联经济、政治、社会、精神发展方面的任务中的贡献;2.总结苏联心理科学的发展;3.指出它的发展前景。大会的基本工作方向是:  相似文献   

7.
来函照登     
《哲学研究》编辑部:发表在贵刊1992年第3期的拙作《解决休谟问题的一个尝试》,有参考文献两条及附注,请予补正:①L. J. cohen: "The probable and the pro-  相似文献   

8.
<正>本着科学研究工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与严肃的学术道德,为维护医学与哲学杂志社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现将关于一稿两投问题的声明公告如下。1.请作者所在单位在来稿介绍信中注明该文稿无一稿两投问题。2.本刊认为文稿有一稿两投嫌疑时,将认真收集有关资料确认后再通知作者,并在作出处理决定前给作者以解释权。若本刊与作者双方意见有分歧时,提请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权威机构进行最后仲裁。3.一稿两投一经证实,将在杂志上刊出其作者单位和姓名  相似文献   

9.
同性恋问题由来已久,但至今同性恋者仍处于社会的边缘和弱势地位,提出旨在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公正原则是对待同性恋者的主要伦理原则.通过践行伦理公正,使其获得应有的权利,从而使同性恋者获得合理的地位,实现其做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本着科学研究工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与严肃的学术道德,为维护医学与哲学杂志社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现将关于一稿两投问题的声明公告如下。1.请作者所在单位在来稿介绍信中注明该文稿无一稿两投问题。2.本刊认为文稿有一稿两投嫌疑时,将认真收集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1.
法国《思想》[La pensée]杂志1964年4月号是“亚細亚生产方式”专号,其中包括三篇文章:Ch.帕朗的《亚細亚生产方式:根本性討論中的一个新阶段》;F.托克依的《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的亚細亚生产方式》;J.歇斯訥的《亚細亚生产方式:关于研究的一些展望》;还有两篇有关著作的书目:M.果德利埃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亚細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81年艾滋病被人们首次认识以来,它导致了个人权利的伦理学争论:1.患者的权利。在艾滋病问题上,人们主要涉及到的患者权利有保密权、知情权和治疗权。保密是医学伦理学中的重要原则,但广大公众出于保障社会及其自身的目的,要求公布有关艾滋病人的信息。对此问题众说纷纭,有人强调应尊重患者的权利,为其保密,否则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概念存在许多争论,其主要是围绕(1)他的形式到底是个别形式还是类别形式;(2)他的形式是在物先、物中、还是物后;也就是说,(3)亚里士多德到底是一个实在论者还是一个唯名论者。在一本简短的专著《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和共相》中,劳埃德(A.C.Lloyd)对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新的诠释:亚里士多德持有一种个别的形式概念,他的共相不是在物中,而是在物后,也就是说,关于共相的本体论地位,亚里士多德不是一个实在论者,而是一个唯名论者。这个诠释一方面与传统的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实在论者的诠释相冲突;另一方面,从现代科学和哲学发展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观点。然而,劳埃德的论证既不明确也不完备。本文的目的是沿着劳埃德的思路提出  相似文献   

14.
1992年《哲学译丛》总目录(2)(2)(2)(2)(2)(2)(2)(3)(3)(3)(3)(3)(3)(3)(3)(3)(3)、矛、、、r产‘、了、、刀了,、︸,J、、︶,、︺﹄J贬了了、了‘、‘、,、.尹、了,J盆.J伟月冲J钵 t了l、了‘、‘苏联《自由思想,杂志《致读者》(1)“物质”概念〔苏〕n.B.阿列克谢耶 夫(1)对他人及其生活表现的理解〔德〕W.狄 尔泰(l)进步还是合理性?规范自然主义的前景 〔美〕L劳丹(l)评劳丹的规范自然主义〔美〕H.西格尔(幻科学合理性即工具合理性〔美〕R.N.吉厄(I)心身问题与心灵哲学〔美〕R.M.奇泽姆(1、符号学和文字学—法国哲学家德里达 与J.克…  相似文献   

15.
虚无主义作为重要的哲学问题,与现代性、人的当下生存紧密相关,是现代化进程中须直面的重要问题。论文结合史实性与思想性关系,首先梳理了众多思想家关于虚无主义的内涵、形式和历史的相关争辩,尤其着重分析克尔凯郭尔、尼采和海德格尔三位大师关于虚无主义的洞见和争辩,展示了历代思想家对虚无主义问题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并总结了海德格尔之后关于虚无主义争辩的四大路向:1.海德格尔的弟子们对其导师的解释与发展;2.主张回归古典的施特劳斯对虚无主义的诊断;3.后现代主义者对虚无主义的理解;4.批判理论在批判基础本体论的基础上对虚无主义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张日晻 《心理科学》2000,23(4):430-434
本文就自我同一性的诸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自我同一性概念、同一性扩散、心理的延缓期几个方面;并介绍了中外有关自我同一性地位的研究的几项成果,包括马西亚(J.E Marcia,1964,1965)的研究、加藤厚(1993,1997)的研究和张日昇(1993,1994)对中国青年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实证研究;此外,还介绍了自我同一性形成度的自我测定量表及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非自愿收治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它体现了公共利益和个体权利、医学模式和公民自由、家长主义和个体自主等不同价值间的矛盾和冲突.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结合我国精神卫生立法的历史和现状,对非自愿收治的合理性、非自愿收治的标准与程序等问题进行了论证.惟有建立以患者权利为导向的精神卫生体系,才能真正保障患者和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避免精神病学非自愿收治的滥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是探讨莱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关于人性的阐释,尼布尔是以伦理思考为出发点来阐释人性这个问题的。他认为人同时具有自我超越性和有限的被造者两方面的属性。尼布尔对人性的看法主要表现在:1.上帝的形像和人的自我超越;2.人是被造的和有限的;3.罪的不可避免性。此外,尼布尔也提出人性"焦虑"的根源和道德意义范畴中的罪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有过不少关于人权的论述.但学者们对这些论述的理解远非完全一致.本文拟就其中一些疑难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关于人权的规定在《德法年鉴》中发表的《论犹太人问题》一文,马克思第一次从批判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角度谈到人权问题,提出对于人权的规定.马克思说:“首先我们肯定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不同于[公民权]的所谓人权无非是市民社会的成员的权利,即脱离了人的本质和共同体的利已主义的人的权利”;“为什么他(市民社会的成员——引者)的权利称为人权呢?  相似文献   

20.
历史哲学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客观精神的重要内容,而且是黑格尔毕生关注的焦点。奥伊则尔曼指出:“黑格尔注意的中心始终是人类历史的辩证法。”R·S·哈特曼甚至说:“历史哲学是黑格尔体系的顶点。”R·J·兹伯特认为:“黑格尔是文明社会所造就的最伟大的历史哲学家,现代所有关于社会变化的哲学和社会学都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