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天主教是以信仰为基础的组织,天主教的信仰又是以基督为中心。天主教宗旨和目标是以天主的爱为宗旨、以基督的福音广为传播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安乐死作为一种非自然结束生命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备受争议。西方宗教是安乐死的主要反对力量。依据《圣经》信仰,安乐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严重错误。生命是上帝的恩赐,痛苦有积极的意义,死亡是生命的转变,真正的临终关怀之道是信仰与爱。在今天看来,虽然西方宗教反对安乐死的论点有些拘囿与过时,但其对终极价值和意义世界的思考,确保了对生命最根本的敬畏。安乐死是西方理性主义发展到极致的产物,从宗教的视角看,理性并不能解决人类实践领域中的一切问题,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结束便不会复回,对待生命应该始终保持敬畏。  相似文献   

3.
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关爱困难人群,这既是天主教“上爱天主,下爱世人”信仰真谛的体现,也是天主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长征的实际行动。重庆市天主教爱国会、重庆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两会”)多年来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现将有关情况,作简要汇  相似文献   

4.
爱任纽     
李亚丁 《天风》1995,(8):39-40
爱任纽是第二世纪最有影响的基督教神学家、宣道家,他是一位坚定地反对一切异端、维护教会纯正信仰的卫士,又是一位博学多识、品德高洁的教父。  相似文献   

5.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是亲人团聚,合家欢乐的美好时刻,然而几名“法轮功”痴迷者在全国人民欢天喜地过春节之际,在天安门广场制造一起残害生命的自焚事件,令人触目惊心。这一事实,更加充分证明“法轮功”对人身、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和对人性的扭曲。“法轮功”不仅反社会、反人性、也同样反宗教。它与天主教更是水火不相容。天主教从古至今一向反对迷信和各种异端邪说,维护信仰,主张仁爱,爱惜生命,推行正义。就天安门自焚事件而言,这七名“法轮功”痴迷者,受“法轮功”歪理邪说的影响,残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这其中还包…  相似文献   

6.
##正##辽宁省天主教社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04年在沈阳正式成立。"中心"以"实践爱德、见证信仰、服务社会、缔造希望"为宗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多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压力颇大,人们觉得活着很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带来的效应是喜忧参半,看看北京三频道每天中午的"法制进行时",深有感触。那上面多有杀人案件的报导,还有并不少见但却颇受忽视的自杀事件。无论自杀或杀人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或不了解。换句话说,是在作践生命,糟蹋生命,西人称为"towastelife"。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有一部小说就叫《热爱生命》,据说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最是欣赏,但他的后继者却没有他这样的胸怀与境界。前几年揭露出来的苏俄时期的"卡廷大屠杀"令人发  相似文献   

8.
弥撒圣祭     
天主教教理告诉我们,基督的圣体圣血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泉源与高峰,因为藉领受基督的体血,基督徒不但能与天主的生命相通、分享他的生命,而且还能与天主的全体子民共融合一。因此说,基督的体血是天主在基督内圣化信友的高峰,也是信友在圣神内敬拜基督,藉基督敬拜天父的高峰,同时,基督的体血也是教会赖以存在与合一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9.
《天风》牧长前辈: 我们这里发生了一起信徒自杀事件。他在医院面临着生命的危险,所有的家人、亲属都日夜陪伴着他。但几个月都不见教会任何人去看望他。甚至在出院以后,有些人当面斥责。因为自杀就是杀人,所以信徒都无形中把他看成犯了“杀人罪”。有许多人瞧不起,甚至  相似文献   

10.
一、导论在五·四以前的十多世纪里,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教曾有过四次的正面接触①,但中国的士大夫除了对利玛窦的尊儒敬孔的传教方式给予认同和略有好感以外,天主教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儒家思想的排斥、敌对,且以失败而告终。我们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值得我们应该深思的是:每当天主教和儒家文化相遇时,我们不时发觉有异体排斥的反应,或是正面冲撞。许多学者认为儒家文化是以人本思想为主,而天主教则是神本思想,二者不可相通相融。我们承认天主教与中国文化在枝节上确有歧异之处,但我们同样可以肯定其根本精神是一致的。因为儒家重仁义,天主教则以爱播爱,天主是爱。况且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一切以孝为根本,天主教在论伦理关系的第一条诫命“孝敬父母……”。本文试从儒家文化之“仁”和天主教核心之“爱”作比较,以求二者间有所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