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师在黑板写个“或”字,问:你们懂得它吗?全班都投以疑惑的眼光。一学生自言自语:简单的小学生问题,却用来问大学生!师:你懂得它吗?生不置可否。师:人们都轻视它,但每天都用上它。虽然不少时候用对了,但不时仍会产生误解。我们稍作分析,以后一辈子可省却许多麻烦。设甲、乙两句,如果甲真、乙假,那么,“甲或乙”是真呢?还是假呢?生:我从没上过逻辑课或读过这类书!师:也应该懂得啊!你刚好用上“或”呢!你有小弟弟吗。生:有。师:你曾否对他说过:明天我送你一支笔或一本书。生;当然有。师;那正好又是“甲或乙”。当…  相似文献   

2.
渊声 《天风》2018,(11):52-54
甲:一今天是‘“圣诞节”,我们大伙都很高兴·…”(乙唱歌打断甲说话) 乙:(唱)平安夜,圣菩夜……(互相看看、停一下、待甲讲话、乙又唱) 甲:知道吗?全天全世界有二十亿的人在欢庆圣诞节。 乙:(唱)“平安夜、圣善夜……”(停一下、互看)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内容十分丰富,令人读起来精神振奋。本文仅就他的几个著名论断,从逻辑角度表明其高度的科学性与境密的逻辑性。(一广基本路线”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党的总路线和总方针。这条路线的表述文字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这个表述是个联言判断,它有两个支判断:(1)一个中心(尸);(2)两个基本点(q)。其逻辑公式为:p八个根据联言判断要求,两个肢判断皆真,整个判断才真;一真一假为假;一假一真也…  相似文献   

4.
旅途闲话     
莫子 《佛教文化》1997,(6):20-21
甲:人生烦恼都因贪、瞑、痴!我想,贪只要认识到无常,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以克制;痴只要亲近善知识明白事理也可以明白。推独我的烦恼是天生性格所致,没有办法。乙:你有什么烦恼呢?甲:我不贪名利,愿为他人多做功德;也肯努力学习,使自己读书明理,但是瞑心难抑,与人相处不易,实在烦恼啊!乙:你认为你没有贪、痴的毛病吗?甲:不能说没有,但不是主要的。乙:(摇头)不对吧,要知道瞑心的根源还是贪与痴呀!甲:我不同意,你说说理由看。乙:好,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起瞑心呢?甲:随时随地都会。乙:(笑)为什么事呢?甲:现在…  相似文献   

5.
旅途闲话     
乙:这是一次名符其实的旅途闲话,因为它不仅是人生旅途中的闲话,而且是在一辆车上进行的。对话的两个人只有这样一段因缘,车到了目的地,下车互道“再见!”却不知是否还有再见到的缘……。甲(出租车司机):你在那儿工作?乙:就在这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甲:哟!那你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乙:(笑)为什么呢?甲:不是高级知识分子怎么能搞文化工作。乙:这样说也对也不全对,知识和文化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的。甲:这我就不明白了。乙:现在不少人很重视知识,但不一定重视文化。一般人总认为读书多,知识多就是有文化的人,而没读过…  相似文献   

6.
乙:我们分、,完“中庸之道”之后,回头再去讨论阿人”做媒”的问题。丙:阿婆是“?道者”,认为“中庸是最适中的”,观.她又否定‘“中间人”,这样不是自相矛尼/自打嘴巴吗?乙:不会的3壬。果解作“中间”碰壁的话,她马上“转I二”而解作“适中”便可以了。甲:但是,胎地里把“中间”改为“适中”,是“偷换概念”‘“偷天换日”的手法。况且,说句空洞无物的话有什么用呢?乙:有“瞒天过海”的特别用途!甲:利用文字魔术做成的障眼法,的确可以骗过很多人。乙:很多“中道者”自己也不意识到“空无内容”而自/。;欺人。自…  相似文献   

7.
旅途闲话     
甲:有人告诉我香港好几位著名影星、歌星都是居士,这是真的吗?乙:(点头)据我知道是的,这有什么问题呢?甲:(摇头)我不大想得通。乙:你为什么觉得影星、歌星不可能是居士呢?甲:我觉得居士对生活的要求不应该很高,更不会过多地注意外貌的打扮。居士是很严肃的,不应该太活泼,而演艺圈的人总离不开生活中对外貌虚名的追求,这不矛盾吗?乙:居土在人间生活,他们追求佛教的真谛,这并不妨碍他们在生活中有所追求。甲:追求真谛就应该超凡脱俗。佛教讲空,追求时髦,置身于娱乐圈中怎么能看破红尘?乙:释迎佛祖创立佛教是为度众…  相似文献   

8.
hox墨bslxs;TIL。。XIn}I。。g觑41在计蕉问)术j比齐人研gElall二Z刍lpUSUX*nqShXrlbor叁b方1。/灾第峡照花五倍背中IT[ld[6幻《刘I*o711rl。ly’l。I〕ie*Ofq度一切并已告十]干邑不算塞d乙y(qj墨kd各。11吕112了。巨I心人ksZ。。I它不算色色即是?上即是色k009b乙y二。巨0叁j(Shlk6。19k6llq3。Shi。,受观计城办发小。是今叫干Sh00XI与。qXI。19。l(y工厂。。《。【11。h占1二。丁是拍法空相不上不减ShllhlE乏kolgXI刍ighilhQlqbd。Tll占不抬不)产不增人;成是政b乙g占ub6仁nql。乙。erl。h乙)l吕rl,。h。…  相似文献   

9.
信仰词汇     
单信 《天风》1995,(11):43-43
当甲、乙两方为了某种原因,难以取得协调或被接纳时,第三者丙站出来作为甲、乙之间的调解、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来达成甲、乙双方和好如初,破镜重圆。这第三者丙就常被称作“中保”。 远在旧约时代,先知和祭司实际上就是充任了神与以色列百姓之间中保的职份。  相似文献   

10.
郭沂先生的《从郭店楚简〈老子〉看老子其书其人》(载《哲学研究》,1998年第7期),读后颇受启发,获益良多。但是,“简本优于今本”诸论断,又甚感失之偏颇。现不揣冒昧,就教于郭先生及诸同仁。(一)能否断言“完整”郭文认为“简本是一本完整的《老子》传本”,看来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下面是楚简《老子》各篇情况对照表:为什么长短不一,形状不一?是否用以标明分篇与篇次之先后上下?看来很有这种可能。整理者很可能就是据此排列并定名为甲、乙、丙的。这种先后次序是符合古意的。竹简是否有缺失?先看楚简本“甲”篇。…  相似文献   

11.
“三值谎者”悖论的消解!——虚假的“语义学黑洞”(香港)黄展骥(深圳大学客座教授518019)我曾把说谎者悖论四分为“初始、强化、再强化和再再强化”,并试图各个击破,一一消解。(参见①)但是,这统统只限于“真、假二值”的消解;而我模糊地觉得,有关类似...  相似文献   

12.
“否定(negative)”是一个基本的哲学范畴。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这一范畴的研究再次兴起热潮,这方面的文献涉及逻辑、哲学、语言学、计算机等领域。本文试图从逻辑与哲学的角度,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否定”概念的类型与特征进行一番分析。1.传统逻辑的否定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逻辑作为二值逻辑,是以排中律的普适性为特征的。它断定某个命题或思想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真与假构成一对否定概念,二者必居其一。因此,对“真”的否定得到的是“假”,对“假”的否定得到的是“真”。在传统逻辑的公理系统中,否定是一个逻辑常项…  相似文献   

13.
有的逻辑教材(如人民大学编写的《形式逻辑》修订本)把“不置可否”归结为违反排中律的错误,笔者对此特有异议。所谓不置可否,就是不说可以,也不说不可以,没有明确态度的意思(见《汉语成语大词典》)。日常思维中的“不置可否”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对于不能同真或不能同假的思想既不同时认可,也不同时认定为不可。比如碰到互相否定的两个思想,即不说甲对,也不说乙对;既不说甲不对,也  相似文献   

14.
旅途闲话     
莫子 《佛教文化》1997,(2):10-11
甲:今天我想谈的话题来自上一期贵刊的一封读者来信,那题目是《佛教啊,你的“界面”在哪里?》谈话之前我先提一个问题,“界面”是什么意思?乙:(笑)这道名词解释题可不太好回答。不过,上期的《主持寄语》已经说了,“界面”来自于流行的电脑语言。那么在这里作何解呢?我试着答一下吧!“界面”是从英语的interface翻译过来的。inter表示在一起,交互之意,face即面。在电脑中有“用户界面”,“字符中端界面”等…。“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是很直接的,可用“所见即所得”来说明。而有些“字符中端界面”则不能达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甲:读了上一期的旅途闲话,也引出了我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我的问题比较难解决,不是一下说得清的,请你耐心听我说。乙:我一定认真听。不过,如果问题比较复杂我也不一定回答得了。甲:这些问题我是逐渐出现的,我得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说。乙:好的。甲:你知道我学佛已经多年,这几年来一直在弘扬佛法。我自己认为我对佛是真诚信仰的。比起那些不理解佛的教义当居士的人与佛更亲近。我追求的是智慧,没有必要执著于形式,所以我没有想到过皈依的事,可是日子久了,问题渐渐来了。乙:是什么问题呢?甲:常有人问我:“你信佛吗?”我回答:…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目之三是:铭记与忘记。说是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看了材料与作文题目。我不禁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7.
旅途闲话     
莫子 《佛教文化》1997,(3):22-23
甲:今天的谈话除我之外还有另一位朋友(指丙)行吗?乙:行啊!一块谈嘛!甲:我俩的看法可是有矛盾的,看你怎么说了。乙:(笑)有啥说啥呗。甲:好!我们的话题来自贵刊谢慈悲先生的《客行悲故乡》,我为他描述的那种情景、担忧、悲哀,可是地(指丙)却认为这是必然的发展!丙:本来嘛5物质文明总是要发展的,难道我们能永远厮守在山野之中么?山川早晚要被高楼大厦代替的。谢慈悲先生自己不是也到了北京么?他还有外婆家的回忆怀念。他的孩子是说什么也不会愿意回到他父亲所怀念的故乡去生活的甲:难道物质文明的代价就是青山绿水变…  相似文献   

18.
“一幅没有乌托邦景色的世界地留根本不值得一瞧,因为它舍弃了人类永远向往的境城。”——奥斯卡·王尔德“越是极目展望前景,遥远未来的幻像越是酷似神话中往昔的黄金时代。”——约翰·科恩人注定是(或者被选择为?)行进在臻于完美(或曰赎罪?)之路上的“空缺环节”(半兽半人的),所以永远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需要乌托邦观的超验色彩。惟其如此,对于本文列举的大部分论述虽然反映了今天的世界观,却直率地或比较审慎地表现出对乌托邦理想的关注,就丝毫也不会感到吃惊了。同样,描述马托邦观的起源及闪回式地反映乌托邦观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19.
谦卑低头     
有两个邻居,张三和李四。张三家常常吵架,李四家却从来不吵。张三就问李四:“奇怪!老李,你们家怎么能够不吵架呢?”李四回答:“你们家所以会吵架,是因为你们家都是好人;我们家所以不吵架,因为我们家都是坏人。”“为什么呢?”“因为你们都认为自己对,  相似文献   

20.
他考几分?     
考试刚过,卷子改好发还,大家都很关心考分的高低。甲对乙说:“我这次考试得了个100分,你呢?”乙没有直接回答甲,而是说“啊!你也是100分!”乙虽然没有直接回答甲的问话,但是甲已经得到了想要知道的答案:乙也是考100分。这是怎么知道的呢?这是乙的说话中那个“也”字透露出的信息。“也”这个副词在这里表示一种特定的关系:二者相同。乙如果自己不考100分,是不能对甲说“你也是100分”的。所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