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也蕴藏着大量与美术有关的信息。其中,中国传统美术色彩元素就可在美术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中国传统美术色彩元素能够丰富课程内容,同时对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够帮助其产生新的色彩感悟,这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国传统美术色彩元素,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让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交织,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国画、戏曲等一系列独具民族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然而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巨变,传统艺术形式逐渐没落,当下国画创作面临着继承还是变革的抉择。  相似文献   

3.
卢敏 《四川心理科学》2014,(22):129-130
当代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人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在美术课堂中我们要发掘传统、扬弃传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情趣。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及美术学习的特点,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时代发展的新元素,通过美术这个载体,不断创新、充实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发挥美术教学在弘扬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熊曌荫 《美与时代》2013,(11):88-88
近些年,随着我国的国力日益强盛,承载和守护传统文化、民族艺术已经成为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方式。再加上各种美术交流、创作、展览的增多,体现本民族自身的美术理论体系和话语形态,增加我国当代美术理论的文化参与,加强把“为中国美术立言”纳入文化强国战略思维认识,成为当代艺术家、理论家在进行美术发展思考和国家形象塑造的一种视角、维度,甚至是一种担当。  相似文献   

5.
齐煦 《美与时代》2014,(2):118-118
传统工艺美术是艺术和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集文化、创意、艺术等许多价值于一身的产业。它基本特点便是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美化着人民的生活,它承载着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的重大任务。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然而,从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来看,随着社会的变迁,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各行各业的技术更新和进步,工艺美术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弘扬民族精神与传承文化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精神是源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孕含在特定文化传统中,随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民族主体意识。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孕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又代表传统文化优秀特质的文化精髓。在这个意义上,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注重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美术所面临的现实是传统绘画的观念、工具和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盛行的形式主义对当代艺术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在西方现代艺术挑战的严酷形势下,不能构筑起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体系,致使中国当代美术一片混乱。加之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强势影响和中国复古思想的再度升温,使许多当代艺术家对自己为之奋斗的中国美术事业深感困惑。所以,中国亟待建立当代美术体系,重建美术秩序,发展和传承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8.
咸宇 《美与时代》2016,(10):118-119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且文化底蕴丰富,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我国民族众多,56个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结晶,在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平面设计中,传统民间美术越来越多地融入其中,大大地提高了平面设计的艺术性。从传统民间美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人们了解我国传统美术与平面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荣辱思想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荣辱观的理论和实践,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国古代学者,特别是儒家思想家认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即所谓“知耻”,无论是对治国还是育人,无论是对改善社会风气,还是提高人的品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他们指出,“知耻”是“立人之大节”,培养人的知耻心是“治教之大端”,而耻感教育则是“治世之大端”。中国古代学者还强调,社会上层人士具有“知耻”之心,对于国家的安定和发展是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这些思想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和文化创造的基础和依据。研究传统文化需要用历史的观点和视角,没有科学的继承,就谈不上科学的发展和创新;继承传统文化的优良基因,在未来世界的文化竞争中保持独特的民族文化风貌,是所有文化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讲是一个崭新的世纪,大规模的战争杀戮将被和平与发展所替代,意识形态的残酷斗争与搏击将为人类文化的交融与竞争所削弱,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长期竞争将主要凸显各自文化的生命力。有不少学者预言,21世纪将是东方文化重放光辉、凸现优势的世纪。无论从继承发扬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角度,还是从国家民族伟大复兴、强盛繁荣的角度,普及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都是历史文化研究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2.
广告设计与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说明只有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正确使用民族文化符号,并使其自然的融入现代设计,才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做到真正的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13.
因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对人们意识观念的深刻影响导致中国脑死亡立法步履艰难。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分析中国的脑死亡及相关伦理问题,提出中国脑死亡诊断标准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民族心理感受,要立足于民族文化理性地探索“中国脑死亡”。  相似文献   

14.
对于有着古老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纤维艺术家对于传统的继承和融入现代社会后的创新意识就都显得尤为重要了。中国艺术家应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吸收国外纤维艺术的精华思想,建立新的艺术理念,在基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把握时代主旋律。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中国纤维艺术家区别于国外艺术家的重要特征。不管是具有传统特征的古老壁挂艺术,还是具有现代气息的立体化软雕塑艺术,无论是从装饰环境还是为了纯艺术的追求,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必将现代纤维艺术推向更加多元化的新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图案与传统纹饰是中国传统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早表现之一。它们不光是中华民族独特审美心理的形象展现,而且还继续引导、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与审美实践,其既有人类审美活动的共性特征,又有民族的个性差异,是参与了中国人的审美心态生成的。其中所含的的审美思想、吉祥寓意、造型方式与内心关照等为现代图案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活力因子与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自传教士利玛窦向中国画界引进西画以来,以东西方美术交融为特征的新美术运动,结束了千年来文人画一统天下的局面。从西画东渐到中西交融,使美术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更加密切。从二高一陈到刘海粟、林风眠赴海外学习,中国传统美术逐步西化的倾向在近现代愈来愈严重。中西绘画正经历一个交流、融合与碰撞的过程。我们要学会用鲁迅的拿来主义学习西方绘画,继承民族文化,批判地吸收西方绘画精髓。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力的增强,人们的文化遗产、文化产业意识有所提高,关注和保护民族的文化遗产成为一股涌动的潮流,这时新民间艺术便应运而生。新民间艺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抵御西方"文化殖民"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它对于中国的艺术和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以及增强年轻人的民族自尊心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沙欣 《中国宗教》2023,(7):74-75
禅宗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禅宗“浑简锋利、超然特立”的思想,“心物合一”“超然象外”的空灵境界,为中国传统艺术展现了一种特殊形态,无论是在审美理念,还是在表现形式、表现内容上,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探析禅宗音乐思想,并阐释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沙欣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74-75
禅宗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禅宗“浑简锋利、超然特立”的思想,“心物合一”“超然象外”的空灵境界,为中国传统艺术展现了一种特殊形态,无论是在审美理念,还是在表现形式、表现内容上,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探析禅宗音乐思想,并阐释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吉宏忠 《中国宗教》2014,(10):47-49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不仅仅是信仰的载体,更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凝聚。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文化的精华,多融合于道教。无论在古代的"三教"中,还是在现代的"五大宗教"中,道教都堪称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旗帜之一,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几千年来,道教的发展经历了鼎盛,也经历了衰落。特别是近代以来,道教与传统文化"同呼吸、共命运",承受了巨大的冲击。在欧风美雨甚至是全盘西化的影响下,传统的学问和道德都被质疑,甚至是被推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